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C罗和阿森西奥没有进球,拉莫斯时刻也没有出现,建功的是本泽马和贝尔,BBC组合在三连冠最后战役中奏出最强音。就像上赛季的加迪夫决战一样,本次决赛的双方也都将主动进攻与压制对手视作取胜之匙。利物浦在两个半场开始阶段的压制曾一度让卫冕冠军感受到了压力,但皇马还是凭借集体的努力化解了压迫。萨拉赫的伤退改变了边路大会战的走势,贝尔的出场改变了双方在两个禁区附近的力量对比,最终压垮了失去节奏的利物浦。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比赛策略:用对付大巴黎的方式迎击利物浦】

利物浦的首发阵容没有秘密可言,伤愈复出的埃姆雷-詹和拉拉纳、莫雷诺等人组成预备队。尽管贝尔跻身首发的呼声很高,但齐达内依然选择了以伊斯科为代表的"新典礼阵容",加迪夫之战中的首发11人在一年后再度肩负重任,双方都打出了透明度最高的战术套路,都希望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争取冠军。

尽管贝尔在收官阶段完成了对本泽马的“超车”,伊斯科在赛季收官阶段的表现相对平淡,但齐达内依然将信任票投给了“新典礼阵容”(菱形442),这可能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基辅之战不仅是本赛季的最后战役,也很可能成为皇马队史一个光辉时代的终点,皇马将士不需要保留、也不用担心伤病。主场击败巴黎以及做客都灵的比赛都足以说明只要能够保证跑动,皇马就能利用控球压制对手,红军的控制力无法与巴黎、尤文和拜仁相提并论,卫冕冠军没有退缩的理由,由贝尔、阿森西奥和巴斯克斯组成的“B队”三叉戟擅长压迫和快攻,更适合在最后30分钟制造体能落差;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二是在贝尔和巴斯克斯改变打法之后,皇马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边路突击手,两名球员在场上的任务都局限在两端(得分、最后一传与防守),两回合对阵拜仁的比赛已经证明了“边前卫”只能抗击打却无法高效反制对手,被动防守的皇马只能利用对手犯错取得进球,他们必须要利用控球来争取主动。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从使用菱形442、强调跑动和传切、三大快马同时被留足后手、C罗和伊斯科积极驰援边路等诸多细节上,

可以看出齐达内此役几乎是照搬了1/8决赛首回合主场对阵巴黎的战术策略。巴黎和利物浦的阵容配置都存在着头重脚轻的问题,前者中场传切细腻但运动能力不足,后者中场能量十足但创造性一般,低位防反和压上进攻都不能突出皇马在中场的优势,用菱形中场主打控球固然牺牲了一定的边路冲击力,但却是基于防守考量的权宜之计。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皇马与利物浦之间的欧冠决赛开场后的头30分钟,将比以往任何一届欧冠决赛都要重要。” 外国某著名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媒体对基辅之战的看法。

比赛的走势和人们的预期基本一致,恰好能够以30分钟和60分钟为节点分为清晰对称的三个演进阶段:双方在前30分钟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压迫与反压迫博弈;萨拉赫的意外受伤导致红军在中盘阶段陷入被动,他们非但没能利用皇马体能下降的机会取得领先,反而还要提前预支体能来摆平卡利乌斯闯下的大祸;齐达内在第60分钟左右时开始将战略预备队投入战场,皇马在阵容深度方面的优势帮助他们顺利地带走了胜利。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第一时段:反压迫"十字链", C罗牺牲小我】

尽管阵型架构、人员配置和建队理念差异较大,但齐达内和克洛普组织边路攻防时的思路却是相似的:即依靠边后卫撑起进攻空间,中场球员会第一时间出球为前锋制造一对一机会,一侧边前卫在无球压力较大的时段需要积极协助边后卫防守。同样是努力寻找打身后的机会,皇马需要将阵线尽量前移到中场,缩短前锋的冲刺距离,利物浦可以将阵型的重心控制在相对靠后的区域,他们的三名前锋在长距离持球冲击时的杀伤力更大。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利物浦阵容深度不足,缺乏细化阵地攻坚战的能力,很难应付僵持局面下的消耗战以及加时赛的情况,他们必须争取在90分钟内解决战斗,最好在完成抢开局之后转入阵地防守。马内和萨拉赫在两侧肋部与边后卫的互动比较高效,卡塞米罗和莫德里奇的盯人不够紧密,克罗斯对禁区弧顶的保护也不够到位,红军既能在边路打出二过二配合后直接完成小角度射门,也可以通过边路倒三角传中联系到禁区正面的队友。

(在萨拉赫离场之前,红军完成了9次射门,菲尔米诺禁区内的矢射以及阿诺德两次切入禁区后的射门都颇具威胁)

当皇马取得球权的时候,他们会在克罗斯的指挥下将大部队集结在中圈弧附近进行倒脚,把前后两个禁区附近的空间留出来,此举既能集三线兵力(前锋回撤+边卫压上)密织控球网络来消耗对手,也能发挥己方后卫回追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为擅长捕捉机会的前锋预留出一定的冲击空间。考虑到利物浦的跑动对抗和压迫反抢能力要明显强过大巴黎,齐达内对球员们在中场的站位做出了微调,皇马在倒脚时形成了一个反压迫十字链:四名中场之间的横向距离更长,两名边后卫要适时内收到后腰位置保护克罗斯;两名前锋同时出现在同一侧边路,依靠前后站位丰富强侧的纵向层次,依靠小范围内的连续配合完成推进。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克罗斯在安切洛蒂时代就曾长时间司职拖后中场,德国人对于如何经营后场司令塔并不陌生。此役,伊斯科、克罗斯和莫德里奇三名10号球员的传球成功率全部突破90%,卡塞米罗的传球成功率相对较低但也有86%,巴西人在中场倒脚阶段的站位相对靠前,其他中场球员在他丢球后还有机会进行弥补。双前锋戍边能够缓解中场的压力,切断阿诺德与萨拉赫之间的连线,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皇马很难在由守转攻的瞬间打出速度。左路集团能够消耗对手但无法制造杀伤,皮球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横向转移来到右路完成进攻。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继半决赛出任单箭头之后,C罗再次为集体牺牲小我,他现在最适合作为双前锋之一首发,而不是单箭头或左边锋。)

【第二阶段:左路警报解除,马塞洛积极前压反制对手】

萨拉赫的受伤让利物浦失去了最为可靠的射门员和前线支点,拉拉纳在替补出场后的一个小时内仅在进攻三区内完成3次触球,左路进攻的偏瘫导致换位到右路的马内肩上压力陡增。局势风云突变,第一时间做出应对的是经验丰富的皇马球员。身后警报解除的马塞洛连续持球向前发动进攻,试图通过进攻来压制红军的主攻手马内,C罗适时拉边增加红军在这一侧的防守压力,利物浦的433阵型迅速被压缩成为了后场30米区域的4-5-1。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左路静脉活络,作为弱侧的右路球员就能获得较为宽松的空间。替补出场的右后卫纳乔不具备高水准的持球进攻能力,他在常规的右路配合中只能作为一个拉边接应点。纳乔只有作为非对称进攻体系中的弱侧接应者,才可能获得较好的射门和传中机会。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易边之前,伊斯科和纳乔连续接应来自左路的转移球制造机会,前者插上后的射门击中了边网,后者的斜45度传中险些帮助C罗首开纪录。失去了萨拉赫的红军无法依靠个人力量推动反击,他们只能依靠整体压上来配合马内和菲尔米诺的进攻,皇马在易边之后连续获得打身后的机会,本泽马两次因为速度不足而错过了机会。阴差阳错的是,本泽马的一次“错过”最终成就了欧冠决赛历史上最低级的门将失误。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第三阶段:边前卫组合搁浅,边路"前锋"抢镜】

按照既定思路(参照主场3-1巴黎),齐达内很可能会在比赛中使用两套截然不同的阵型和战术体系,菱形442负责前60分钟的压制和消耗,菱形442主导后30分钟的突击和防反。由于卡瓦哈尔的受伤提前消耗了一个换人名额,齐达内在总攻时刻到来之际(60分钟左右)已经无法同时换上两名球员,具备捆绑效应的阿森西奥&巴斯克斯出场顺位延后,近来状态不俗的贝尔得到了30分钟的表演时间。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依靠充沛的体能和出色的战术执行力,贝尔在边路防守、进攻推进和门前终结三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马内扳平比分之后,士气高涨的利物浦发动了一波强度很高的逼抢,伊斯科和C罗组成的两翼防线已经支撑不住,贝尔替换伊斯科出场后退守右闸构建了一个临时五后卫防线,威尔士人在弹出之后与马塞洛形成了两翼齐飞的态势,红军的防线很难两路兼顾。贝尔能够在行进间送出精准的传中,还可以利用制空优势拉边接应后场长传完成头球摆渡。除了兼顾边后卫和边前卫的工作,贝尔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好前锋,通过改变禁区内力量对比的方式高效利用边路传中,那记精彩的倒钩破门就是皇马恢复边路配置后的战术红利。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总结:硝烟散尽,巨擘浮现】

有太多微观方面的变化影响了这场巅峰较量的最终结果,尽管与大耳朵杯擦肩而过,但利物浦已经在一系列鏖战中获得了蜕变与提高,他们的成功经验却很有可能引领一种属于挑战者的新风尚,那就是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打造“两头”,受迫性的不均衡建队模式就有希望在欧战中制造惊喜。萨拉赫的爆发令人欣喜,但范迪克加盟带来的战略效应同样不容小觑,本赛季后期并不是荷兰中卫大展拳脚的最佳时刻,下赛季其与纳比-凯塔在中轴线上的纵向联动才是红军最值得期待的秘密武器。

欧冠决赛复盘:意外频发,两步走变三段论

缺少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锋线球员,伤病潮狂带来的体系动荡从未停歇,在强强对话中的抗击打能力出现了退步,在联赛中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才能拿下弱旅,皇家马德里站在荣耀之巅,等待他们的却不是锦绣前程。失去萨拉赫的利物浦无力撼动欧冠盟主,但尤文图斯和拜仁慕尼黑在此前的表现为皇马敲响了警钟。在三线实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况下,白衣军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依赖于齐达内的战术建设和临场调整能力。如果说皇马能够在2015/16赛季问鼎欧冠主要是依赖于安切洛蒂和贝尼特斯的遗产,2016/17赛季的成功要归功于“115年最具天赋和深度的阵容”,那么2017/18赛季的加冕则是真正属于齐达内个人的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