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转型升级进行时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丽江古城 赵建彪 摄

以古典的魅力吸引世界的目光,以“旅游经济反哺遗产保护”赢得世界的尊重,20年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魅力不减分,文化不褪色,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丽江古城正以旅游市场整治为契机,不断更新升级,以一种自我革新的姿态,诚意留人心,笑迎天下客。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大水车

文/黄少军

她的城,依山而建;她的街,临水而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花树掩映,一街一景。至今保存完整的“常民生态空间状态”,以及纳西风情、东巴文化、民居古建筑群和历史遗迹等多元文化形态,让她在20年前就无可争议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所有这些特征让人们对她趋之若骛,丽江古城傲娇地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全球最具魅力旅游城市”、“全球最具特色旅游景区”等数十个光芒四射的头衔。

在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看来,风姿卓绝的丽江古城是人类梦想的心灵驿站、精神家园。但如今的丽江古城面临着传统与发展、遗产与资产、原本与资本、景区与社区、新老市民之间的一些困惑。“丽江古城面临的困惑,归根到底是保护与开发、‘形’与‘魂’的问题。丽江古城将重塑文化之魂,使其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有机融合,缮其形,赋其魂。”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四方街民族打跳 冯魄 摄

一诺千金 保护发展两相宜

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再现。之所以被称为“世界遗产”,在于这些珍宝在科研或文化价值上的独特性质,它是自然界进化选择、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产物,反映着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丽江古城正是如此。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申遗成功。古城不再只是丽江人居住生活的场所,而是丽江人的精神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丽江赖以发展的宝贵资源。

20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要求,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认真履行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做出的郑重承诺,在不断创新保护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合理利用、实现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努力建设古城、发展古城、繁荣古城、保护古城,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常务副局长(以下简称:丽江古管局)和丽军表示,丽江古城的保护可以浓缩为8个字:修旧如旧、维持原貌。“不和人家比先进,而是比特色、比文化、比魅力。”

丽江累计投入37亿元资金,实施了古城排水排污,街巷照明,供水管网、消防系统,电力电信及古城五花石路面铺设等恢复性修建及环境整治工程,增加了广场建设、星级厕所、绿化绿地、文化旅游接待设施,改造了新华、光义、四方街等主要街道,拆除了部分与古城整体景观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实现了建筑和人口密度的降低。

今天的丽江古城,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民居修缮管理机制。在修缮程序方面,首先由居民提出修缮申请,然后由古管局、规划局、环保局、消防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认定,共同形成修缮意见。这样的修缮工作程序,得到了各方肯定。

目前,与丽江古城保护相关的行政法有两部,即《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和《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个单项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以一个省的地方法规来体现,丽江古城是第一个。此举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技术立法层面上,丽江古城做得更为细致和全面。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和上海同济建筑设计院编制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指导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制定实施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管理规划》,对现有古城保护管理的程序、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技术规范;与当地建筑研究所及规划设计院的学者、专家们共同出版了《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维护手册》、《丽江古城环境风貌保护整治手册》。此外,遗产监测中心针对商业保护专项规划也编制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专项规划指导手册》,指导古城内的经营者根据规划要求规范从事经营活动。

可以通俗理解为,想在古城开店,首先其经营内容就要过严格筛选审查,接着是具体选址也要符合规定,再下来,店铺的装修风格要有相应的指导说明。“不准侵占水系道路,不准加高楼房,不准使用现代建筑材料,风格要与古城整体风貌和谐统一,连一扇窗要怎么开都有专门规划。”和丽军强调说。

2017年4月,《丽江古城经营项目目录清单》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开始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经营项目准入证》标识制度。丽江以“准入证”为抓手,定标准、强调控、严进退、重奖惩,逐步实现业态的优化、标准化管理,实现遗产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相结合。

2017年9月,丽江在全省率先设立旅游“红黑榜”,对诚信经营示范户纳入“红榜”,通报表扬以资鼓励;对旅行社及导游人员违规违法事实公开曝光,纳入“黑榜”,以示警诫。

2018年3月,丽江古城客栈经营者协会成立。协会免费为古城客栈会员提供维权、培训、金融支持、文化宣传等服务,还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协助解决行业内纠纷。

如果每一道目光和每一份关注都有重量,那么,丽江古管局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如果要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形容丽江古城的保护与管理,“身有重担,如履薄冰”或比较贴切。毕竟,丽江古城牵动着太多人的心。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游人如织

直面“痛点” 转型升级进行时

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丽江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超过千万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入”丽江,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十分明显。2017年,丽江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069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总收入821.9亿元,同比增长35%。

然而,近年来丽江饱受诟病,旅游乱象一度把丽江推到风口浪尖。面对“痛点”,丽江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决心、更严的举措,重拳出击,铁腕治乱。

丽江市委市政府公开承诺,“保证丽江旅游市场半年内完成根本好转,两年内完成凤凰涅槃、化蛹成蝶”,为此政府部门出台部署一系列整治措施,对各种旅游乱象“零容忍”。

一手抓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一手抓内涵式转型升级,丽江古城走在提质增效的路上。

2017年9月,丽江专门召开古城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与设施融合、社区与景区共管、整治与提升同步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功能设施,实现传统古城与现代古城结合;提升文化内涵,实现5A景区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多元主题与民族文化特色结合;强化管理服务,实现传统管理与智慧管理结合;加强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实现对内保护与对外营销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层级管理与扁平管理结合等举措,推进丽江古城转型升级。

据《丽江古城5A级景区商业业态提升方案》,丽江古城理想的商业业态配比为:酒吧、餐饮10%,旅游商品经营、食品、工艺品等40%,民族文化展示传承、民族服装、东巴披肩、东巴挂毯、土特产等民族文化产品20%,客栈、散客接待服务及其他30%。据此方案,丽江古城将进一步优化业态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聚集的洼地、创新创业的高地”,实现多元主题与民族文化特色结合。

这种具有创意的文化体验中心在丽江迎来井喷式发展。近年来,丽江不断促进原住民和新居民的融合,让大家形成“古城主人”意识,运用社会化力量多渠道参与的方式,培育丽江古城“传承人”与“新遗产人”。这种独具匠心的文化古城智慧管理,意味着丽江古城民族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走在了前面,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为实现旅游服务常态化,去年以来,丽江组建了由党员、干部职工、青年学生、旅游从业人员等组成的千人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每天100人左右的志愿者常态化服务;建立女子民兵队进行常态化巡逻;动员群众每天下午和夜间在四方街进行民族篝火打跳活动;鼓励商户认同古城、融入古城、珍惜古城,建立“新老丽江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缔造古城文化、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在古城四方街、木府、大石桥、关门口等游客密集的地方,有一群身穿绿色马甲,高举“有困难请找我”红色牌子的志愿者现场为游客答疑解惑;一列身穿纳西族传统服饰,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女子民兵队”在古城进行常态化巡逻,他们,成为古城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游客黄立靖是第9次来到丽江。可这次让她感到耳目一新。她说:“其他地方的民兵基本都是男性,丽江古城的却都是柔弱女子,尤其是那披星戴月的纳西服饰,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丽江。”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纳西阿妈

文化自信 多措并举兴业态

披星戴月的纳西阿妈在庭院里撕树皮,穿着羊皮坎肩的纳西汉子拿着刻刀在皮具上雕刻花纹,身着艳丽纳西服装的“胖金美”在扎染池前忙碌……古城五一街文化巷的“手道丽江”民俗文化展示馆里,东巴造纸大师和秀红正现场向游客展示东巴造纸技艺,并手把手教游客制作东巴纸。

“体验式的文化感受,远比纯商业物质有吸引力得多。现在愿意来做这个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喜欢,也一直在坚持。”和秀红说。

传统纳西宅子是“老丽江人”生活的历史镜像。这些古城里的原住民把自家的房子免费供游人参观,以展示丽江人的生活原貌。“手道丽江”由丽江古管局提供支持,整个院子的房租和水电全免,这为传统手工艺在古城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在四方街,丽江自留地民族文化演出公司的团队每天都要在这里进行三场演出,主要内容有热美蹉、纳西传统打跳、民歌音乐祈福等。游客们基本上都会兴致勃勃参加到打跳队伍,和演员、纳西阿妈们一起手牵手,共享快乐时光。在重庆游客向莲看来,这样的演出无疑让古城有了更多的玩法:“我们看到了真正属于丽江的东西,而不是那些乏味的旅游复制品。”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文化是其发展的摇篮,更是其发展的原动力。如果说“古城文化”是文化基因、文化血脉以及人文气息的静态历史展示,那么“文化古城”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动态实践诠释。它从实际出发,提倡以文化为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使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加快发展、感受幸福的有效载体,从而探索出一条彰显新时代特征、丽江特色和古城特点的发展之路。

为了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使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丽江对古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进入一个量质提升的阶段。比如,鼓励支持从事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东巴陶瓷、民间手工艺、纳西传统木雕的单位和个人,在古城内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展示活动;逐年将公房院落用于民族文化项目的开发,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人文景观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设立大觉宫茶马古道主题展览、方国瑜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潭建筑群书画展厅、免费图书阅览室和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等展馆等。

截至目前,丽江古城先后打造了以方国瑜故居、雪山书院、纳西人家、手道丽江、四方街歌舞展演、恒裕公、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周霖艺术纪念馆等为代表的16个民族文化示范窗口,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了丽江古城民族文化的承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

随着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丽江古城被指“过度商业化”。面对游客们的微词,和丽军表示“非常理解”,但古城因商而起,因商而兴,没有商业的存在,丽江古城就成了一座空城、死城。

“古城目前有客栈民宿、商品零售、餐饮、旅行社散客服务点、酒吧+餐吧5种商业业态,数量最多的是客栈民宿。在2.5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区域内就有1573家客栈,那么多客栈在那么小的地方经营生存实属不易。”和丽军说,商业业态过于单调,同质化严重,这样一种形态就衍生了低价竞争。“我们正在创新,正想法设法导入新的文化业态,打造主题街区,用特点鲜明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来破解低端商业‘同质化’现象。”

就古城客栈民居而言,如何让每个客栈在丽江大文化背景下,拥有自己的文化烙印和文化符号显得至关重要。 2017年4月以来,丽江古管局启动实施“特色文化主题客栈”的评选活动,对富有较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的客栈进行授牌,推动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授牌2次,云上公馆客栈、花筑秦晋王府客栈、古城画院客栈、赵公府邸客栈、老磨房客栈等20家客栈获“特色文化主题客栈”称号。

2018年,丽江古管局将全力推进周霖艺术纪念馆、大研花巷旅游小镇、红二六方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丽江古城展览馆、宣科纳西古乐宫改造提升、沉浸式话剧、丽江古城流官文化展示中心、直管公房植入文化业态、御匠文创艺术区、文萃园、文庙武庙修复、丽源文化广场、丽江优礼旅游产品开发、文创基地、古城文化旅游线路16个文化业态项目,不断提升古城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供给。其中,周霖艺术纪念馆已于5月10日正式开馆。

如今,游客在在进入丽江古城的各个路口时,都能免费领取一张丽江古城游览手册。在手册地图上,标示有古城内目前全部免费开放的16个文化院落。这些院落分布于古城的各条街道,而在丽江古城的相关规划中,未来将会有更多这样的院落建成。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古城一角 赵建彪 摄

“智慧古城” 创新发展在路上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个由基础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遗产本体信息系统、游客流量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噪声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组成的综合性遗产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涉及软件研发、硬件应用、网络布局、管理处置等多项科学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遗产保护管理领域最前沿,集科研与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平台。

该系统的建成,不仅实现了丽江古城世界遗产本体、公共空间、环境气象、噪音、人流量等全面自动化监测和预警,大大提升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水平,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化、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了遗产保护、消防、治安、社会维稳等管理工作需求,丽江古城核心区域共安装了297个高清视频探头,基本覆盖了古城内所有重点公共区域。通过视频监控平台,能即时地把景区所有的接待、管理信息呈现出来,帮助景区的指挥、调度和决策。此外,古城里还有24小时防火自动报警装置,白天感应烟雾,晚上感应火光,通过视频分析来确定。同时,智能消防电力实现了古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全覆盖、全采集、全监控”。

丽江古城还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优势,通过对移动电话用户的精确定位和行为等大数据分析,实现人流量统计分析、来源地分析、到访交通方式分析、驻留分析、片区分布监控预警等。通过实时人流量预警系统前端展示,做好遗产地重要街道、路段的拥挤情况报告,引导游客合理规划路线,辅助管理部门进行预测研判,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应急组织能力。

自2012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丽江古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首批试点”后,丽江就于同年开始着手数字古城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网络管网改造的全部工程内容,共开井499个,埋管960.56米,新建光缆26.431千米、光支箱73个、分支箱110个。共建设完成7个业务区,具备完全承载3000个监控摄像头的能力,整个古城内90%以上的用户业务都具备完全接入的能力。

目前,丽江古城已实现全城免费wifi,这在全国如此大规模的景区中属第一家。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应用,能更好地对古城保护和管理,也能更好地把丽江推向全世界。

“以世界遗产保护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成功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丽江模式”。这样的模式,除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还使得这座千年古城“活”了起来。天雨流芳,梦幻丽江。丽江古城,是一座有生命、有温度的城。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古城志愿者

世界的丽江 “活”着的古城

外国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