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要认清收藏品的3大骗局,切莫让骗子有机可乘,远离上当受骗

近年来,虚假期货交易平台层出不穷,标的也是花样百出,从一开始的贵金属和原油,再到各种金融资产。到现在的以文化艺术品为标的的虚假期货平台,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

收藏届骗局套路层出不穷到底是谁之过?其诈骗手段并不高明,那么,为何这些案件屡经曝光却又仍然层出不穷?

万万要认清收藏品的3大骗局,切莫让骗子有机可乘,远离上当受骗

最常见的诈骗手段是?

一、利用藏家想卖高价和捡漏的心理,骗取受害人鉴定和检测费。

不法分子先从网上购买大量曾经买过收藏品的消费者资料,然后一一打电话,称发现他们的藏品很值钱,可以卖高价。利用藏家想卖高价和捡漏的心理,骗取受害人鉴定和检测费。在此期间,投资公司、检测中心暗通款曲,最终以检测结果达不到标准为由,使交易无法成交,从中骗取高额鉴定费。

万万要认清收藏品的3大骗局,切莫让骗子有机可乘,远离上当受骗

二、利用消费者想赚钱心理,承诺高回购

骗子先成立文化公司,隐身于高档写字楼中,装修奢华,看上去很有“文化底蕴”。他们通过群打电话的方式,邀约客户来公司考察,宣传介绍藏品。并且给客户承诺,一旦购买该公司藏品后,在双方的约定期后,会以30%利润回收。但事实上,到期之后,一定会一拖再拖,最终人去楼空。

万万要认清收藏品的3大骗局,切莫让骗子有机可乘,远离上当受骗

三、利用收藏者不懂藏品价值,骗取手续费

诈骗团伙冒充拍卖公司员工,称普通收藏品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引诱受害者相信之后,他们会提出代为拍卖藏品,借以收取拍卖费、手续费等,金额从1000多元到几万元不等。另外,公司还会送大量精美“藏品”给受害者,并且进一步忽悠受害者办VIP卡、税务卡,向受害者收钱。

万万要认清收藏品的3大骗局,切莫让骗子有机可乘,远离上当受骗

其实,古玩古玩,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收藏之乐存乎于心,心动则行动,不管价格的高低,只凭内心的悸动。而古玩古董的交易却不是一个能一味求快的过程,否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伤害到自己。那些不愿意等,不能等,抱着一眼就成交,一夜暴富梦的投机者,永远也不会成功,因为这不是玩的真谛。

其实古玩交易,这个从古到今都没能理清的事情,我觉得任何买卖是靠买卖双方共同来完成的,在买卖时,今天你是买家,你要站在卖家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还是需要换位思考下,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国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