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区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逝世,终年59岁。

孙中山先生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去世后遗体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从“香山”始,到“香山”止,不得不惊叹于冥冥之中的巧合。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北京香山碧云寺 摄影:树芳

有这样一张著名的水粉画,表现的是孙中山先生在逝世前签署遗嘱的场景(见下图)。画中左侧递笔的背影是汪精卫。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孙中山先生在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在《国事遗嘱》中,孙中山先生总结了四十年来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国事遗嘱

遗嘱中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摄于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的孙先生遗著、遗墨 摄影:树芳

在《家事遗嘱》中,孙中山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下图为宋庆龄和孙科、孙治平(孙中山之孙)在孙中山灵堂前守灵。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相信今天,很多民众会去南京的中山陵拜谒孙中山先生。葬于南京,这是孙中山先生自己提出的,孙先生曾在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的灵柩向南京移葬。换棺时,从遗体上换下来的民国大礼服、大礼帽,被安放在原厝的西式楠木棺内,并封存于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中。由此,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也成为了孙中山的衣冠冢。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这座金刚宝座塔,高34.7米,由塔基、宝座、塔身三层构成,塔上刻有乾隆御书“灯在菩提”。塔身为汉白玉石砌成,塔上遍布佛像、龙凤、云纹等浮雕。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砌虎皮石。进券门登石阶可达宝座顶,可一览碧云寺全貌。但如今已有铁栅栏围护,不允许游人登上。正面墙上可见到一块上书“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八个金字的汉白玉匾额。衣冠冢的上端,建有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圆形喇嘛塔,其后还有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四座小塔各占一隅,一座大塔独居中央)。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碧云寺内的孙中山纪念堂 摄影:树芳

来香山碧云寺,除了孙中山衣冠冢之外,“孙中山纪念堂”与“涵碧斋”也一定要去。碧云寺内的涵碧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原为皇帝大臣瞻拜游览休息的行宫的一部分。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林森等人特意选择在孙中山灵前的涵碧斋召开了为期10天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人被称为“西山会议派”。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涵碧斋 摄影:树芳

新书推荐

以通俗的笔法,全面展现一代伟人的生平业绩及其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

孙中山与北京香山碧云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