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國家隊大考位居40強 解碼湘潭經開區進階之祕

经开区国家队大考位居40强 解码湘潭经开区进阶之秘

俯瞰國家級湘潭經開區。在新一年度國家級經開區大考中,湘潭經開區前進47名,位居全國40強,穩步朝全國一流園區邁進。

经开区国家队大考位居40强 解码湘潭经开区进阶之秘

吉利汽車九華生產基地。2017年,九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增速驚人,完成產值508億元,同比增長70.8%。

经开区国家队大考位居40强 解码湘潭经开区进阶之秘

湘潭經開區還依託泰富重裝大力發展海工裝備特色產業。2017年,泰富重裝完成產值211.5億元,同比增長16.9%,成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典範企業。

5月,國家級經開區2017年綜合發展考評結果公佈。在這場由商務部主持的權威大考中,湘潭經開區(九華示範區)排名大幅進階,較上一年度前進了47位,位居全國第40名。

本次考核標準高、指標細、要求嚴,在219支“國家隊”選手同場競逐中,湘潭經開區靠什麼實現大步進階?

“高速度”解密:

改革動能強勁 效能大幅提升

開發區是我國複製推廣特區經驗最重要的成果之一。40年的改革開放史,於開發區而言,就是破除瓶頸、奮力改革、謀求跨越式發展的歷史。

2016年,值“十三五”開局,湘潭經開區傳出了全面推進改革,建設全國一流園區的強勁聲音。

湘潭經開區選擇在新常態下自加壓力,是勇氣使然,更是源於對園區發展的清晰判斷:唯有置身鐵馬冰河般的改革戰場,開發區才能全面破除發展桎梏。

湘潭市委、市政府旗幟鮮明地支持園區找到改革創新主力軍的定位,湘潭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湘潭市委書記曹炯芳更是提出:“要讓改革成為全湘潭發展的總動力。”

湘潭經開區率先啟動了機構、人事、績效、投資管理、預算體制和平臺公司六大改革。從大部制改革開始,刀刃向內、迎難而上,“以實績論英雄”。一批管理人員下沉到窗口單位,重新感受基層幹事創業的熱情;一批優秀幹部脫穎而出,成為改革發展急先鋒;一批高端人才經層層篩選,像奔騰的血液般匯入園區的發展管脈……

這一年,湘潭經開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20%,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相信改革的力量”成為園區發展基調。

2017年,湘潭經開區在全省園區中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成為湖南唯一園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單位;2018年3月,湘潭經開區又站在了湖南辦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第一梯隊,改革鼓點更加急勁。

“依靠改革,我們不僅激發了內生動力,也實現了包括政務服務環境在內的全面提質。”湘潭經開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黎明亮介紹,改革讓九華從立項到施工許可的審批時限縮短了60%以上,形成了一套前臺後臺互促、線上線下互動等特色明顯的“立體”審批體系。

改革後的服務效率有多高?今年2月,寧波拓普集團相關項目落戶園區,在行政審批局工商窗口,該企業辦事人員不到30分鐘就辦妥了營業執照。

破除發展障礙的九華勢不可擋。2017年,該區技工貿總收入突破“兩千億”大關,同比增長24.5%;完成工業總產值1230億元,同比增長21.6%;完成財稅收入43.23億元,同比增長14.9%,經濟總量穩居全省國家級園區第三位。

“高質量”解密:

借力“五個一流” 推進“四城”建設

汽車之城、活力之城、開放之城、智慧之城,可以視為全國一流園區的四根“支柱”,也是九華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實現途徑。

九華因汽車而興。從汽車產業到汽車之城,不僅僅是規模的越來越大,更代表了園區謀求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從興產到興城,補鏈延鏈強鏈必不可少。“十三五”以來,湘潭經開區引進了舍弗勒、麥格納、埃貝赫、京西重工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項目,聚集汽車及零部件企業超過70餘家。

汽車產業是現代工業文明的標誌。這批世界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的進駐,極大地提升了湘潭乃至湖南汽車工業的配套水平。全球汽車製造業頂尖企業舍弗勒選擇在九華打造全球首個“未來工廠”,建設中國工業4.0的標杆項目;桑頓新能源著力發展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核心工藝,打造汽車新能源配套的全國領頭企業;元老企業吉利汽車也選擇在九華增資擴張,投資35億元的新能源SUV生產基地將成為湖南汽車產業的新亮點,新能源跨界車項目佈局九華,吉利旗下銘泰投資集團打造的長株潭F2賽車產業園,首次將F2賽車文化的新風引入了湖南……

與此同時,園區的智力支持和科研保障水平也在加速提升。九華與上海交大合作建設的華研實驗室將為全國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及新能源動力等配套企業提供研發、試驗、創新服務,打造“中國版貝爾實驗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曉平領銜的湘潭經開區院士工作站,將發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用新材料等行業尖端科技研發……

如今,湘潭經開區形成了從研發設計、整車製造、檢驗檢測到品牌服務、主題文化的完整產業鏈集群,汽車產業配套率超過50%。2017年,九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完成產值508億元,同比增長70.8%。

隨著通瑞汽車項目的落地,湘潭經開區整車生產項目有望開啟“1+N”的局面,預計到2020年,九華汽車產業將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

此外,湘潭經開區還依託泰富重裝大力發展海工裝備特色產業。2017年,泰富重裝完成產值211.5億元,同比增長16.9%,成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典範企業。

“一流的產業加上一流的速度、一流的體制、一流的服務、一流的團隊,九華的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和行政效能都得了提升,為我們在全國‘大考’中取得好成績夯實了基礎。”湘潭經開區經濟發展部常務副部長楊鵬宇說。

融合發展解密:

打造湘江灣區領航區域發展

長株潭城市群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湖南推進區域融合發展最重要的版塊。

湘潭經開區,正位居長株潭三市的地理核心位置。

3月24日,一場在北京舉行的簽約暨專家研討會傳遞出了“湘江灣區”的訊息:通過對湘潭經開區區域土地進行聯動開發與運營管理,一個全新的長株潭湘江灣綜合創新試驗區將在湖南誕生。

這是“灣區”概念首次在中部出現。十二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周伯華,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徐憲平,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範恆山紛紛為“湘江灣區”建言。

“湘江灣區”以湘潭經開區60平方公里濱江新城為開發提質核心區域,規劃有包括濱江文化藝術長廊、城市核心功能區、尖端產業聚集區、生態文化創意區、國際人才集聚區在內的“一廊四區”。

湘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表示,長株潭湘江灣綜合創新試驗區擁有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長株潭衡“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等國家級平臺堅實支撐,將成為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與尖端人才的良好軟性發展環境與國際化硬件綜合區,帶動區域轉型升級與經濟全面發展。

全面對標“粵港澳大灣區”的湘江灣區將在長株潭一體化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折射出湘潭經開區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正不斷進化。湘潭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湘潭經開區的改革創新探索將與長株潭一體化實現同頻共振,在邁向全國一流園區的進程中展現九華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