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送别词【临江仙】

朋友送别,场景大多凄凄。行者难留总怅望,送者惜别多悲伤。而苏轼能以道心勉励友人保持名节辅君治国,所以这首【临江仙】也值得一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送别词【临江仙】

临江仙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是送别钱穆父时作。钱穆父是苏轼好友,史书记载二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哲宗元祐中期新旧党争日益加剧,苏轼自请知杭州,远离政治漩涡。钱穆父于元祐三年坐奏不实贬越州(今绍兴)。一个在钱塘江西,一个在钱塘江东,隔江遥怜,惺惺相惜,‘年来总作维摩病,堪笑东西二老人’。【和钱四寄其弟龢】我们二人也学王维徜徉山水留连田园。元祐五年,钱穆父接报移治瀛州(今河北河间),第二年春启行,途经杭州,苏轼作词赠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送别词【临江仙】

词上片说远离京城已经三年,此次杭州重聚,你又要远赴瀛州,真是‘天涯踏尽红尘’。今日重聚时光短暂,‘依然一笑作春温’。古井怎起波澜,而秋天的竹子真是有节。苏轼以秋筠比钱穆父,同时也是相互勉励。河间地苦,荒旱连年,不比江南水乡,你我都要保持气节。

下片说仕期渐紧,一片孤帆,连夜出发,送行的还有淡月微云和我。你不用伤感,天地万物为逆旅,我们只不过是匆匆过客。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辗转往返,得意时修儒以报国,失落时学道以自解,几经贬谪,已是旷达面对诸世。但‘惆怅孤帆连夜发’句不仅表达了对好友前途的忧虑,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虽外放于山水之地,无不对当朝时局惆怅。这恰如范文正公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纵观苏轼所著,豪放处入天,婉约处清丽,少有悲愤忧离之作,而这首词则是笑中含泪,泪中自解,又相互勉励之作,自是上品,不应遗忘。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送别词【临江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