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04年在北京买了100套房,现在说:买房就是亏,租房是境界

在北京,流传着很多都市传说。

比如:2004年,一位男子在东三环的高档小区富力城买下100套房子,接待他的售楼小哥还以为碰到了开玩笑的。不过没多久,男子在08年金融危机前夕将这批房子卖出,又把资金投入了海南。

那时每平6000元的富力城,现在是10万左右。海南3万一平的房子,价格好几年里一直辗转反复。

人们本以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海南前不久的一波上涨。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现实里确有其人,传说是真的。

他2004年在北京买了100套房,现在说:买房就是亏,租房是境界

张羽冲,原北京交响乐团首席圆号手,1963年生人。曾卖过录音带、电器、服装,后利用业余时间时间开班教琴,直到03年考试取消特长加分。在那个年代已算收入不菲。

早在90年代中,张羽冲就曾在玉泉路附近租了一百多亩地,盖了房子出租,年收益20多万,但后来这块土地被征用,让他的地产投资暂时划了个逗号。

99年,张羽冲来到东三环的华腾园看房,当时北京还没有CBD,他也没有“投资房产”这个想法。只是被一套全南的大户型吸引了,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不久之后,张羽冲不断接到中介公司打来的电话,都问是否有出租的打算。这时,做过生意的张羽冲意识到机会来了。没多久,张羽冲又在华腾园陆续订了4套。

10个月后,张羽冲以每平方米高于原价800多元的价格卖掉两套,增值10余万,剩下的两套继续出租,租金用来还银行的月供绰绰有余。

从此,张羽冲觉得,房地产原来可以这么玩。

2004年,他一口气买下100套(也有说50套)富力城,并在接近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时抛售了大部分。2008年中几乎处于“空仓”状态。那时,张羽冲曾表示,暂不打算有任何冒险和激进的投资行为,并且三年内不再碰房产了。

仅仅几个月后,张羽冲就“食言”了,2009年,他出手并带领着朋友们在三亚某项目买下百余套房产(传闻后来只留了部分优质房源自住收藏)。2012年,又在北京周边某家具城拿下45个商铺。

……

“北京市房地产投资的回报率早已不是90年代那时动辄50%、60%了,不要把投资回报率想的太高,能有10%已经不错了。”——2003年

“很多投资者都觉得只要看中了地段,投资收益就有了保障,但如果你的房子在整个住宅小区内有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将来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都会形成彼此的压价,势必会影响投资价值。”——2003年

“即使房价没有上涨,买不起房的人还是买不起房,该蜗居的还是会蜗居,即使房价再下降也一样。”——2010年

“我现在手里已经没有多少房子了,已经在逐渐退居二线,现在做的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别人投资”。——2010年

“不能等有了钱才投资,攒钱的速度往往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房子130万,我有30万,可以和几个朋友一起买,收益的时候大家一起分成,这才是真正的能赶上时代,等攒够了80万,房价已经涨到180万了,永远赶不上。”——2010年

关键的问题在于,你的仓位是多少。

像前一段儿,前江宁科技股东,微博名现在叫@金山二姐,发一朋友圈儿,说每年房租收入可以在回龙观买两套房。我算了一下儿,一套房年租金按20万算,回龙观两套房算一千万,还真差不多。不禁感慨自己还是要努力。二姐的关注点之前就开始转向国外了,从配置出发来讨论,没问题。

再比如欧神,大家看到他两年前300多万买了天通苑,现在可能五六百万,但是说白了,一套天通苑在欧神的仓位,那都不叫仓好吗,可能就占百分之几或者更少。但一套五六百万房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全部。咱老百姓家,有五六百万,要不要买天通苑,这就不一定了。

张羽冲老师说,对于他,买房子是亏本生意,卖房的钱用来买理财,坚决租房子。

这个观点是不是很熟悉?在水木、雪球还有网上其它各种地方,一直以来都能听到这样的想法。而且,网上资料表明,张羽冲老师在2012年就这样说过了。

我个人猜测,像张老师的身份,肯定会有一些认购超市场收益的内部理财机会吧,像那种有认购门槛儿的。

每个人的仓位不同,情况也就不同。像张老师这篇访谈出来,底下的评论都纷纷表示:还是选择买房。

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呢?还是说经过大盘教育民智已开呢?亦或者说,有心人能在市场情绪里面看到其它的机会呢?

——二环十三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