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毛利家为什么没有在本能寺之变后争天下?

网络白领

简单说说

这是背景:

毛利家原本只是一介国人,在毛利元就时期领国极速扩大,吞并了尼子、大内等家族的地盘。在毛利元就死后,其孙毛利辉元在叔叔小早川隆景与吉川元春的辅佐下也挺太平。但是正如前面所说,领地极速扩大导致家臣虽然众多,但是许多现为毛利家臣的原尼子、大内家臣的忠心就不敢保证了,太平时还可安安稳稳,一到战时即便背叛毛利家也不奇怪。


原本毛利家与织田家关系还算不错,但是天正四年时,被织田信长流放的将军足利义昭来到了毛利领内,同时织田家的扩张引起了毛利家的警觉,最终毛利家决定拥戴足利义昭对抗织田家。

本能寺之变时毛利家的情况:

此时的毛利家,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东边,此前还可仰仗的盟友武田家灭亡,本愿寺降服,北条臣服织田,上杉家日薄西山,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西边,九州方面,大友家与织田家关系一直很好,天正七年,织田信长推举大友义统任官,还许可其攻略毛利领下的周防、长门二国。


西国地区,别所长治、荒木村重叛乱被织田平定,原本位于毛利与织田之间的宇喜多氏降服织田方。

原本举兵攻打信长的大义名分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也因为信长势力的壮大,即将统一天下成为天下人而越来越没有名分,一旦信长建立新的公仪,那么足利义昭就一文不值了。

毛利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织田家的,局势很不乐观。

毛利军为何不追击:

羽柴秀吉得知本能寺之变,将此事隐瞒,与毛利家议和。备中高松城开城投降,守将切腹,割让五国领土。作为条件,秀吉承诺会在信长面前力主保护毛利家的存续。


在毛利元就给儿子毛利隆元的一封书信中提到,如果备后国的支配产生动摇的话,宁可牺牲备中国保存备后国。此时与羽柴秀吉议和,虽然没有救下备中高松城,但是不算违背祖训。

而追击呢?

首先毛利军此次出阵实属被逼,即便信长不出阵西国,秀吉一己之力也能攻下备中高松城,而议和条件里,竟然有割让五国,并让秀吉在信长那里力保毛利家,足以见得此时毛利家已有服软的倾向了。


其次,羽柴秀吉与毛利家已经签订和约,且道路泥泞,不适合追击。

再次,毛利家此时内部领地尚且不能保证稳定,无力追击。

最次,羽柴秀吉虽然撤军,但是西国仍然留有宇喜多、南条等羽柴方的军势防守,秀吉是不可能背后不留一兵一卒防守毛利家的。那么,综合以上几点,毛利军士气如此低落,要是追击,是否有决心能打赢留守的羽柴方军队?打赢还好,若是打输了,丢人不说,此时信长生死未卜,悍然撕毁和约万一织田家秋后算账,这原本谈好让毛利家存续的生意岂不是吹了。


伊势早苗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全局来看。

我们来看当时政变爆发之后,有能力,有可能夺取政权的人。

首先,明智光秀。明智光秀为什么要搞事情一直也没个说法,但是看他之后的动作想来是想多去政权。

但是这个哥们混的有点惨,就连他女婿和亲家都不帮他,所以他前前后后一直是耍光杆司令,想要夺取政权也没戏。

下一个,柴田胜家。当时鬼哥正在和越后上衫打架,听说消息本来也想搞一个“越后大返还”,结果越后根本不给他机会。

真以为军神死了上衫就好欺负了?

下一个,德川家康。这个家伙当时在大阪堺瞎溜达,听了消息马上回去抢地盘,等再回头从鸣海出兵的时候,猴子都把明智光秀咔擦了,

最后再说说毛利家。其实是有机会的,只不过很渺茫。

问题出在猴子秀吉阴差阳错的得到了密报,先一步知道了大魔王已死,所以用了个瞒天过海,不仅逼着守城的宗治切了腹,还顺利的和毛利家议和了。

如果按照明智光秀的安排,毛利家先得到了消息,那么秀吉可能和柴田一样被扯住后腿。如果一切顺利,毛利干掉猴子,再发兵去京都平叛,也许可以。

但是那时候,鬼哥也回来了,家康也出兵了,毛利家……唉算了,能活下来就很不易了好么,为什么你还要逼他们?


四爷的历史观

日本问题还是由日本问题专家桥本来回答。其实告诉各位一个小秘密,桥本对日本历史,特别是战国的历史有很深的研究。


毛利家在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家族,可谓人才辈出。从一个一般的庶出家族,成为雄霸中国地区(冈山地区)的雄主有很多的故事。从一个是安艺地区的豪强家族,慢慢地成为安艺地区最大势力,与当地的山名,大内氏等大势力争夺统治权。但是忍字为上,就在大内氏与尼子氏之间发生争夺之时,毛利家的家督由毛利元就担任,他对内肃清叛乱的家臣,对外联络邻域内的有力势力,小早川氏,吉川氏都成为毛利家的盟友,最终在严岛之战中战胜了大内氏,势力从中国,四国扩张到九州,完全具备了抗衡织田信长的实力。


看到毛利家的势力不断扩大,就在联合德川氏消灭了武田家以后,织田信长即命令丰臣秀吉发兵征讨中国的毛利家,因为双方的战力相当,战斗呈现胶着状,同时,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杀死了主公织田信长,并且还秘密发信给毛利,要求联合一起消灭秀吉,但此信却被丰臣手下截获,丰臣知道以后,马上决定要求与毛利媾和,双方很快达成了和解协定。毛利方并不知道京都发生的事情,实际知道也是在丰臣军中国大返还后3天的事情。这是毛利家的情报不准确,以及战略上的判断有误造成。


在丰臣消灭了明智家势力后,毛利辉元就着手建造广岛城,并且放弃了统一天下的梦想成为丰臣秀吉手下的五大老之一,一直对丰臣家族忠心耿耿。这样的改变是毛利知道了自己家的实力后做出的明智决定。因为毛利家认为只有与丰臣家同命运才有未来,这才有了毛利成为西军主帅与德川家在关原一战,结果是,因为毛利家的盟友小早川的叛变,大败。战败后,毛利家的地盘被剥夺,迁往长门,周防等地,变为三等诸侯。


但是在战国时没有争夺天下的毛利家的长州藩,却在明治维新时,出了吉田松阴,高杉晋作,桂小五郎等人才,这些人的出力,彻底推翻了德川幕府,变相夺下了天下,也圆了数百年前的毛利家的梦想。


桥本看日本

看日本战国的时候,心里一定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由于日本一贯的夸张手法,所以很多历史人物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所以尽管日本的面积和人口在当时都不算大,但是各种龙虎、天王级猛将却层出不穷……

说回毛利家,这个问题也好理解,那就是毛利家远没有你想象的实力那么强劲。尽管毛利元就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大名,他所安排留下的毛利两川体制也确实很好的保护了毛利家的地位,但是就争霸日本天下人来说,实力还是有所欠缺。毛利家基本盘本来就是在关西的中国北九州地区,而当时日本的核心地区已经从近畿地区转移到了关东,可以说是得关动者得日本了。

另一点,从家主来说,毛利辉元也不是一位足够优秀的家主。这一点毛利元就倒是有点像明太祖朱元璋,自己培养的靠谱能干的继承人朱标/毛利隆元都英年早逝,只能将“皇太孙”确认为继承人,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和教育,威望手腕都不足以承担家业。

其时,面对织田信长的攻略,毛利家已经力不从心了,猴子一个人已经在那里风生水起了,而且毛利家两川不和,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对于战和的态度相差甚远,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更为关键的是,猴子在截获了本能寺之变的情报之后,很好地隐瞒了这一信息。毛利家根本不知道大魔王信长已死,听说猴子要议和,当然满心欢喜就答应了。这才给了猴子中国大返还的机会。

其实从后来关原之战,毛利家的选择来看,注定终结战国乱世的不是他们。


西洋参考

题主用游戏中的格局套用在历史上,因此只能是处处假设。而毛利的决策层之所以没有做出追击羽柴秀吉、进而定鼎天下的方针,是因为他们的着眼点是现实情况,而非不切实际的幻想。

首先,毛利家并非没有后顾之忧。羽柴秀吉在中国与毛利家拉锯数年,已经逐渐占据上风。本能寺之变时,强大的宇喜多家族已经完全倒向秀吉一边,北九州的霸主大友义镇也开始进攻毛利领地,再加上拥有庞大水军势力的来岛通总、隐岐经清诸将,都对毛利家造成了极大的钳制。而毛利家在与秀吉的连年战争中,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如果贸然出兵进军畿内,难保不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机当中。

其次,羽柴军在得知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后,并非一味只知道匆忙回师畿内,而是经过了经心的安排,将毛利军锁在了中国无法动弹。例如,迅速敲定与毛利军的和谈条约,将毛利元就之子小早川秀包、吉川元春之子吉川广家作为人质,陷入羽柴军的控制,这不能不让毛利军有所忌惮,不敢轻易撕毁和谈条约。

其三,秀吉从高松城撤军,到在天王山大败明智光秀夺得畿内控制权,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其间策反了多名原明智系武将,可见其部署之周密。毛利即便追击,也要经过秀吉在高松-姬路-冈山布置的层层防卫,即便能够突破,也无法做到一战消灭秀吉军,至多延缓天王山之战的进程,让天下的局势更加混沌而已。


黑白之城

这是要考究到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各有说法,简单点就是以假设的方法来分别举例解决,但首先就是你对当时的历史状况有所了解,不然说太多也只是空谈,有根有据,不能凭空捏造。

根据问题下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值得怀疑的点,毛利家最上去就可以保证抗衡得过丰臣秀吉吗?我觉得未必。当时丰臣大反攻时已经消灭了明智光秀,最后也掌握了织田家,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如果贸然追击可能反倒被埋伏,我想这可能毛利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就是这个德川真的有可能断了毛利家的后路,德川确实真有点太谨慎,但这不能作为德川会不会出兵的判断条件,很多战役只因为个人的猜测而导致失败。

再者我认为在当时来说,丰臣秀吉已经是顺应了历史趋势,处在一种顺风的好态势,势力范围在不断增大,毛利可能实力已经无法与之相比较。

最后我认为毛利在当时可能根本没有看到这个大好时机,或者是内部决策的误判而导致错失良机,这都是有可能的。还有就是,毛利还是有后顾之忧的,但具体是什么就不清楚了。


方圆历史


要不是织田信长突然被明智光秀暗杀,差点就一统日本。织田信长虽死,但织田兵团是当时日本最强武力,何况织田政权占有日本核心地带,控制着天皇,掌握中央政府,如同曹魏,曹操虽说病死,天下迟早归于曹魏政权。丰臣秀吉趁机夺权,利用织田信长的政治遗产,最后扫平诸候。毛利家,一来地处南方,占地虽说广大,不过西南蛮荒,不是日本政治中心。二来毛利元就死后,毛利家无英明的领袖,内部争斗,毛利辉元号称宅神,根本管不住几个叔叔,毛利家实力大而不强,不足挂齿。


醉剑书

毛利家没想象的强大…毛利控制的安芸,长门,石见,备后等地区在战国时代属于边缘地带。土地贫瘠,多为山地,人口数量也较少!比起近幾而言,经济实力不足!主要靠石见银山等领内的矿藏支持,而且受技术水平限制,无法大规模开采!所以即便在收到羽柴秀吉攻击时都只能以防守为主。秀吉当时仅有播磨,但马两地但在得到宇喜多家以及美作等地尼子家残部支援的情况下都敢于强攻毛利…毛利家的实力可见一般!而且毛利家后方也不稳,九州地区的大友当时正是最强时期,大友义镇也是野心勃勃计划进出本州…毛利家何尝不是腹背受敌?所以毛利家即便后来弄清了羽柴秀吉议和,退兵的真实原因,也选择了遵守协议并靠拢秀吉的战略决策!而事实也证明,小早川隆景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避免这趟浑水的同时,保存了毛利家的实力。并在桃山时期让毛利家的实力还有所扩张…若非关原之战家族内部分裂还有错误决策,毛利完全有能力在秀吉死后跟德川掰手腕的!对毛利而言,关原的机会远比本能寺那一次的机会大。可惜当时的毛利家空有实力,却缺乏优秀的领导者!而且“毛利两川”体制内部矛盾重重…无法统一意见!吉川,小早川的阵前倒戈,最终便宜了德川家康…


天之重云

看了日本NHK的专业的记录片,解惑了:

原因如下:

1:丰臣在和毛利对战时,就已经切断了毛利家的补给线,导致毛利支援高松城大军的铁炮弹药,弓箭,粮食等补给发生严重困难。事后就算知道丰臣中国大折返,也无力追击

2:丰臣在对决毛利时,就已经策反了毛利最重要的一支部队:“村上水军”,所以丰臣在进行中国大折返时,毛利也不得不抽身解决部下 “来岛村上”叛乱。

3:毛利得知信长死讯是已经在中国大折返开始后的第三天,并不是当天。


网络白领

一是秀吉动作太快,中国大折返山崎合战进京操办信长丧事一气呵成,没有空挡。二是毛利家是西国豪族联合体,一万个脑袋两万种想法,执行力比起只有一个脑袋的织田家差的太远。危机一解除,很多目光短浅的小豪族就不愿意动了。三是毛利自己知道织田家一山不容二虎,久必生乱,而此刻自己一动就是帮织田平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