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服务器在哪里?

达摩汽车

最新的数据,腾讯目前在全国13个城市拥有58个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达到几十万台。


作为腾讯社交产品背后的基础架构,早在2001年腾讯就开始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布局自己的数据中心。



2006年,腾讯的第一代数据中心在深圳宝安起步,采用的是厂房改造加当时业界最成熟且最广泛应用的“架空地板+静压箱+机柜内送风+空调地板下送风”技术方案落地,数据中心 PUE(能效比)在 1.6 左右。



第二代数据中心以天津数据中心为代表,自建园区并采用了多种节能方案,全面转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该代数据中心为 UPS 架构,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自然冷却等节能技术,PUE 降至 1.4。



从 2012 年开始,腾讯开始自主研发以“微模块”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数据中心技术 TMDC,并在青浦和深圳建成了采用TMDC+建筑模块化方案的第三代数据中心。


TMDC即腾讯模块化数据中心(Tencent Modular Data Center),指完全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搭建的可快速部署的数据中心模型,其中包含制冷模块、供配电模块及网络、布线、监控在内的独立的运行单元,全部组件可在工厂预制,并可灵 活拆卸,快速组装。微模块的颗粒度比数据中心小,又比服务器乃至整机柜大,作为标准化的资源居于二者之间,便于全局调度。



换句话说,微模块数据中心就是IT设施(服务器、网络、存储、机架)加上部分基础设施,如高压直流UPS、末端精密空调、末端配电等,是一个对外部只有部分依赖的微型数据中心。相对于第二代数据中心,TMDC 还实现了去 UPS,服务器供电变成了市电直供+高压直流备份。


腾讯第三代数据中心(TMDC)已经在腾讯自有业务和腾讯云业务上得到大规模应用,实测平均 PUE 值 1.35 左右。



2015 年底,第四代数据中心技术T-Block正式推出,按照腾讯的解释,T-block这个名称寄托了两种含义:


  1. Tencent Block(腾讯积木),希望未来数据中心就像堆积木一样简单;

  2. 突破(T)限制(block),有突破原有土建工程耗时耗力/突破系统能效等技术瓶颈的意味。



目前T-block的载体是集装箱,相比地第三代TMDC实现的IT末端、空调末端、配电末端的产品化,T-block的目标则是进一步将整个数据中心产品化。换句话来说腾讯以后的数据中心不用怎么建设,只要把场地平整好了直接把T-block集装箱一拼接数据中心就建好了,甚至可以不需要建筑物。



2016年4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对腾讯T-block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带载测试,测得日电度PUE值为1.0955,是工信部数据中心标准化测试中最佳的测试结果。


高挺观点

这个提问,我帮助把问题先完善一下吧,实际上腾讯每天的流量,带宽的应用在全球排前三。所以比较专业的问法是腾讯的自建IDC的布局。

腾讯从租用电信数据中心起步

2003年中秋,深大电话就是深圳电信请深圳的大客户吃饭,印象可深了。当时深圳电信85%的流量是来自腾讯。2003年中秋深圳电信招待的客户,一堆金融,军队的中年技术主管,最后深圳电信捧着的是腾讯一个瘦弱女孩子。毕竟深圳电信85%的流量是腾讯一家。

同时,也说明腾讯继续发展,深圳电信的带宽,机房,即使全给腾讯一家,也不够用了。而且亚洲,国内也没腾讯这么大流量吞吐的互联网公司了,以后的路腾讯得自己走了。

全球Top3流量的腾讯 IDC布局要大

2013年腾讯得数据中心就已经遍布中国13个城市,一共56个数据中心,自建机房是180群建筑了。规模太大了。

腾讯IDC 简单回顾下历史

腾讯的数据吞吐量是全球前三,估计2018年时全球第一。所以没法说腾讯的服务器放哪儿了,为了大家用着没有任何顿挫感。哪儿都是腾讯的IDC。只能简单回顾我自己有印象的IDC的建设了。

2003年以前,是租用深圳电信数据中心,东门的。当时运维的弟兄天天泡在机房。体力活啊

2006年开始筹建深圳腾讯第一个自己按数据中心,宝安数据中心。后来有了龙岗数据中心,再后来扩展到惠州,广州。这都是2007年以前的事了

2007年,腾讯的负载太大了,而且仅仅有南方数据中心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开始筹建天津数据中心。天津数据中心算是腾讯比较早走向北方的自建数据中心。天津滨海数据中是腾讯第二代和第三代(二期)数据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不是之一。


形象一点天津滨海数据中心3号楼能承载10万台服务器,差不多相当于8万个城市家庭的总用电量。

2008年同步建设的有成都数据中心,广州数据中心,

腾讯自建数据中心已经是全球布局了

腾讯自建数据中心是没办法的事情,腾讯的总数据流量太大,到了任何地方只是租用别人数据中心是搞不定的。只能自建。到了国外。也一样。太多了,说不全只能举几个例子。

这还只是2015年腾讯全球的数据中心,是算挺密密麻麻的,看着头皮都痒痒,实在是佩服腾讯运维弟兄姐妹们。管理着全球第三大的数据中心群。这就是个流量的帝国哦。

海外数据中心,腾讯北美欧洲布局已经比较大了,还在扩张。太多了。不好举例子了。呵呵


王庆伟

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一则新闻,如下:

简单来讲,腾讯的服务器分为两种:一种是腾讯自己的机房;一种是腾讯租用别人的机房


一、腾讯自己的机房

这个好理解,腾讯圈了块地,建个房子,放点服务器,接上网络,提供对外服务,于是乎腾讯有了自己的数据中心。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早期就是在自己家里,弄个PC机做服务器(说不定,当年阿里巴巴在马云家里,就是这种情况。当然现在比较难了,首先想获得外面能访问到的公网IP就很难了)。


于是乎租用别人机房或者服务器需求就诞生了。


二、腾讯租用别人的机房

这个就有点意思了,所谓“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江湖”,催生了IDC/云/CDN等各种高大上的服务,也养活了一大帮如网宿、蓝汛等卖服务的公司,这不是本文重点。

回到正题,腾讯租用谁的服务器?——主要是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早期,腾讯主要租用电信机房,提供对外的互联网服务。不过近年来,尤其4G时代,中国移动4G用户迅猛发展,腾讯在移动网内投入大量的服务器/带宽资源,仅在东部某1个省,腾讯就投入近5个T的服务器/带宽资源。

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腾讯服务器放哪?

答案是:需求、需求、用户的需求(对不起,又装X了,简单说就是哪人多就放哪)。


然后面临第二个问题,放哪个运营商?本着用户“就近访问”原则,结合业务特点,移动的用户访问移动网内的服务器,电信的用户访问电信的服务器,联通嘛随便(比较复杂,毕竟BATJ都入股了)。

打个比方,王者荣耀,一款手机端游戏,很明显移动的4G用户比较多,腾讯肯定会多放点,电信次之,联通就最少了。毕竟总不能让电信的用户访问移动的服务器吧,否则时延过大,游戏卡卡卡,谁还玩这个呢,腾讯也就不能实现依靠王者荣耀每天挣它1个亿的小目标了。


最后,想说一点:这些数以万计的服务器,形成庞大的“分布式网络”,最最核心的功能是如何组织起来协同为用户提供服务。下次见……


i小千世界


区块链大力矿工

无论腾讯的服务器在哪里,但它的根服务器还是在美国,根服务器是主要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世界上2017年以前只有1台主根服务器域名和12台辅根服务器。如下图

这13台服务器按字母排序,其中主根服务器在美国,9台辅根服务器在美国,2台在欧洲(英国和瑞典),亚洲唯一1台在日本。

中国一直想申请一台在辅根服务器,然而美国一直拒绝,迫使中国牵头发起“雪人计划”,“雪人计划”架设的25台IPv6根服务器,其中4台在中国,未来国内网络的根服务器将会在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