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估值仅为680亿美金,小米到底值多少钱?该如何给小米估值?

欧润辉

关于小米的估值,很早以前就有这样一个梗:

按照这种说法,随着这几年小米用户的增长,估值上涨到680亿美元,800亿美元,1000亿美元,甚至2000亿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嘛。更何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每个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想要融资,用户数量是投资人衡量有没有投资价值、价值几何的重要依据。

根据小米给出的数据,目前小米MIUI联网用户数量突破3亿,小米云服务用户数量突破2亿,小米接入物联网设备用户数达5000万。这些数据无疑会让小米拥有更多获得高估值的机会。

除此以外,一家公司价值多少我们还可以从“横着比、纵向比”来思考。

纵向比,就是和自己的过去比。此前,小米于2014年12月获得了11亿美元的融资,当时新加坡政府投资、厚朴、云锋等资本方给小米的估值是450亿美元。3年多过去了,小米又经历了多轮增长,680亿美元并不让人意外。

其实,估值估值,重点在于一个“估”字,小米到底值多少钱,还要等到投资人们用钱来投票才有结果。

对了,最近IPO要创新改革,证监会要表示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个行业的独角兽企业IPO享受快速通道,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吸引大量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会对TMT行业估值产生冲击,这对于小米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只说科技

  小米公司的估值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并且估值有多个版本。从内部流出的图片来看,内部给小米的估值是680亿美元,与此前的多个估值相比,这个更靠谱一些。

  对于小米估值最好的一个参照,是上一轮的融资。援引媒体报道,小米公司于2014年12月获得了11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是投资方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厚朴、云锋等,当时资本方给小米的估值是450亿美元。最近几年来,小米没有获得任何融资,但小米的估值,却爆炸式增长。2017年12月,坊间流出小米估值1000亿美元的消息。

  就在前一段时间,《财经》媒体在一则报道中称,小米估值2000亿美元,并得到了资本层面的认可。单纯从资本层面来说,衡量小米估值最准确的参照,就是上一轮融资。4年前小米融资时估值450亿美元,考虑到小米销售额的增长,以及生态链的布局,估值680亿美元还是比较靠谱的。当然了,小米公司的属性,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估值。

  一直以来,小米创始人雷军就把小米定义为互联网公司。从业务范围和产品来看,小米应该是一家硬件公司。虽说小米创造了手机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但手机才是小米公司的经济支柱。所以,小米并非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硬件企业。在智能手机行业,小米公司的利润无法与苹果相比,也无法与华为、OPPO这些国内的竞争对手相比。由于华为迟迟没有上市,小米估值有争议也是必然。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尽管雷军最近两年提出了向新零售转型的口号,但小米严格来说既不是电商企业,也不是新零售的巨头。所以,在估值上,小米公司无法与阿里系和京东这两大电商巨头相比。在电商和新零售行业,利润并不影响估值,而小米作为一家硬件企业,利润会拉低小米公司的估值,毕竟小米的利润非常微薄。

  总之,小米公司估值多少,现在还很难说,只能说680亿美元是一个比较接近的数字。有消息称,小米今年将完成上市。届时,小米公司究竟值多少钱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贾敬华

小米上市自估680亿美元,谣传雷军做首富的朋友基本上可以熄火了。雷军的2018注定不平静,第一件大事是小米即将上市,第二件大事是和董明珠的10亿赌约到期。而现在我们最关注的是小米会以怎样的姿态走进证券交易所。

1.小米的估值

据最新报道称:小米最新的内部估值是680亿美元,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毕竟还有接近相关投行的人士表示其估值应在800亿美元以上,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永远都是在不断发酵的,最近又有人表示小米估值应该是800亿至1000亿美元。

小米的估值究竟是多少?其实我们还得从如何估值这一方向来探讨。

估值还得看品牌的各个方面,而小米的内在价值并不确定。它是会随着外界的大环境而变动的。

大环境包括大众对小米的需求程度,友商和小米的竞争程度,小米自己给自己的领域定位等等,都会影响着它自身的估值。

再加上小米也并未披露过整体的盈利数据,对有关的融资资料它也不予置评,所以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2.小米的公司定位

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小米或许又不是一个纯粹的硬件公司。众所周知,小米不仅生产手机,还生产各种智能设备,庞大的互联网生态链让其增添了几分竞争力,难道它是像苹果一样属于一家创新型的科技企业?

最后,小米最后以何种姿态上市依旧未定,一切都只是外界的推测。期待雷军将小米带向更广阔市场。


懂财帝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袭的,除了小米”。小米在2017年的逆转绝对可以成为手机界的一个奇迹,伴随着坊间的传言市场的猜测,名声大噪之后也有风声翕动关于小米的估值上市传言也纷至沓来,到底是几百亿或是几千亿,凭什么估值这么高?是泡沫还是实力支撑?

屡传上市 估值到底几何

关于小米的上市小米的估值,不绝如缕。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外界第一次传小米IPO了,不过,雷军4次都给予了否认。

2016年3月份,雷军在接受采访时对IPO仍然给出了五年内不上市的表态,并表示小米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上,雷军暗示小米2025年之前不会上市;而在2017年9月份,小米的首席财务官周受资表示,公司现金流等财务状况良好,上市并不是小米的首要工作;2017年11月份,再次谈到上市话题时,雷军表示,会到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IPO,态度已经有所转变。直到2017年年底再有小米IPO的消息传出。

小米估值一直变化 到底值多少钱

小米值2000亿美金吗?实际上,在今年11月份就有相关媒体报道,雷军与投行进行了接触,同步了2000亿美元市值的目标,并得到了投行一定的认可。为此,网易科技再次向小米内部人士求证上市的传闻。该人士表示:上市是确定的,时间的话应该是2018年下半年,但具体月份并不确定。“领导单独找一小部分人说的,算是年终谈话的激励吧,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说了IPO的事。”该人士透露,“预计估值和外面传的差不多。”于是,传的沸沸扬扬。


小米的估值首先取决于“小米”的业绩

  

企业估值是源自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一门科学。其一是折现现金流法或收益现值法。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根本的估值方法。其逻辑是:投资股票其实是投资企业,而投资了企业就拥有了企业未来可产生的收益。因此,企业未来收益的折现,就是今天的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只对专业人士才适用,而且需要掌握企业大量的业务财务数据。毫无疑问,对“小米”这样的非上市公司,由于几乎没有任何公开数据,想用涉及数百上千个数的折现现金流法,无异于天方夜谭。


据报道,小米2017年销售额1000亿元。我们假设这是小米经审计可纳入合并报表的扣除增值税之后可作为估值依据的所有营业收入。小米的净利润估算有两种算法。


一种是按照净利润率估算。小米业务的净利润率低在业内是共识。如果参考小米旗下申请美国上市的华米科技,其2016年营收15.5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394万元,净利润率约1.5%。假设小米2017年按此测算,则1000亿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5亿元。


第二种算法是按照业务板块来算。首先是目前国内排名第五的手机板块,据说一部小米手机净利润为2美元,按照2017年9000万部出货量,则手机板块的净利润为1.8亿美元(约11.5亿元)。此外,小米还有小米网、家电、零售等其他业务板块,起步晚于手机,而且零售、网站等初期成本高,盈利需要一定周期。我们进行乐观估计,假设这些业务2017年已经实现了8亿元左右的盈利,则2017年小米所有业务线的总体净利润应在20亿元以内。但是,由于这个数值太低,即使按照境外资本市场罕见的100倍市盈率,也只有2000亿元(约310亿美元)的估值,与小米1000亿美元的目标相差太远,我们权且予以忽略,并进一步对小米2018年的净利润进行如下乐观、大胆的假设。


我们假设2018年小米总体收入进一步高速上涨50%,达1500亿元。此外,我们假设随着小米各条业务线的规模扩张,净利润率显著改善,假设翻一倍至3%,则其2018年净利润为45亿元。在下面的市盈率估值中,我们以45亿元净利润预测为基础,以尽量缩小与小米1000亿美元目标估值的差距。

小米要想达到1000亿美金估值需在盈利模式、竞争壁垒等方面有更多突破,680亿美金也算实际凑合。


全天候科技

小米估值被迫下调,最低只有600亿美元,背后原因很简单

从年初的2000亿美元到这段时间几乎笃定的1000亿美元预期,小米的超高估值成了众矢之的,大量的分析文章试图证明小米的基本面难以支撑这一天价估值,“估值虚高”也成为了小米上市遭遇的最大舆论压力。不过在今天下午彭博社又传来全新版本,小米的估值被迫下调到了600至700亿美元。如果消息属实,这也就标志着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小米的估值终于在经历了沸腾到癫狂后步入了理性轨道。

这也让人开始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一个核心的疑问上——“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因为这几乎是决定小米估值高低的关键。

判断一家公司的性质,最公允的方式是看这家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换句话说就是看这家公司靠什么养活。

腾讯2017年全年营收2377.60亿元,其中游戏业务收入为978亿,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41%,是最大收入来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腾讯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游戏公司。

阿里巴巴2018财年集团营收2502.66亿元,电商业务贡献2140.20亿元,是集团最大收入来源,那么是否意味这阿里巴巴就是一家电商公司呢?其实不然,因为实际上阿里自己是几乎不卖货的,它的收入,主要来自给卖货商家提供的营销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广告,所以阿里实际是一家广告公司。

有了标准,再来判断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就很简单了,直接参照小米的财务数据找出最大的单一收入来源即可。根据小米提交的招股书披露,2017年小米总收入1146亿元,其中,智能手机营收约805.6亿元,占比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234.4亿元,占比20.5%;互联网服务营收约98.9亿元,占比8.6%。从中不难看出,小米的硬件收入占比达到90.8%,所以依照公允的判断标准,小米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硬件公司。

但在随小米招股书一道呈现的公开信中,小米却将自己定义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如果说,将小米定义为一家纯硬件公司不够恰当的话,那么将这家互联网服务在总营收中仅占8.6%的公司定义为互联网公司,就显得有些牵强甚至癫狂了。

显然小米自己是很希望外界将他看做互联网公司的,从小米披露的信息来看,互联网服务为小米带来了8.6%的营收,但却贡献了将近39.3%毛利润,手机业务的营收占比虽然高达70.3%,但贡献的毛利润却只占到了46.8%,并且2015年以来小米互联网服务复合增长率有着74.79%的高增长。以此看来,如果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小米的互联网服务还是有可能成为营收增长的主动力的,而小米也未尝不能摇身一变成为名正言顺互联网公司。

其实不难看出,从年初的2000亿美元甚至更高,到不断走低到1000亿、800亿美元再到如今最低的600亿美元,这充分显现出了投资人对小米估值存在的巨大争议。作为上市方,小米当然希望将自己包装的更漂亮,讲出更为动听的故事以此争取一个更高的估值。但在互联网服务占总收入不到一成,每100元收入互联网服务只占8元的情况下,将自己包装成互联网公司,米粉虽然愿意相信,但显然投资人选择了拒绝。


不当大V非好汉

智能手机是入口,互联网业务是盈利点一直是小米商业模式被媒体和小米公司阐述多遍的问题,智能手机属于硬件这没错,所以很难区分小米是手机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至少在目前的投资机构眼里也有不同的认知。

总的来说,观察久了小米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看看这几点:

(一)智能手机的入口,获取的流量导向小米的APP,早期应用分发多一些,现在应用分发、游戏、金融、电商都在做;

(二)小米自身的生态链也好,还是做新零售也好,总结下来就是上游端的供应链工厂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下游的品牌和渠道由自己提供,当然现在也在借用别的渠道,而借用别的渠道的目的是提高出货量。

(三)提高出货量的目的是提高流量,提高流量到哪,最重要的个人认为还是到小米的线上平台或者说线上电商平台;

(四)线上拓展品类是边际成本趋于0的事情,本质上讲,这有利于小米整个产品生态的出售;

(五)在提高出货量,然后引流到电商平台之后,那么就要提高品类的数量和质量,而通过生态链布局,不可能很快的扩张,而且投资的成本也不低。

办法就是对于比较重要或者出货量较大的与小米自身关联度较高的产品进行投资,而其他的产品进行小米理念的推广,组建整个小米的如无印良品一般的生态,而小米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供应链和产品情况,所以IOT平台出来了,开始是以入口作为突破点,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制造商入局,增加了线上线下的品类,而且是在没有成本增加很多的情况下,自然是提高了整体的运营效率;

(六)至于IOT平台的价值,管他呢,总之数据到手了,有很多的价值可以变现,比如电商的再延伸,家庭资产的管理、甚至做做家庭财富金融管理或许也有可能。

所以总的来看是个局,深度来看,更像是渠道,如果把线上和线下放在一起,会发现小米的局需要手机等硬件支撑,但是确实也在实实在在的做互联网业务。

至于估值,手机等硬件业务本身不能作为互联网估值的方法做吧。

另外,电商、其他互联网业务又是出售硬件为主,边际成本又不会像线下实体快速增长,运营效率也会提升,看起来又是互联网公司,所以另外一部分按照互联网来估值。

但是净利不多,1000亿美金可能是投资机构接受的上限了。


sesameYang

未上市公司的估值,一直是个谜。小米最近向舆论释出的估值有800-1000亿美金、甚至2000亿美金的说法,其实都是在试探市场反应,自古套路得人心。小米其实也很着急了啊。

流出的股权转让图,内部估值680亿,其实也很正常。对外宣传估值很高,实际操作或者股份转让,肯定有一定的折扣,并没有值得大惊小怪。

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小米估值贵吗?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有几种,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现金流折现法等。小米貌似现在采用可比公司发,用PE来算。

小米的估值高不高,我们看看它的利润到底怎么样?

根据公开数据,小米今年利润有望达到10亿美元。从小米手机来看,单台利润只有苹果的75分之一,是华为、OPPO和Vivo的6分之一。和苹果公司横向对比,苹果2017年484亿美元,是小米接近五十倍,流通市值8900亿。如果小米估值1000亿,对应利润应该50-60亿美元。

所以,小米不想去美国上市,因为美国佬不会轻易上当滴。雷军想去香港,或者咱们A股。只有A股才能支撑起市梦率啊!君不见360借壳之后,市盈率5000倍吗,周总分分钟成为大富豪。

所以按照国内A股信息科技类公司的估值,50倍市盈率相对合理,小米估值应当在500亿美元左右。

另外一方面,据专业人士分析,小米的模式也是很难成立的:家庭互联网不是最有价值的物联网,也就是小米生态链其实没有太大商业价值。小米产品的场景和数据缺乏变现能力,以及缺乏创新和技术积累。

董明珠今年还被问起与雷军的赌约,意气风发的董姐,其实早就不在乎什么结果了。

小米的产品线拉的越来越长,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真正核心的技术和专利储备;在品牌塑造上,总是与低端结缘,缺乏高端产品。对比的话,可以看看华为的战略。

未来,小米的故事怎么讲?还有很长呢~


财富精算师

回答这个问题先理清一个概念:什么叫估值?

评价君把它类比成普通的商品交易,比如我去菜市场买一颗大白菜。当走到菜贩子面前的时候,我心里对买大白菜要花多少钱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菜贩子对他一颗大白菜卖多少钱也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他说这一趟拉了20颗大白菜,成本就花了40元,加上自己费时费力多少也得挣点,这一车总共想卖出90元,这就是估值。

但我一算,这一颗白菜相当于4.5元,可是之前另一家才卖3元,在这买不划算,那我不在这买了。如果他不降价导致没人买,这个估值就只能在这挂着,不被买家认可。如果说他一颗4.5元能全卖了,那估值就转化成了市值,证明他这一车白菜估值是合理的,确实值90元。

搞清楚估值,接下来就要了解下一个话题:有哪些因素影响估值?

说到这已经很清楚了,投资者也可以看成是买家,估值是一个由卖家单方面提出来的价值。比如小米估值2000亿美元,按照这个估值切割出来一部分股市卖给投资者,如何衡量小米值不值这么多钱?取决于投资者接不接受这个报价。如果不接受,小米又想要促成交易,那就必须降低估值了。这就是为什么估值上下波动的原因。所以第一个,投资者对估值是不是认可,直接影响估值。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小米可以选择纳斯达克上市、选择港交所上市、选择大陆A股上市,这对估值也是有巨大影响的。比如同样一份招股书,小米拿给美国投资者,对方一看:“what?小米是什么?美国市场没有,我也没听过!”必定会谨慎对待,就像你买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品牌或者产品,交易可能就难以达成,除非把估值降低。但拿给中国投资者看:“小米?在中国谁都知道,现在潜力巨大,必须投啊!”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很快就达成交易,甚至要加价竞争,估值就被认可甚至上升了。这就是第二条,投资者是不是了解投资对象,也会影响估值。

多一句嘴,中国互联网企业从纳斯达克撤退,就是因为很多中概股对美国投资者来说,很多公司他们听都没听过,只能在路演、各种宣传以及财务数据上了解中国公司,所以估值都被拉低了。就好比在中国很长时间都让人觉得高大上的哈根达斯,去了美国才知道是什么货。美国人了解中国的方式和结果,也和这情况差不多。

最后一个最能影响估值的,就是小米的定位了。是手机厂商还是互联网公司,他们的主要业务不同,这是也是直接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如果小米是一个手机厂商,一年卖了7000万台,每一台净利润有10美元,那就是说一年有7亿美元的盈利。假设小米报出的估值是盈利能力的20倍(市盈率),那就投资者可以20年回本,要是小米业绩暴涨,投资者还能大赚一笔。这时候估值就是140亿美元,是不是这个估值有点低呢?但如果小米是互联网企业,基于用户盈利,拥有7000万手机用户。小米说我手机不赚钱,但盈利方式是让用户天天看广告,每个用户每年给我带来100美元的广告收益,这时候即便其他信息不变,估值也比之前翻了10倍,达到1400亿美元了。

所以,为啥大家都强调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为啥大家拼命圈用户?因为估值高啊。如果小米定位成新零售公司,有很多好的产品让每个小米手机用户都在不停的买买买,那估值更是水涨船高了。

评价君这个回答算是有点跑题吧,因为在这么多因素操纵之下,小米的合理估值是多少真的很不好说,只有上市之后看股票转化成了多少市值才知道。但问题的第二部分“该如何给小米估值”,本文应该回答的足够清楚了。


数码评价

小米不可能就估值680亿美金,因为董事长雷军他自己亲自会发明并创新,他经常了解市场行情与市民需求的心理,随时都会生产出市民各类产品所需,他为人诚实,有信誉,有道德,很善良,他的目的不是赚钱的多少,他是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产品本可高价出售,可他却低价出售,适合大众分享快乐,价格虽然便宜,看起来高尚,有品味,不管贫穷还是富贵的市民都愿用小米,小米给人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不信你可试一试?任何产品都有它的价值所在,不能拿同行去比,有伤感情,市场本是交易场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恶意竞争,与贬低或诽谤等都是幼稚,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他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元宝中医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钱的都是敏感的,遇到要估值的话往往就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项目,不如大概猜一下或许还挺准的。

熟悉小米的你可能也知道,小米公司本身并不复杂,从电商卖手机起家,关键的门道在哪里?是其背后的人,看看创始人是谁?什么经历默认大家都清楚哦,这里重点说一下其布局脉络及其值钱的地方:




小米从成立开始就不是一家普通几个合伙人搞起来的公司,而是雷布斯经过多年打拼和积累倾全力领衔再造的一个现代产供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系统。由于其太领先超凡脱俗的观念,一度还陷入孤芳自赏高高在上的尴尬境地,好在近两年回归商业本质脚踏实地垒实了实体销售渠道的基础,迎来了需要资金展翅高飞阶段。或许市场经济总有一个供需行情在,还有就是看懂小米模式业态的实在不多,要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说,这种机构之间的倒腾价是实在不能拿来作为参考估价的…

诚然,一个公司的快速成长,确实是有赖于资金支撑,其实更期盼的是有合适的人来一起运营,而人的成长适应、磨合成熟有时间过程,是制约公司成长唯一的瓶颈,而背后资本的急功近利真的会罄竹难书的,这种博弈过程非局外人能体验到,如同企业的价值往往难于反映在交易价格上一样。

从这个渠道不明PPT估值来说,本身就是与管理层无关的场外交易,不过是热闹一阵罢了,商场上无形的角斗有那么简单吗?😇

最后提几个看点:小米的替代性如何?或者有类似系统架构的企业有吗?什么价?第二,小米的延伸性如何?有边界吗?第三,小米运营系统的底层架构是什么?其实,小米随便拿个什么分拆融资都可以有几百亿级别的…

如果谁有资金能拿到小米股份,就不要谈价了…说了明白点就是BAT有的,小米都曾经可以有,现在都还能够有,只是来不及而已…所以,耐心等待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