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没本事的人越固执?

不想出嫁了175031300

为什么越没本事的人越固执?关键词是“没有本事”,我们理解的没有本事就是自己掌握的能力、技术、资源比较少,取得的成果、成就比较少。只是比较少而不是没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或者有体现自己价值点的地方。

就像歌手,有的歌手演唱的歌曲很多,都是大众喜欢的,这样他出席各种场合就可以唱不同的歌曲,而有些歌手就那么一二首,每一次出场就唱那一首。以此类推,那些固执的人固守在一种观念上,这种观念就是他一直坚守的、他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是逻辑、道理,处事原则、规律等。他要坚守在那一个点上,说明他没有更多的观点或者可能性。

固执的人创造性不强

如果他有很多的想法、思想、逻辑,就不用坚守一种观点,几十年如一日的一种思想。另外,固执的人对自己不自信。如果对自己自信,就可以丢掉现在坚守的这样的一种观念,因为还有新的可能性,我相信自己有新的可能性。

观念就像一座房子,他居住在里面,不敢出来,坚守在里面,要看着这座房子,守着这座房子。你告诉他往前一二里地有一个大房子,去了以后可以住在里面。“那不行,万一天黑了,我还没有走到,我住哪里呢,这不是露宿街头吗?”他不自信,不敢走出去,他要坚守在自己的房子里,这个房子就是现在的逻辑、模式,现在持有的观念和价值观,他不自信,他不敢,实际就是没有勇气。

对固执的人让他放弃现在的观念是比较难的。你要让他产生自信,产生勇气,提升他的心理资本。很多人对固执的人只是否定他,打击他,看不起他,站在他的对立面,你越是这样,他越坚守在他那个地方。你要帮助他提升他的心理资本,让他觉得他可以,让他觉得有希望,让他觉得他可以离开他的观念,还可以有新的观念。这样他就会和你讨论,尝试站在你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看世界,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已经跳出“我”。佛学上叫“我执”。

固执的人是没有勇气,是不自信,是不敢放弃原来的观念的人,他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他不相信有更多的可能性。实际上固执的人是对未来没有希望,没有信心的人,所以他坚守现在的这一点。歌手也是这样,如果放弃现在的演唱风格,就要走出一种新的风格,那么就要重新创造歌曲,就需要有创造性。创造性里面一个核心的心理资本就是勇气。

谁都可以有创新的观念和思维,关键是敢不敢去创造,那就是要有勇气。你敢和过去不同吗?你敢和别人不同吗?你敢去面对和别人不同,和过去不同之后的结果吗?如果你没有勇气,即使有想法也会裹足不前。固执的人也有想法,但是他不敢,他就抱着自己的观念,他超越不了自己,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走不出那个房子,走不出那种模式,走不出那种风格。所以,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作品。勇气在这里面很重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不敢创新,越是守在原来的模式里。社会向前发展,还守着几十年前的观点,肯定跟不上时代了,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不能适应互联网,甚至不能理解我们现在互联网的语言。固执的人抱着旧观念,固执于原来的模式,看不惯这,看不惯那,别人也看不惯你,于是你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后你就变得恶性循环。你就不可能有发展,不可能创造更好的价值,不可能创造物质的、精神的价值,也没有名和利,就变成没本事了。所以没本事才固执,固执才没本事,为什么越没本事的人越固执?反过来,为什么越固执的人越没本事?这是一样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人的心理招牌来说,人人都需要一个招牌,就是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名字,不光要有名字,还要有自己的心理的属性。比如说你是什么性格的人?你是做什么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个性招牌。他守着原来的观念,其实就是守着原来的那块牌子。那个牌子已经是三十年前的牌子,我们把它叫做烂招牌。他不舍得换,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

越是没本事就越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不可能有胸怀。相对来说,有本事的人,他就可以不和别人争,他自己去创造。因为他相信自己,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重新去创造。

固执的人是一种人格上的心理疾病

在边缘性人格里有一种叫做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其实就是固执的人的一种病态的状态,固执到一定程度,病态了。尤其是在我们社会管理当中,有一些上访的人其实有的就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他一开始肯定不是偏执型人格障碍,他一开始就是固执的人。再进一步说,一开始呢,他也不是一个固执的人,他是一个迈不开步子、胆小、不自信的人。他没有勇气,思维僵化,最后就形成了固执,固执时间长了就会偏执。

良性的模式是怎样的呢?越有成就就越有胸怀,有胸怀就会有越多的可能性,越多的可能性就会带来情商和智力的发达。所以我们会说一个人到一定的年龄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拥有智慧,他的心力就越大,心力越大,成就就会越大。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成就越大,他就越放的开,就会敢于接纳别人的意见。中国有强大的文化可以包容很多,比如汉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很厉害。一个人的内心也是这样的。当你的胸怀越来越大的时候,你的智力就会越来越高,你的智力、心力越来越大,你的成就就会越来越大,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越有本事就会越开放、越包容。你越包容就会越有本事,就会创造出更多的成果来,就会越加的不争。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那种固执的人,了解他们其实是可怜虫,是值得同情的人。固执并不是天生就是这样的,他们是在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更好的人格的发展、自信的发展,他没有知行合一。他虽然有创造的思维,但是没有去行动,他没有勇气,没有人给他更多的鼓励,所以他坚守在自己的固有的观念里。于是他的创造力不够,他创造力不够,看起来就是没有本事。其实他们是恶性循环的。

如果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家人,是我们要帮助的对象,我们就要给他更多的鼓励,让他尝试性地去做事情。比如说今天我们要离开自己的房子到另外一个地方,你要告诉他:你放心,你绝对不会露宿街头。你要让他相信,他一旦相信了,他就会跟你走。他就会离开自己的原来的观念,他就会走出来。如果你不理解他,你就不会接纳他,你不接纳他,他就会固守着原来的观念。要想帮助这一类的人,还是要尝试站在他的立场上,要让他感受到他是安全的,然后他就不会只是守着自己的观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打击他,一味的否定他,他就会更加的在里面走不出来。

同时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一个要求:我们不要培养出固执的人,我们要培养开放的人、创造的人、创新型的人,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资本,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对小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这样的。当他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面对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教育就完成了。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开放的,是创新的,是勇敢的,是自信的。

所以请给固执的人一些宽容、一些接纳,用科学的方式、爱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走出原来的固执。因为很多人当中,你的丈夫或你的妻子是固执的,可以用一些反向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产生良性循环。这就是我对“为什么越没有本事的人就越固执”的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我们要警醒自己不要做这样的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经常的更新,可以接受新鲜的思想,可以走出自己的思想的领地,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韦志中,民盟盟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18年,出版心理学著作17本,发表论文60多篇。中国环保大学、广州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等。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南风窗等上百家媒体采访报道。现担任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韦志中心理学网络学校校长等职务,其创办的心理学网校有2万多学员。


一苇渡心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李鹏飞:


李鹏飞,北京林业大学治疗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Genos EI情感职能国际高级讲师,春雷心理高级讲师,性格色彩心理学倡导者;主要擅长性格分析、家庭关系咨询、人际沟通心理学,跨界整合人力资源与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打造出一套“深得人心”的指示操作体系,可以广泛用于日常交际,企业管理及家庭教育。

首先我们要从没本事的人的特点来理解这件事情。

没本事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他们往往懒惰、不愿学习、喜欢外归因、不懂“穷则变,变则通”。

懒惰。很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懒不够勤奋,他们安于现状,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对于一切会将他们拉出舒适区的行为都会产生抵触,所以会让人觉得他们很“固执”。

不愿学习。没本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懂的太少,没有学习的习惯。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获取文凭,也不是逢人炫耀,而是让人明理。没本事的人从不把学习当回事儿,所以也就不明事理,在很多问题上容易钻牛角尖,很“固执”。

喜欢外归因。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游手好闲的没本事的人,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当今社会的不公平,责怪自己的父母没有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抱怨自己没有高富帅的朋友。这些外归因都是没本事的人的借口,他们将自身的原因推的干干净净,或者拒不承认。这也是他们“固执”的一部分。

不懂“变通”。没本事的人往往是一根筋,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去做事情,当遇到阻碍的时候还是一意孤行,并不懂得“求变”,当现实的压力造成失败时,也就注定了他们“没本事”的命运。不会“求变”更是一种“固执”。

我们往往会抱怨,这个人怎么没本事还这么固执!想要去极力的说服他,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未尝不是一种固执,是不是也反映了我们自己“没本事”呢?

“有本事”的人从不想极力说服他人,而是用行动征服他们。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其实这个问题问反了,应该是越固执的人,越会没本事……

我们会发现,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有限,他的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这个人就会表现地越固执……这个,应该就是固执的本质!

固执的人本身一直认为固执是独特的个性,其实,固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一种人格缺陷。固执的人认知能力非常有限,脑海里的个人构念非常单一,缺乏弹性,遇到问题时,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固执者的全部,固执者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的可能。

当认知能力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便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有几种可能的答案。如果用数学的集合来表示,即认知低的个人构念是A,认知高的个人构念是B,B包含了A,除了A之外,B中还有其他的集合(比如C、D、E……)。

举个例子,认知水平低的人固执地认为读书、上大学没用,大学毕业生赚的钱还不如小学没毕业的人赚得多,他们的衡量标准就只是金钱,用一个案例来得出一片结论,显然这个结论是片面的,这种人喜欢动不动就以自己来作为论据证明问题,比如他经常不吃早餐,你告诉他不吃早餐会伤胃,得胃病,他会说,我经常这样也没得胃病啊,好好的啊……但是认知水平高的人的衡量标准中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工作机会的选择,自身潜力的挖掘,精神趣味的提升,多元化的学习等等,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知道小学生赚钱比大学生多的只是很少几个例子,而做出巨大成就,真正意义上创造财富的,都是上过大学的人。

认知能力高的人,往往更乐于提高自己,于是一段时间后,当你返过来再看自己做的对策或者思考时,往往还会补充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又进步了,认知水平又提升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时,越明白自己的无知,因为,你的认知水平越高,你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知识是学不尽的,你没法固执起来,只有谦虚地走在学习、领悟的道路上。因此,真正厉害的人物反而很谦虚。

就像苏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因为认知能力低,个人视角太小,想法单一,缺乏判断力,所以表现为固执,又因为如此固执,便拒绝了学习,拒绝倾听他人的意见,因此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便会停滞不前,如此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所谓的没有本事!

多读书、多了解、多思考,当经历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固执自然会有所改善,那本事也会越来越大,是不是?


成熟蛋定

固执源于思维方式,没本事的人喜欢从本能出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观点,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真心认为自己是对的;有本事的人有时也会固执,但他们相对来说更关注事情本身的对错,如果自己被证明错了,也更愿意接受思想上的改变。

TED有个热门的演讲:《为什么你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即使你真的错了?》

讲的就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在演讲中,朱莉亚·加莱夫把固执和开放的思维比作战争中的士兵和侦查员。



士兵和侦查员

战场中还有另外一个完全不同角色,那就是侦察员。侦察员的工作不是攻击或者防守,而是认清形式,侦察员需要走出营地去勘测地形,识别出可能的障碍。

侦察员也希望在合适的地方有一座桥能跨过一条河流,但他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弄清楚那里有什么,越精确越好。在一支优秀的队伍中,士兵和侦察员都必不可少。但把这两个角色想象成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你会发现,无论是拥有好的判断力,做出准确的预测,还是做出正确的决定,都与你处于哪种思维模式有关。

举例来说明这两种思维模式。

士兵型思维模式

1894年,法国情报机关截获了一张撕碎了的信件,他们把这封信件拼好后,发现法国军队中有人向德国出卖情报。经过调查,他们很快就把怀疑集中到了一位叫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的军官身上。德雷福斯是他那个级别唯一的犹太人,不幸的是,那个时期的法军非常的反犹太,虽然外面的三位手迹鉴定专家都认为德雷福斯的手迹与那张告密信中的不同,法军还是认为他有罪。

他们搜查了德雷福斯的寓所,希望能找出他叛国的蛛丝马迹,但他们一无所获,这让他们更加坚信德雷福斯不仅有罪,而且十分狡猾,因为他把所有证据都隐藏了。他们接着审查了德雷福斯的个人历史,发现德雷福斯学习过外语,这正好表明是为叛国做准备。他们从德雷福斯的老师那里了解到他的记忆力很好,这不是正好吗?间谍需要记很多东西。

最终,德雷福斯被判叛国罪,他们把德雷福斯带到法国军校校园内,以一种非常侮辱人的仪式剥夺了他的军衔:从他的制服上取下了徽章,并当面折断了他的配剑。随后他被流放到了一个叫魔鬼岛小岛中,这个小岛是法国流放重犯的监狱。

你也许和我一样有疑问?为什么这些法国军官在如此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确信德雷福斯有罪?你也许认为这些人在诬陷他,但历史学家认为不是,这些法国军官确实由衷地相信德雷福斯有罪。这就更使你好奇:

是什么样的思维在影响我们?让我们仅凭微不足道的证据就给人定罪?

原因是,我们潜意识的动机、欲望或者恐惧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有些信息或者想法看上去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就支持它,希望它赢;另外一些信息或者想法看上去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就会反对它,想办法打败它。就像是看比赛,如果你支持的球队被判犯规,你会很积极的寻找理由,证明裁判错了;而当对方被判犯规时,无论事实究竟是怎样,你都会想,算了算了,没必要深究。这是我们“固执”的原因。



这就是典型的“士兵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很时很可怕,因为我们以为自己是公正客观的,但结果却可能是毁了无辜者的一生。

侦查员思维模式

幸运的是,这个事件并没有结束,法军中有一个叫皮卡尔的高级军官,他也反犹太。但一年多以后皮卡尔开始怀疑:“如果我们所有人都错了怎么办?”因为他观察到,德雷福斯之后还有间谍在活动,真正的间谍应该是另外一名军官。他带着怀疑找到了上级,但上级却以维护军队威信的借口,拒绝重审德雷福斯案件。直到十年后,法国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德雷福斯才得到平反,在这期间,皮卡尔也因此被投入了监狱。

很多人认为事件中的皮卡尔算不上伟大,因为他也反犹太。但正因为反犹太,他的行为才更加值得钦佩,他有和同僚们同样的理由相信德雷福斯有罪,但他却有抛开个人成见去寻找真相的勇气。

这就是“侦察员思维模式”,是什么促使侦察员思维模式的形成呢?为什么有些人,至少是在某些时候,能够摒弃偏见和歧视,尽可能客观地寻找事实和证据,寻找真相?

侦察员思维模式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这和你的智商无关,和你知道得多少无关,它和你的感觉有关。正如《小王子》里所说: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去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提高判断力,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更需要的不是逻辑上或者经济上的指导,更需要的是侦察员思维模式。


我们需要改变感觉事物的方式,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中感觉自己错了时,要感到自豪而不是羞愧。当遇到与我们信仰冲突的信息时,要学会感到好奇而不是抵触。

如此,我们才能变得更开放,而不是更“固执”。从而变得更“有本事”,而不是“没本事”。


互联网热点点评

固執這個詞可以在兩类人中使用:一类是因為有獨到的見解,也有真实的本事,所以在一般人眼中,這类人就變成了固執的人。另一类是自己覺得自己有能耐,一般人根本就無法相比,而且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错,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承認,有時甚至明知自己錯了反而說他人錯了,所以常常被一些有真本事的人指为固執的人。

無論在喝茶閒聊中還是在中國象棋摊中,都可以遇到既固執己見,却又沒有什麼料到的人。下棋的人有時會指责他不要叽叽呱呱,他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頂回一句:你這步棋绝对錯了。

正常的情況下,一個人之所以有些本事,是因為他虚心好學,而且具有可以分析是非對錯的头脑,于是他容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慢慢的,他的知识和技能就會比一般人都多。

那些沒有什麼特长本事的人,因為他的头脑不太容易分辨真假對錯,而且又特別有自尊心、好勝心,所以往往把忠言變成逆耳的東西;于是久之,他的头脑里便沒有什麼東西。然而,一旦与人發生爭執或爭議什麼的時候,基本上就不聽別人的說話,咬死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才是正確的。

當然,一些沒什麼本事卻又固執己見的人不一定就存心与你作對,而是因為他確實不懂卻又認為自己懂,所以才會坚持他的说辞是正確的。

有一種人不但沒有什麼真正的本事,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沒什麼料,但他偏偏跟你作對,明明錯的就说成对的,而对的就说成錯的,有意刺激你。這种人的固執其實属於“弱智型的固執”,因為他已經墜入了捉弄他人為乐的境地,日久之後,這头脑就成了病态头腦,继而就逐漸成為真的弱智了。

聽取各家论说,化用各家之長,這種人幾乎都是有本事的人,嚴格來說,這是胸怀宽廣的沒有一點固執性格的人。他當然也會被一些人说成是固執的人,但說他固執的人多半就是那些比不上他的人,沒有什麼本事的人。

因為沒什麼本事,所以更加愛面子,更加要让自己“正確起來,有本事起來”,于是不固執是不行的。結果,正如一位網友說的那樣,[固執导致沒本事,沒本事导致了固執],這是一個無法自拔的轮还。


梦云山人1

老实人都固执己见,一根筋,不知道变通,……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因为老实人不懂得变通,因为认知能力低,个人视角太小,想法单一,缺乏判断力,所以表现为固执,又因为如此固执,便拒绝了学习,拒绝倾听他人的意见,拒绝的沟通沟通中的建议,因此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便会停滞不前,如此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所谓的没有本事!


多读书、多了解、多思考,当经历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固执自然会有所改善,思维越来越好思想,开阔眼界是不是就越来越有本事了!


百思--不得奇姐

古时候,有个说法,”不食嗟来之食”。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就是说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饿死了。从这个



故事看,这个人似乎很有骨气,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曾子听说后,认为开始因态度不食,可道歉后还是可食。现实中,持己见,犟驴脾气的大有人在,认死理,不管你说的对错都不肯听,头撞南墙不回头,但不一定这种人就没本事,这种人不只是在穷人中才体现。



电视剧《长征》苏联顾问李德就是例子,身为高官刚愎自用,不听劝阻,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脱离实际,拿苏联的成功经验套用,硬碰硬的阵地战,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马谡失街亭也是固执的一面,诸葛孔明也后悔当初没听先帝的嘱托。固执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我们只能够,有之改之,无则加勉,人无完人啊。


安三坏

没本事的人,越喜欢虚张声势,因为没有才更不愿被人看出来。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喜欢夸大其词,自己做的一件小事恨不得大家都来瞻仰,而往往有本事的人,他们因为自信和笃定,反而不会刻意炫耀。

没本事的人,就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固执的觉得自己厉害过很多人,被人揭穿他只会恼羞成怒,而不会悔过,这样的人,没本事都是有原因的。

固执的脾气,有本事的人是因为有这个底气,而没本事的人,则是因为逞强,就是不肯低头说句不如你,他们渴望成功,因为没有享受过成功的滋味,只能靠臆想。

所以,这样的心理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很多男人说女人都是拜金爱钱势力的人,一竿子打死一堆人。

学员小李与女友分手,找到我想要挽回她,他开场就指责女友拜金势力,分手就是因为自己没钱,还说她最近相亲的一个男人,开着宝马,穿着西装,还不是因为对方有钱。听到这里也许你们也觉得他女友拜金,但是随后,我问他,你觉得女友这么拜金,你还挽回她干什么,放她去找更有钱的人就好。

他很激动的说“凭什么,我为她花了不少钱,逢年过节的就给她发红包,现在她甩了我就想跟别人好,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说到这里,你们也许觉得他只是不甘心,我当时也这么认为,我帮他分析了心理,告诉他,不甘心不是爱,你挽回了以后呢?你给不了她想要的物质生活,再说,当初在一起,她就真的如你那样不堪吗?分手不可能只是单方面的问题。

他沉默了一会,才说他也有错,“我们恋爱三年,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特别好,我是打算跟她结婚的,她也一心一意为我着想,我工资不高,为了存钱结婚,我让她再等等我,她说好,平时我们都省吃俭用,我觉得她像个天使一样。她陪我一起吃路边摊,最奢侈的时候就是吃一次西餐,虽然委屈了她,我相信自己努力就能给她好生活。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不再爱说话,也不缠着我,我为了哄她,花大钱买了一大捧玫瑰花,她却只是看了看,跟我说分手,后来就不见我,直到前不久听说她跟别人相亲了”

一个这么好的女人,为什么会愿意花三年在男人身上,只为了跟他吃路边摊?跟他一起省吃俭用?不是的,一定是因为爱。但是爱情的代价是很昂贵的,它会以青春和热情为食。小李一直觉得女友是因为自己没钱,但是刚在一起的时候她就知道他没钱,还是愿意跟他,这不是原因,而是因为小李固执,听不进话,他工作三年,跳槽了五次,每次都嫌弃工资低,工作辛苦,总是做不长久。

女友劝过很多次,他都说跳槽也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更好,后来女友就不再说了,他总说要给女友多好的生活,可是女友并没有在他身上看到那些所谓的美好未来,只看到了疲惫和暗淡的未知。

最后她选择放弃,没有女人就该坐在单车上还要迎着冷风微笑,而在宝马上哭,只要是跟着本心,照样可以坐在宝马里面笑。

所以,没本事,就别说女人势力,大部分的女人都是因为被这样的男人伤过,才看透那些所谓的未来会更好的谎言。

    • 点击上方头像,发私信“挽回”,获取免费情感秘笈。

无月情感

韦志中心理学网络学校婚姻家庭与女性心理系主任、广州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尹洪


我们通常说的没有本事,是指事业、工作没有什么成就,一般这样的人不愿意改变自己以前的模式,因此也是比较固执的人,固执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让人不舒服,因为他们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就越不愿意改变,就越没有本事,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固执其实是人缺乏自信和创造性,自然工作、事业就不会有突破和成就。遇到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可以多鼓励他,接纳理解他,多尝试新的思想和行为,让他相信改变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加有价值和新颖!

一个人自信和敢于创新、开放、又有勇气,那么他的工作一定是有发展和成就,因为他愿意打破自己以前的旧思想和模式,也很包容别人,不固执的人心理空间和资本也强大,这样在经济上,人际关系上都会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拥有好的人际关系,事业工作有成就是大家都希望的,那么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不断更新自己思维,做开放,不做故步自封的人!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

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很一个人的学识,阅历,处事态度息息相关。

记得大学毕业时导师问我,大学四年你都学到了什么?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无从以答。导师接着说,专业的只是并不是最为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学会了一种工作方法,学习能力。豁然间,我似乎有了新的成长感悟。是啊!人立足于世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固执己见的人。当我们感觉他们固执时,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可能更加固执。凡事都有相对性,因为不一定全部亲历,所有人对未涉事物的判断往往会出现判断不足,判断偏差以及失误。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所做出的判断,不可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对于能力之外的世界,我们很大程度上是预估或猜测的。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固执,是否没有本事时,可能只是现在现有条件下的判断。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在事情没有完结以前,最好不要有定论。

还有句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说的是年轻人因为阅历少,而更容易出现生活失误。因此,对于年轻人的有无本事的判定结论一定不能唐突。而对于已经步入稳定状态的人。似乎这句话有点道理。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人在生活中不可能对一件事情会有全貌认知。所以,听其言,观其形。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才是最主要的。随便攻讦,定论一个人,对己,对人都不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