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重演!4岁幼童遗忘校车身亡,这点我们还敢再忽略吗?

炎炎夏日,高温三十度,假如让你呆在一个四周无人、封闭的车内,此时,你会有什么感想?

离开空调房待在户外都叫人难受,更何况是待在密闭且高温的车内。那种闷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感,你能否感受得到吗?

然而,在这个夏天,年仅4岁的欣欣(化名)就遭到了如此“待遇”,让无数人深感惋惜。

悲剧重演!4岁幼童遗忘校车身亡,这点我们还敢再忽略吗?

5月24日上午,武汉江夏的伍女士将自己4岁的孩子欣欣送上校车,不料园方将孩子忘在车上。当天最高气温30度。下午3点多,园方才发现被困车内近8小时、已人事不省的欣欣。欣欣经抢救无效死亡,园长及丈夫(兼职校车司机)已被刑拘。

如此悲剧事件总是在上演,粗心大意的父母以及监护人多是无意将孩子反锁在车内,最后导致幼小的孩子失去了生命。

其实,不光是国内,就是在国外这种事件也经常发生。据数据统计,美国在自1998年以来的二十多年,就已经有多达709名儿童就因为被困在车内而丧生。

悲剧重演!4岁幼童遗忘校车身亡,这点我们还敢再忽略吗?

那么,阳光曝晒下的车内的温度究竟有哪些变化?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就曾做过实验来测试阳光照射下车内温度的变化。

悲剧重演!4岁幼童遗忘校车身亡,这点我们还敢再忽略吗?

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当气温达到35℃,阳光照射15分钟,轿车内的温度就能达到65℃,仪表盘的温度更是高达72.4℃,车内顶棚58°左右,坐垫温度在46°左右。在这种温度下,半小时后就能够让人丧命。

就算是车内最初温度在相对凉爽的22℃,一个小时以后也会上升到47℃,并且打开车窗也无法快速降低温度。

小小年纪的儿童,发育尚未完全,相对成年人来说,其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要快的多,而且儿童的呼吸系统与承受热的能力也不能和成年人相比。长时间在这种“闷罐车”似的环境中极易发生“热射病”。

在这种密闭高温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会逐渐丧失,导致体内积蓄过多的热量,进而损伤神经器官,甚至死亡,这就是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车内还会挥发出许多有害物质。

悲剧重演!4岁幼童遗忘校车身亡,这点我们还敢再忽略吗?

高温曝晒后的汽车,密闭的车厢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例如:聚苯乙烯、甲苯和甲醛等)浓度会骤增。从标准值小于50微克/立方米,飙升到400~800微克/立方米,整整增加了150多倍。

悲剧重演!4岁幼童遗忘校车身亡,这点我们还敢再忽略吗?

人体长时间吸入这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就会出现头晕、喉咙痛、眼睛刺激感以及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大人尚且如此,试想一下抵抗力弱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下,究竟会遭遇怎么样的生命威胁呢?

莫让悲剧上演,莫让麻痹毁掉孩子!

幼童被遗忘车上导致身亡的悲剧事件时常发生,每次这样的悲剧重演,我们除了痛心、谴责,为什么不能多去反省一下引起这种悲剧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多上点心?如果锁车之前司机、老师或者园长能再上车检查一下,那欣欣不就能够躲过这次悲剧!可是,没有如果!

教育儿童必要自救方法:响喇叭/亮双闪/拍车窗/写字条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将这种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培训内容让孩子学习一下。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去教导孩子识别部分车上的标识,而不能用“不能随便乱动”警示孩子,这恰恰给了孩子一道自救的“屏障”。

另外,家长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求救方法,例如用鸣笛、灯光、开启故障警示灯以及拍打车窗等方式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当发现生命危在旦夕时,暴力砸窗

或许是唯一抢救生命的方式。不过砸窗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方法不对不仅起不到砸窗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对车内儿童造成二次伤害。下面这张图就简要说明了紧急情况下怎么破窗。

悲剧重演!4岁幼童遗忘校车身亡,这点我们还敢再忽略吗?

孩子的成长道路,凶险不断!恳请各位成人们,请别在让麻痹毁掉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