紅火蟻氾濫,有沒有什麼生物防治的方法?

猴猴猴塞雷哇哇哇

紅火蟻是原產南美洲的一種膜翅目蟻科昆蟲。由於檢疫工作的疏忽,現已入侵到北美、澳洲和亞洲的中國、日本和韓國。

紅火蟻進入新的入侵地後,由於缺乏天敵等制約因素,加上其驚人的繁殖速度和較強的種群競爭優勢,極易發生種群大暴發。紅火蟻具有主動攻擊性和生態破壞性,危害人類健康、破壞生態平衡,給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據統計,全球每年由於紅火蟻入侵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億美元。由於被紅火蟻叮咬而尋求醫療協助的人群達到被叮咬人群的5%,部分病例會發生局部嚴重過敏反應,患者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小孩。因此,各入侵國都高度關注紅火蟻的防治工作。目前對紅火蟻的防治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控制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沸水處理、挖巢、水淹、液氮處理和機械破巢法。因成本較高、費時費力,已逐漸棄用。

化學防治法主要採用毒餌誘殺和藥劑噴殺。多年的研究和防治實踐表明,毒餌是防治紅火蟻的最佳方法。氟磺酰胺毒餌是目前國內防治紅火蟻的最好殺蟲劑。連續用藥10-15天,紅火蟻工蟻的死亡率可達到100%。藥後35天,蟻巢的死亡率達到100%。用量約為10-25g藥劑/巢。

化學防治法中的“二階段處理法”是最常用的紅火蟻藥劑處理法。具體作業程序如下:在地表溫度在21-38 ºC的季節,於紅火蟻覓食階段將餌劑撒佈於蟻巢周邊的乾燥區域,7-10天后再以觸殺型殺蟲劑如液劑、粉劑或粒劑直接毒殺。“二階段處理法”每年處理2-4次方能達到徹底根除紅火蟻的效果。常用的餌劑包括芬普尼、賜諾殺、美賜平和愛美松。同時,乾旱高溫天氣是使用氟磺酰胺毒餌是取得較好防治效果的保證。觸殺型藥劑包括茚蟲威、氟蟲腈、溴蟲腈、毒死蜱、二嗪農等。

生物防治是紅火蟻防治的熱點問題,是通過生物控制因子,將目標害蟲種群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恢復本土種的優勢,最終達到對紅火蟻的持續控制。目前已經查明,能夠控制紅火蟻的生物因子包括天敵性昆蟲如蚤蜂、蟻小蜂、蚜繭蜂;寄生性線蟲如斯氏線蟲和異小杆線蟲;捕食蟎如蝨狀蒲蟎;致病微生物如火蟻微孢子蟲和球孢白僵菌。雖然該法對人畜無害,不會造成二次汙染,但是商品化程度有限。


半隻土豆

紅火蟻,源自南美洲,1930年入侵美國,近年通過貨櫃箱傳播至澳洲,臺灣,又通過家居垃圾從臺灣傳播到廣東,然後蔓延到廣東各市,香港,澳門。

紅火蟻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外來入侵物種,它除了給人打針,在農業上它破壞莊稼,比如剛種下的種子,幼苗,莊稼的根莖,都是它們殘害的對象。還有高爾夫球場的草坪它們的最愛。

目前國內針對火紅蟻治理的辦法,無非就是下毒,毒死它們,但是下毒經常會汙染環境。至於生物防治,目前國內還在研究階段,這種螞蟻進攻性很強,加上又是外來生物,國內還沒有什麼物種能剋制它。國外紅火蟻天敵有食蟻獸,蚤蠅,還有種叫微孢子的病原,但是這三種東西適合不適合引進國內,還是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