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读书现状堪忧:过半上海家庭存书量不及小学六年课本

2017年4月,上海市统计局通过电话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家庭存书读书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上海家庭存书、读书情况不容乐观。

藏书读书现状堪忧:过半上海家庭存书量不及小学六年课本

家庭藏书数量多于500册以上的仅有5.6%。要知道,上述数量统计是包括学生教材教辅书在内的。下面看一下上海在校学生数量。

上海2017学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情况及其增长速度表

藏书读书现状堪忧:过半上海家庭存书量不及小学六年课本

剔除高校学生后,其他各类在校学生数量269.33万人,占上海常住人口十分之一强,大概每3-4个家庭中有一个高中及以下的在校学生。这些学生使用的教材教辅书就占据统计数据很大比例。

以小学为例,我们粗略数一数,不一定全。

语文:语文书1本,阅读1本

数学:数学书1本、练习册1本

英语:英语书1本、练习册1本

品德与社会:1本

音乐:1本

美术:1本

自然:1本

劳动技术:1本

合计11本。6学年,12学期,大概132本。这还不包括教辅书,至少要买一本《新华字典》吧。

调查数据显示家庭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占65.8%。这些家庭藏书还没有达到小学6年级学生拥有的教材数量。这是多么令人可悲可叹呢!

下面再看上海市民家庭藏书的种类选择(多选),如下表。

藏书读书现状堪忧:过半上海家庭存书量不及小学六年课本

分析上表,可见家庭藏书主要是为了孩子。文学、儿童、教材教辅占据前三选项。为成年人准备的书,排在后面。

家里这些藏书是否都被看过呢?

下面是调查显示的存书被翻阅的比例。

藏书读书现状堪忧:过半上海家庭存书量不及小学六年课本

买来的书都翻看过的,仅占4成。

排除初次翻阅后,经常翻阅家里藏书的仅占3.2%。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其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与北京媲美。上海的情况尚且如此糟糕。那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情况可想而知。

结语:

现实是残酷的。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高质量的书也越来越少。

人们每天为了生计、生财、升学、升官忙忙碌碌,阅读习惯趋向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化阅读"、"图片化阅读"、"视频化阅读"。追求的是广、快、新、简、异,这期间失去了阅读时的思考、回味、咀嚼,探索。这些都是手机网络阅读所难以替代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虽然现在手机网络发达,低头族越来越普遍。表面上看,我们通过手机网络能够获得很多信息。实际上,除了新闻时评之类,手机网络上文章多是"快餐"水准。想要获得知识、思想的"大餐",还要依靠多读书,读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