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文物來中國巡展避難,最暖新聞的背後何其心酸

一批來自阿富汗的珍貴文物正在中國巡迴展出,故宮博物院、中國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館已先後接棒,而河南鄭州博物館、深圳南山博物館尚在等待。

這場文物接力展異常火爆,不僅吸引了大批觀眾前往,且持續刷屏朋友圈,被評為“感動中國”“暖了全世界”。

阿富汗文物來中國巡展避難,最暖新聞的背後何其心酸

什麼展覽如此特殊?既因所展文物本身精美絕倫,更源於珍寶背後的悲情故事。

那些至今仍然光彩照人的王冠、黃金盃與黃金壺,一下子把人拉回到2000年前中亞大地上的繁榮盛景。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十字路口,阿富汗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相當發達,形成了高度國際化的城邦。

然而現在,局勢的長期動盪讓這個古老國度遍佈硝煙與廢墟,國民顛沛流離,堂堂國家博物館竟連最基本的供電都無法保證,在這種情況下,讓文物遺珍遠離戰火,出國巡展成為保護的最好方式。

阿富汗文物來中國巡展避難,最暖新聞的背後何其心酸

蒂拉丘地出土王冠。

中國博物館為背井離鄉的阿富汗文物提供避難所,出於守望相助的情誼,也因為我們曾經歷過類似劫難,能夠更深刻地感同身受。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文物古蹟何可勝數,然而近代以來,當國門被列強砸開,文物的命運何其悲慘:

“能搬走的就搬走”,多少遺珍慘遭洗劫、流亡海外;

“搬不走的就銷燬”,多少瑰寶破碎湮滅、化作焦土……

“文物見證的是世事滄桑,更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這不是一句虛話。

阿富汗文物來中國巡展避難,最暖新聞的背後何其心酸

抗日戰爭期間,上百萬件故宮文物遷徙了大半個中國以躲避戰火,又因為內戰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漂流過海,隔絕於對岸;

至今,每每有中國流失文物在海外拍賣,總有人義憤填膺、心緒難平……

歲時流轉、換了人間,現在中國已經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文明、守衛民族的記憶,而曾經發生在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上的文明浩劫,今天依然在世界其他地方上演。目睹這一切,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

阿富汗文物來中國巡展避難,最暖新聞的背後何其心酸

阿富汗戰亂。資料圖

一場跨越中國的文物保護接力,彰顯了一個大國的文明高度。

來自民間的聲音,最真實地展現出全社會的一種強烈共識——我們是文物的保護者,但絕不會乘人之危;中國今天強大了,但絕不會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參觀中國的博物館,每一件藏品都清清白白,每一份說明都光明正大。這種其來有自的君子之風,足以令每一位國民深感自豪,也必將融注進這個國家最堅實的軟實力。

阿富汗文物來中國巡展避難,最暖新聞的背後何其心酸

民眾觀看展覽。

“文化不滅,國家永生”——阿富汗珍寶在成都博物館展出時展板上的標語,表達著我們對阿富汗走出戰亂的美好祝願。

我們期待和平之後物歸原主,祝願這個古老而坎坷的國度能夠重新閃耀自己的文化光輝。然而,更為現實的道理,恐怕是“國家永生,文化不滅”,唯有強大起來,擁有衛國之力,這個國家的民眾方能安全無虞,這個民族的文明才能綿延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