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山地蘋果產業讓貧困群眾變身“三金”農民

子長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山地蘋果產業讓貧困群眾變身“三金”農民

5月中旬,由中共子長縣委通訊組和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主辦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相約最美史家畔”子長百事通採訪採風活動,實地感受了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子長百事通”現推出系列報道,用影像和文字全方位、多視角展現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的發展,讓外界感受到鄉村振興的子長力量。今天,請隨“子長百事通”一起來到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丹頭村千畝山地蘋果示範基地,這兒面積廣、規模大,環山而繞的層層梯田,綠意漸濃,充滿生機……山地蘋果產業讓貧困群眾變身“三金”農民

初夏的黃土高原,綠意漸濃,充滿生機。近日,筆者來到距子長縣城東20公里處的丹頭千畝山地蘋果示範基地,站在高處環顧四周,環山而繞的層層梯田上,成片的蘋果樹長勢喜人,迸發著農業發展的活力。

在強強果園專業合作社的果園內,大學生村官劉強強認真地查看著蘋果樹的生長情況。2015年,劉強強創立了強強果業專業合作社,採取“先做給村民看,再帶著村民幹,最後領著村民富”的思路,發展240畝山地蘋果。目前,丹頭千畝山地蘋果示範基地分別入駐甜滋滋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強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陽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陝果集團等經營主體,涉及丹頭、閆家坪、李家溝、史家畔等7個村,已累計發展山地蘋果2010畝。山地蘋果的發展讓貧困群眾變身為擁有土地流轉資金、打工佣金、股金的“三金”農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

子長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山地蘋果產業讓貧困群眾變身“三金”農民

貧困戶閆高娃在強強果業專業合作社務工有三個年頭了,見到他時,他正在清理園內的雜草,為接下來的種植黃豆進行豆菜輪茬做著準備。 “我把土地流轉給果園,同時也在這裡做長工,不但掙到了錢,還可有照顧生病的妻子和上學的孩子。”閆高娃在果園做長工一年務工收入1.8萬元。同時,他將家裡的2.3畝土地流轉給果園,一年收益230元,再加上小額貸款入股分紅的3600元,他一年在果園就有兩萬多的收入。不僅如此,在強強果業專業合作社長期務工的3名貧困戶在保底工資的前提下,劉強強還給他們每人劃出88棵果樹單獨經營,收益作為利潤分紅。

據瞭解,丹頭千畝山地蘋果示範基地流轉的2010畝土地中涉及340個貧困群眾的980畝土地,按每年每畝100元的租賃費,一年可為貧困群眾人均增收288元。有6名貧困群眾成了果園的長期工人,工資年收入1.5萬至1.8萬元,再加上大量的短期務工,僅去年一年,累計用工量達5400人次,發放勞務工資52.6萬元,其中貧困人口務工2800人次,發放薪金27.1萬元。同時,有20戶貧困戶以扶貧小額貸款入股合作社,進行“零風險”保底分紅,5萬元合作三年,每年可保底分紅3600元。

子長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山地蘋果產業讓貧困群眾變身“三金”農民

“明年,果園開始進入初掛果期。我們將讓出部分土地,劃成3—5畝不等的面積,在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前提下,以略低於市場的價格反租給願意經營的貧困戶和流轉土地的農戶,這樣不但可以降低我們的投資成本,而且農戶也可以當年管理、當年投資、當年有收益。”果園就要開始產生收益,劉強強計劃在果樹掛果後,通過“返租共管”的經營模式,讓更多的群眾在山地蘋果的發展中受益。

“在發展山地蘋果產業的過程中,史家畔鎮黨委政府不但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下了大力氣,還配套解決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更堅定了各類主體發展山地蘋果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楊宏嶔說,在丹頭千畝山地蘋果示範基地的帶動下,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曹家坪、馮家岔、高家岔等村也開始發展山地蘋果,全鎮山地蘋果面積累計達到10100畝。

子長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山地蘋果產業讓貧困群眾變身“三金”農民

子長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山地蘋果產業讓貧困群眾變身“三金”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