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後人要求拆除岳母墓前秦檜跪像,到底應不應該拆呢?

秦檜後人要求拆除岳母墓前秦檜跪像,到底應不應該拆呢?

有人問:秦檜後人要求拆除岳母墓前秦檜跪像,應不應該拆呢?我的回答是:為什麼要拆呢?不拆!

中國的歷史,歷史就是:拆了建、建了拆;推了建、建了推;燒了建、建了燒。這種惡性循環,證明了國人內心深深的劣根性,自己也作為國人,這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對文化粗暴那一面的認真反思,我們難道不要反思嗎?再回到岳飛案件的本身,我們同樣要反思,如今,我們在趙構、岳飛、秦檜這些人的身上,表現出了怎樣的理性審視?

當然,我們還要恨同跪於墓前的王氏、張俊、万俟禼、王俊。

據說,秦檜的妻子一句“捉虎易,放虎難也”,給心存猶豫的秦檜下了殺死岳飛的最後決心;張俊把岳飛派人送信給韓世忠一事告知秦檜,誣陷岳飛主張放棄楚州,為岳飛案子的構成作偽證;万俟禼充當鷹犬,對岳飛刑訊逼供,為製造冤案下了最後的毒手;王俊被秦檜威逼利誘,誣告岳飛,成了冤獄的幫兇。

這些人確實都該跪,他們跪的是什麼呢?他們在國家民族面前,跪的是賣國求榮;他們在傳統美德面前,跪的是不忠不義。

秦檜後人要求拆除岳母墓前秦檜跪像,到底應不應該拆呢?

然而,在看他們卑微地跪在岳飛墓、岳母墓前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理性的看到,他們的後面還必須跪上一個人,那就是宋高宗趙構。

1127年,金人攻破開封,北宋滅亡。當時,趙構因受命在外而倖免被捕,於當年5月稱帝,是為宋高宗。金人聽說趙構稱帝,本來已經退兵的他們,又渡過黃河發動第三次南侵。於是,趙構一路南逃,如喪家之犬。南逃期間,金人發動了“斬首行動”,趙構逃到哪,金人就追到哪。趙構如同驚弓之鳥,甚至喪失了男性功能。

從此,向金屈膝求和,成了趙構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希望,只要能讓金軍停戰,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富貴榮華,犧牲金錢、布帛、土地、尊嚴都在所不惜,至於要犧牲一個小小武將岳飛,自是毫不在意。

1142年初,岳飛被殺害於大理寺獄中,年僅39歲。金人所怕只有岳飛,當岳飛被殺的消息傳到金國後,他們舉杯相慶。而趙構,岳飛之死,讓他增加了向金獻媚的籌碼,他最終坐穩了金人的奴才,從此,死心塌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