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那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my19861115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军师,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来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但是被胡惟庸陷害。从老家前往京城谢罪,回来不久便与世长辞。



刘伯温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他毕生所作书籍《百战奇谋》不准子孙学习,要一起陪葬。另一说法是不准子孙学习《天文术》,因为他就是靠着这个发家。

大儿子刘琏是一位进士,因为与胡惟庸对立。之后被胡惟庸陷害,郁闷之下投井而死。二儿子刘璟一样为官,本来效忠于朱允炆,朱棣造反成功后。刘璟四处散播朱棣是贼子,最后被砍头示众。




幸亏家族得到刘伯温庇佑,朱棣没有将其株连九族。刘伯温爵位被孙子刘廌(zhì)继承,但是因为嘴欠吧,家族爵位被剥夺。对朝廷失望之后告老还乡,在家中参考刘伯温书籍成书《盘古集》。

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怀念刘伯温的功勋,于是下令寻找刘伯温后人。彼时刘伯温已经传至五世嫡孙,但是因为犯罪正在被关押。托刘伯温的福,这位五世嫡孙被任命未三品官。


后人谣传这是刘伯温算到了第五代,其实我看并非如此,只不过是巧合。还有人谣传,朱元璋一生都没有找到刘伯温写的书。最后落到了李自成手上,因此李自成称帝八十三天。在我看来都是谣言,不可能这么邪乎。


史之策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他虽然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最后结局很悲惨。

据说是朱元璋暗中支使当时的丞相胡惟庸,在送给刘伯温治病的药中下了毒。刘伯温吃了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此时他心里早已明白了。


临死之前,叫来了两个儿子,告诉他们,刘家以后的子孙不准学帝王之术,同时嘱咐大儿子,把他毕生所做的《百战奇谋》这本书,和他一起埋了。

刘伯温缓了口气,又说道:“儿啊,为父就要去世了,我死之后,我们刘家的诚意伯爵位会断绝,但是在五世之后,会重新得到一个武将的官职,从此爵位就可以长久的继承下去了,《百战奇谋》这本书,皇帝肯定要找,你一定要埋好,若干年后有人会得到它。你们要切记啊!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刘琏,1348年在老家温州青田出生,从小用功学习,考上进士后入朝当官,但是由于与胡惟庸一派意见相左,暗地遭到胡惟庸的陷害,最终落井身亡,年享二十九岁。


二儿子刘璟,出生于1350年,与哥哥一样,发奋读书,最终入朝做官,但他是朱允炆的党羽,后来由于朱棣造反,被抓入狱。

原本朱棣打算从轻处理这些朱允炆派的大臣,但刘璟坚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则,坚决拒绝再次当官的要求,并且刘璟到处说朱棣是谋权篡位的贼子,朱棣非常生气,立即将刘璟抓了起来,最后被杀悬尸示众。

两个唯一的儿子死了,刘家的传香火的愿望就落在了孙子刘廌的身上。

就这样刘伯温的孙子刘廌继承了诚意伯的爵位,但以后因言获罪,被革除爵位,刘家诚意伯的爵位就此断绝。


刘廌对朝廷十分失望,由于刘廌祖上名望很大,有人请他再去朝中做官,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他发誓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进入官场了。

后来他带着自己的母亲,回到老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每天过着清闲的日子,偶尔会去父亲、伯伯的坟墓处进行清理,并且整理了祖父刘伯温的数卷书籍,编成了《盘古集》等刘家书籍以传后世。

话说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怀念起刘伯温的功勋,下圣旨命人查找刘伯温的后代。


当时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因为犯罪被抓进监狱,结果圣旨一下,立马被无罪释放,还被任命为处州(浙江丽水市)指挥使(正三品武官)。

当时人人都认为这是盖世的奇遇。而刘伯温能够预料到五世之后的事情,真乃神人也!

至于他的《百战奇谋》这本书,朱元璋费尽心思都没找到,到了崇祯帝时,却意外的被李自成得到了,于是,李自成称帝做了83天的皇帝。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刘伯温不准学帝王之术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他毕生学作书籍《百战奇谋》不准子孙学习,要一起陪葬,还有一说法是不准子孙学习《天文术》因为他是靠这个发的家。刘伯温为朱元璋开创了明朝立下了大功封诚意伯的爵位,后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气绝身亡,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估计也是想让子孙庇祸。

刘伯浊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刘琏,1348年在老家温州青田出生,从小用功学习,考上进士后入朝当官,在官场与胡惟庸一派意见相左,暗地遭地胡惟庸的陷害,最终落井身亡,年29岁。次子刘璟,出生于1350年,也发奋读书,最终入朝做官,但他是朱允炆的党羽,后来由于朱棣造反,被抓入狱。但刘璟坚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则,拒绝朱棣再次当官的要求,最后被杀县户示众。

刘伯温的孙子刘廌继承了诚意伯的爵位,后因言获罪,被革除爵位,由于刘廌祖上名气很大,朝廷有人请他再去朝中做宫,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后来他带着一家人回到老家找个偏僻的地方,过清闲日子了。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怀念刘伯温功勋,下圣旨命人查找刘伯温的后代,当时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因为犯罪被抓进监狱,圣旨一下,马上释放,被任命为处州指挥使(正三品武官)。


麻花小张

刘伯温之死是刘伯温自己没看透明朝中央的政治格局和朱元璋的心思。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和其它皇帝一样,这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因此格局也不算太大。他认为,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是对的。

但朱元璋也认为,只有安徽老家的文化人才是可靠的,比如李善长、胡惟庸等,而诸如刘伯温这样的江浙士子则是要防范的。

在明初的政治格局中,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系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江浙系斗争激烈,朱元璋的态度决定成败,而朱元璋则必然站在李善长、胡惟庸这一边,因此刘伯温的失败已成为必然。

刘伯温死前,告诉自己的儿子:无情最是帝王家,此生慎入朝中堂;平安度日是福份,功名利禄皆祸端。

然而刘伯温的儿子却并没有明白父亲的苦心,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长子刘琏因不满胡惟庸专权和迫害江浙党,被迫害坠井身亡。

次子刘璟也是个聪明人,早早就告诉建文帝,朱棣估计要造反,宜早日除去,却没有引起重视。朱棣夺权上位后,刘璟誓言不为朱棣出力,后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身亡。

刘琏的儿子刘廌看透官场,决心再不入仕,在家悉心读书,后将刘伯生前的文献编集成《翊运录》,现有《盘谷集》传世,共10卷。而朱元璋的后人是不会放过他的,借口他的书有问题,取消诚意伯的爵位。

明孝宗朱佑樘上位后,非常崇拜刘伯温,于是找到刘氏后人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出任处州卫指挥使,继承刘伯温的诚意伯。刘瑜的孙子刘世延也曾袭诚意伯的爵位。刘世延的下一位继承人就是刘荩臣,再之后就是刘荩臣的儿子刘孔昭。

据统计刘伯温的后人在温州支系庞大,并向全国发展,最远的后裔在外国,共有6万多人,居住在温州的也已经有2万多了,每年祭祖刘伯温的嫡系后裔都会从远方赶回来,现有500多桌的规模。

到现在在部分刘氏的族谱中还可以找到刘伯温的后人,刘氏也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前有刘邦开汉族,后有刘伯温灭元朝复兴华夏。刘氏后人自当传播天下,散枝开叶。


新知传习阁

刘伯温的后代总体来说算过得非常好了,是少数和大明朝共存近300年的功臣家族,诚意伯爵位一直传承到南明时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朱元璋此次封赏6位公爵、28位侯爵、2位伯爵。伯爵看起来比较低,但明代爵位难得,也算还不错了。洪武四年,刘伯温就告老还乡了。后来被胡惟庸构陷,入京谢罪。洪武八年回乡后不久病死。

刘伯温的2个儿子这一辈命运比较差。长子刘琏与胡惟庸党人发生冲突,被投井而死。次子刘璟仕途不错,但忠诚于建文帝,对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最后被永乐皇帝朱棣所杀,但朱棣顾忌刘伯温是功臣,没有进行株连,比方孝孺之类好多了。

长子刘琏的这一支传承诚意伯爵位,一直到明朝灭亡。明代开国功臣中,能一直传承到明末的,诚意伯家族是少数的几家之一。

南明的弘光时代,末代诚意伯刘孔昭也是一位很活跃的人物。

刘伯温临终前,不许子孙学习的是《天文书》。刘伯温能得朱元璋重用,与精通天文、术数关系很大。


仁勇校尉


刘伯温本人的结局算不得好,虽然后代也未曾位列重臣之位,但是却和大明朝共存了300年,与其他明朝开国大臣相比,算是非常幸运了。

刘姓后人现今以温州为中心,散布全国各地,远至世界各国,多达8万多人。曾有新闻报道说,每年祭祖都会有很多刘伯温后人从各地赶回,席开500多桌。


明朝初期,对开国大臣的血洗是很严重的,我们再来看一下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们的遭遇。

刘伯温长子刘琏,生于1348年。1377年,因为与胡惟庸的党人争斗,被胁迫投井而亡。

刘伯温次子刘璟,生于1350年,刘璟为人正直,聪颖,能掐会算,算是得到刘伯温真传。

刘璟能下一手好棋,朱棣又是棋迷,因此朱棣对刘璟还是颇多赞赏的。朱棣未当皇帝时,一次下棋,刘璟将朱棣逼入绝境,朱棣就对刘璟说,你就不能让我一下吗?刘璟直言不讳,“该让的我会让,不该让的我是绝对不会让的。”,让朱棣尴尬不已。

但是朱棣并不记仇,后来当上皇帝后,刘璟一直称朱棣为“殿下”而不是“陛下”。这也就算了,朱棣念及旧情,还召刘璟入殿,要赐刘璟官职,结果被刘璟一句话给怼回去了,“殿下死后,都逃不过一个篡字”,坚决一臣不事二主,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身亡。

刘璟死后,有大臣向朱棣建议判刘璟连坐,抄家灭九族,朱棣念刘家对大明朝有开国之功,又和刘璟有故人之交,便放过了刘家一脉。相比于方孝孺连诛十族算是很幸运了。

由此刘家才传承下来,留存至今。


小米粒打酱油

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元朝可谓是忠心耿耿。但是由于元朝竟然拿他的脑袋去换取短暂的太平,慢慢的,刘伯温对元朝也失去了耐心,也慢慢得十分的失望就跟着朱元璋投奔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在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位军师的辅佐下,朱元璋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刘伯温对朱元璋时不时提治国理政的理念,但是由于朱元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加之刘伯温不是跟自己从欢喜起来的,所以对刘伯温不是特别的喜欢,但是又想对刘伯温特别的控制,又希望他能帮皇帝做些什么,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为难刘伯温在刘伯温生病的时候,派胡惟庸前去送药,胡勇送药之后,刘伯温当晚就气绝身亡。人们说胡惟庸的是毒药。一代军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他留有两个儿子,要求两个儿子我想学习帝王之术,并写了一本书,连他的儿子都不让看,要求给以后的后世之君,不让朱元璋看到,朱元璋非常的恼火。

刘伯温两个儿子,长子刘琏,1348年在老家温州青田出生,从小用功学习,考上进士后入朝当官,由于与胡惟庸一派意见相左,暗地遭到胡惟庸的陷害,最终落井身亡,年享二十九岁。

二儿子刘璟,出生于1350年,他是朱允炆的党羽,后来由于朱棣造反,被抓入狱。 原本朱棣打算从轻处理这些朱允炆大臣,但刘璟坚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则,坚决拒绝再次当官的要求,并且刘璟到处说朱棣是谋权篡位的贼子,朱棣非常生气,立即将刘璟抓了起来,最后被杀悬尸示众。 两个唯一的儿子死了,刘家的传香火的愿望就落在了孙子刘廌的身上。

孙子刘廌继承了诚意伯的爵位,但以后因言获罪,被革除爵位,刘家诚意伯的爵位就此断绝。


东倒西歪说历史

刘伯温的坟墓在浙江,我们就是刘伯温的后代,刘伯温不是被毒死的,是人老自然死亡的,我们刘家家谱纪录的非常清楚,刘伯温生前住的房子现在还保留着,我们后代每年的清明节都去扫墓!家里有非常清楚的家谱,还有刘姓家族的礼事会成员,如果有后代有来上坟扫墓,带上家谱,可以联系我们。


刘相平5

还好看过所有评论没发现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是"帝王术"的!那种既害帝王又害社会结构的东西失之不可惜!有之需消除的东西何苦要把那种毒药翻腾出来呢?就此打住吧?看看那些用帝王术的帝王有谁能有效治理天下?


公议

刘伯温不是凡人,这样神机妙算,世出世间聪明绝顶之人会没料到自己的后事吗,哈哈。要么说咱都是大凡人呢。古来象次等人都是身负天命,通晓天上地下的。一切都是自己安排好的,愿意让世间人看到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