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毛笔字的时候毛笔要垂直吗?

光军月月鸟

我们现在写毛笔字所就行的执笔方式就是五指执笔法。而且很多朋友会用既定的思维认定你自古以来 毛笔的执笔方式都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从古人的绘画作品或者一些陶俑上看,古人的执笔方式,和古代的家具有些相当大的关系。 如果在两汉 ,人跪坐在席上, 左手执卷 ,右手执笔去写字 ,胳膊肘和是需要腕悬空的 。



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毛笔的笔管 ,中指托住笔管, 无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弯曲 ,这种执笔叫“单苞执法” ,这种执笔方法其实和现在握钢笔的姿势十分接近 。



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甚至一直延伸至唐宋后期 ,这种执笔方式还是是最普遍的一种执笔方式,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执笔方式。 在魏晋时还有一种执笔方式是这样的 。




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 ,其他的手指全部向掌心弯曲 ,这叫双指执笔法。

等到唐宋时期开始慢慢出现了高桌子和高凳子,所以纸张是可以平铺在高高过膝的桌子上 ,如果要站着写字,执笔方式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他的手腕 ,他的手腕是和桌面平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腕要平。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 如果你是站着写字,执笔的方式应该 是下图这种。


如果坐着写大字, 执笔的方式应该是下图这样的。



如果坐着写小字, 执笔的方式应该是下图这样。




最后再说问一句 你以为你以为的执笔 就是你以为的执笔么?

从上边这些图看,有些时代写字时,毛笔并不是要垂直的。可以适当的有一些斜度的。而且具体情况要根据所书写的字的大小、纸面的斜度来决定。书写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动作需要旋转毛笔笔杆,这样毛笔也不会是垂直的。


墨点书画

问题:写毛笔字时,毛笔一定要垂直吗?

毛笔时刻保持垂直是根本没办法写字的,毛笔垂直只是开始书写前的一种姿势,一旦开始书写,毛笔就会随着不同的笔画而像不同的方向倾斜。米芾的八面出锋,其实笔杆就会朝不同的方向运动。

这个就像打拳,所有功夫的起势都是一样的,比如两脚放平、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大概所有的拳法开始都是这个套路,结束的时候也都差不多,但是中间打拳的过程中,身体是几点的左右、上下摆动的。

有些初学者受一些言论影响,认为毛笔在书写中一定要“正”,已经为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熟不知柳公权所说的正是正直的正,不是正面的正。不要受他表面意思的影响。

书写的过程,是手指、手腕、收笔带动毛笔不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转换的越熟练,字就会越灵活,毛笔笔杆垂直是没办法写字的。

事实上古代书法家基本没有垂直写字的,大部分书法家的书写姿势都和我们平时拿钢笔差不多,毛笔是倾斜的,五指执笔法被广泛使用是后来的事情。


你觉得呢?


不二斋

执笔有定法!

执笔是有法的,掌握正确、高效的执笔方法,非常重要。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向老师张旭请教:“敢问攻书之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意在于执笔之法是“齐于古人”的先决条件,可见执笔之重要。各个时期,各种写法都有比较规范的执笔方法。之所以没有统一的执笔方法,是因为书写姿势改变,执笔姿势随之改变。就像不倒翁,随着位置变化,重心也随之调整,使其不倒。同时,古人讲求天人合一,人要融入自然,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写字时,在满足法度的基础上,身体应感到极度自由洒脱,能够无拘无束,任意挥洒。 笔毫齐顺、万毫齐力、笔毫复原,这便构成了书法用笔中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毛笔的性能运用问题,笔法的一切技巧都首先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出去。 《法书要录·晋卫夫人笔阵图》:“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周越 《书苑》云:‘ 郭忠恕 以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隶书出,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以此知隶书乃今真书。 赵明诚谓误以八分为隶,自欧阳公始。’”清 阮葵生 《客话》卷十六:“ 庾肩吾 云:‘隶书,今之正书。’ 张怀瓘 亦云:‘隶书, 程邈 所作,字皆真正,亦曰真书。’"

也有匠心独用,不采用正确方法,逆天而行有成就者,如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不遵守规范的执笔而成大家,代价是身体遭到伤害,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正确执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我们看一下何绍基的学书过程就知道,得之于勤奋、刻苦!!

提出执笔无定法的两位名家:苏轼、启功。 苏轼在《论书》中提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的无定法是可以采用单钩法、双钩法、拨镫法、握管等法,除此,难以满足“虚而宽”。事实上也是,苏轼采用的是单苞法。启功先生说的无定法,你从视频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法度之严谨:双苞执笔。“不要听他说的,而要看他做的”😊 。古人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 “笔得中锋则肉在外而骨在内。”中锋运笔,即笔锋移动时,保持主锋在笔画中心,副毫在笔画的两边和四周,这样笔端所含的墨汁,就从点画的中心向四周渗出,写出的点画,重心即在中间,呈现出立体感。中锋状态下形成的笔画圆润保满,质地厚实,立体感强,给人以浑厚含蓄,精华内蕴的艺术感。因此,历来书家以为中锋用笔是千古不易的原则。 中锋用笔是千古不易的原则! 执笔只是手段,满足“中锋用笔”才是归宗。

至此,执笔的问题尘埃落定:毛笔不一定时时垂直于纸面,但必以垂直为旨归,实现八面出锋。就像乒乓球球、羽毛球的步伐,未必时时能归位,但要有归位意识!


焱66垚

中锋立骨,侧锋取妍。

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往往是中锋侧锋不断转换。


中锋行笔,笔杆必须要直。

侧锋行笔时,笔杆往往是倾斜的。



京东千里行书法

虽然毛笔是以中锋为主,但写字时毛笔不是一定要垂直。

1、中锋是指笔锋在正中,但执笔时不是非得垂直笔锋才正。

写字时一方面要方便书写,另一方面书写时身体要舒适,不生硬,所以垂直与否,并无硬性规定。

2、书法讲究中锋为主,侧锋为辅,如果笔笔中锋,写出的字必然呆板,就如书圣王羲之的字也是中侧并用的。

而侧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笔杆微倾。

3、书法上有很多以讹传讹的说法,笔杆垂直是一说,还有执笔时从后面抽不动也是一说,诸如此类说法,是我们在学习书法时要特别注意的。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是江上人。看到这个问答我来说说自己的悟性与体会。写毛笔字的时候毛笔要垂直吗?我自己在这上面有过研究过。大家也可以在每天练习当中也要试一下,看看垂直于不垂直有什么不同。我在练习当中使用小于45度依然能写出圆润流畅书法来,我写的是草书。写楷书你用小于45度可能很难写好字。垂直与不垂直我们要区别对待。只有自己使用过才能知道。光听别人说肯定是没有自己体会来的深。

尤其在写狂草,笔干摆动是非常大的,笔要是一直保持垂直可能很难写好。大家可能认为侧锋就一定写方笔,其实笔杆小于45度完全可以写出圆润的线条来的。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笔锋要有30厘米以上的长度。如果用短笔锋是没法做到的。如写楷书我看到一般人都是用短笔锋,毛笔来写的。一般很少有人拿长峰来写楷书。所以写楷书笔干基本保持垂直。笔杆小于45度是肯定写不好的。而写草书一般都是使用长峰,笔杆不垂直也没什么关系。

其实说真的,笔垂不垂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写好书法。你认为垂直能写好书法你就垂直好了。如果你认为笔干不垂直能写出更好的书法来,那么你就不需要垂直。就这么简单。不要搞得那么复杂。尤其是在练习当中自己去体会看看效果怎么样。好你就用不好我们就不用。活人还能给尿憋死吗?

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喜欢就关注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传承文化继承传统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看法。

我们写毛笔字的时候,毛笔需要垂直吗?在古代书家那里,好像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特别的研究,没有说写毛笔字必须要垂直,我个人认为,这得分几种情况。

第一,写楷书。
我们在书写楷书时,为了达到中锋行笔的效果,也为了使笔画坚实有力,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要使笔与纸面保持相对的垂直。

第二,在墙壁上书写。在墙壁上书写时,我认为自然而然地就与墙面有了一个垂直的角度。

第三,写行草书。写行草书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在写行草书时有时为了追求一种苍老,古拙的味道,常常出现飞白和干笔,在这个过程中,行草书书写比较自由,所以在这个时候,毛笔不可能时时都是垂直的。

总结一下,楷书务必是垂直的,行草书不一定垂直,其实,写毛笔字,往往是中锋与偏锋同时使用,才会出现好的效果,毛笔在使转过程中,是无可避免地会使用中锋偏锋结合的。

我是铁匠的头发,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书法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支持!


铁匠的头发

大家好!我是墨韵书香1314。感谢各位支持及关注,谢谢!

从古到今,写毛笔字时毛笔并不是要垂直的。垂直写字压根儿不行不通的,必须得有一定适当的斜度的,具体情况要根据所书写的字的大小、纸面的斜度来决定。在书写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动作需要旋转笔杆,这样写字才不会死板,写起字来也才会觉得舒服。

我们现在的执笔法,就是统一标准的执笔法“五指执笔法”。

比如在两汉时期,有种执笔法叫“单苞执法”,那个时期写毛笔字,并不是像现在那样有座椅,他们是人跪在席子上写毛笔字。有点像我们现在写硬笔字的握笔姿势。(看下图)

另外还有一种叫“双指执笔法”,也就是在魏晋时期他们执笔方式是这样的: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其他的手指全部向掌心弯曲。


墨韵书香1314

写毛笔字的时候毛笔垂直应该是更有利于中锋行笔,写出来的线条看上去更有力度,稳健,但很多时候是多面出锋,最典型的如米芾的字,写字速度快线条多变,是八面出锋,且字看上去都是倾斜的,这跟他的执笔方式以及书写时的姿势是有关的,个人认为,执笔方式应该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来,不管哪种执笔,能够玩转毛笔写出好字就是好的执笔方法,无需过份执着于某种固定方式,在书写各种书体和大字小字的时候自我调节好就行。


文怡笔墨

完全垂直只是一种误解,毛笔与纸的书写关系,各有各的书法特点,一般人认为唯有垂直才是中锋写得纯正的途径,其实不然,笔法从没有这样的论述,毛笔和纸的角度,就像用兵的哲学,是以正和,以奇胜。在类似垂直中不断的调整笔锋的轨迹,最终达到笔下有法、神采奕奕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