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的儲蓄

4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的儲蓄

“4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的儲蓄。”

美國現時的貧富差距水平,徹徹底底回到了1929年的水平,2016年的時候美國最富有1%的人,掌握著全美38.9%的財富,而排名後50%的家庭去瓜分全美家庭總財富的1%,中產越來越依賴借貸,這是對上面這段話最好的事實解釋。

01 沒有增長的牛市

美股曾被冠以全球投資回報最好的資本市場,就納斯達克來看,從2009年至今已經漲了669%,這個全球最頂尖的科技公司指數走出了大牛行情,而且中間幾乎沒有任何調整。

企業賺錢,利潤增加,市場投資情緒濃厚,這些都是迫使美股走強的“字面”解釋,曾有人統計過,美股這輪十年行情,共“創造”出了30萬億美元。

這個數字之大,大到大家無法理解他是怎麼憑空多出的,但可以先記著這個數字,後面聽我逐步解釋。

十年期間,我們看看是哪些人參與了買賣美股的行為,全美非金融企業累計購買3.37萬億,ETF或者基金等累計購買1.64萬億,機構投資者購買了1.14萬億,散戶買了6557億。

以上數字全部是用美元計價,不難看出,非金融企業為主力買手,體現在實務中的操作,就是公司股票內部回購。

股票回購是一個釋放公司低估值的信號,這個在星球裡面有詳細解說。「選擇大於努力」

因為股票估值低,低到連自家公司都覺得有利可圖,又或者是企業賬上有太多現金,幹其他的投資還不如買回自己的股票賺錢多。

但很可惜,這個徹底在美股被玩壞了。

美股長牛這段時間內,美國企業大家都很喜歡回購自家公司股票,你說好企業回購就算了,一些雜七雜八三教九流的不知名公司也玩起了回購股票的把戲。

人都是奔著利益去做,這麼做肯定是有利可圖。我們來拆分一下葫蘆裡究竟賣了什麼藥?

回購股票除了向投資者釋放低估值的信號外,上市公司還能通過回購註銷了部分的股本,從而大大減少了總股本。

這裡普及一個知識點,上市公司回購的股票,統稱為庫藏股,這些股票只有兩種用途,要麼就是註銷作廢掉,要麼就是發給員工或者拿來做別的可轉債之類的儲備。

而庫藏股是不參與分紅和盈利計算的。在股價相同的情況下,總股本減少,市值就會減少。那麼就算整體的盈利水平不變,每股的盈利能力看起來確實增大了,畢竟股本就少了。

假如整體的盈利水平稍微還上升了一丟丟,那體現在財務指標上,就是直線上升,企業盈利能增強,市場反應強烈,股價應聲抬高。

但這一切的背後,有什麼變化嗎?企業真的更賺錢了嗎?

實際上美國的企業在2013年之後,就沒啥太多的實際盈利了,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美國企業的股價確實是翻倍了,但是市值卻只是增加了20%。

一般的投資者才不會去理會這當中的細節,他們願意相信教科書上面的教條主義,當一個企業的盈利水平上升,它的市場表現就是耀眼的,那麼它的股價也會對應上升。

什麼ROE、EPS的同比環比,十分靚麗。

02 悶聲發大財的CEO

熱衷於回購的企業,都有著一群躁動的管理層,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高管的薪資都是和股權激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年薪的絕大部分組成都是股權激勵,基礎工資也就是固定工資,只會佔到總收入的20%。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證券市場,股價屢創新高,一邊自己手裡拿著一大堆公司股票,這個時候比努力工作更賺錢的,就是想辦法搞來更多的錢,不斷地去回購股票。

待股票價格在每次回購都被進一步拉高後,再拋售自己手裡緊握的股票,套現離場,深藏功與名。

高通在2014年前,一百多億美元回購了2.38億股的股票,本來回購就會導致流通股佔比減少,但是同期高通的流通股卻多了2%,原因就在於那些賦予了大量股票的高管們在股價上漲的時候,拋售了手裡的股票。

這是缺乏監管和市場自由過度的後果,收益的永遠是那些手握大量股票的股東和高管。由於回購帶來的市值收縮,業務也會相繼收縮,最後還會導致底層人員被裁撤,這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03 回購的錢從哪來?

好公司的回購是有正當理由的,前面也說了,他們賺了錢,發現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還不如在低估的時候購買自家的股票,這是證券市場最正常不過的做法了。

但是那些業績差的公司,賺錢都困難,為什麼還有錢去回購?

2009年是美股十年開啟並值得納入史冊的時刻,而2008年美國更是飽受次貸危機重挫金融市場,當時的美聯儲主席為了把美國經濟在大蕭條的泥潭裡面拉出來,第一時間採取了強硬的貨幣政策,把資金利率從5.25%幹到0%。

這意味著美國進入零利率時代,這個利率可以理解為資金的使用成本,也就是說當時,在美國用錢的成本幾乎接近0。

這是政府為了激活經濟,提振市場所需要做的,但對當時的美國而言,除了債券融資,也就是發債去借錢的成本比較低之外,沒有任何市場的好轉,市場需要疲軟,你要企業現在增加投資去加大生產,很容易會造成大量庫存壓力。

既然借錢成本低,何不通過廉價的債券融資獲得大量資金,再去回購股票?

市場一旦有獲利的方式,就會被市場機制快速磨平,這是市場的客觀規律,這個時候美國政府原為了降低資金成本來提振市場經濟的錢,幾乎都被企業借來大量回購了。

發債融資--回購股票--EPS提升--股價提升--再度發債融資,這幾乎成為每個上市企業的標配,很多企業處於本停工狀態,不止是政府,企業的債務壓力也不斷攀升。

後期在經濟逐漸恢復過後,美聯儲連續加息,收緊市場流動性,資金成本這才逐漸上升,堵住了瘋狂回購的口子。

04 總統助攻,接近瘋狂

2017年美國新總統的上臺,這個助攻直接是讓美股市場更為瘋狂。

那個時候每天發推,幾乎就在表明自己要做兩件事,一個是減稅,另一個就是強迫美聯儲降息,減稅本來是向推動製造業復甦的。沒想到給企業減的稅,被用去回購了,都衝進了股市。

對於美國來說,股市是每一個家庭的重資產,就像中國的房地產一樣,這都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但股市又不同於房地產,因為它不是一個剛需型功能的物體,沒有人會因為現在股市點位太高,自己沒有錢買入股票而抱怨政府,但是如果房價過高,大部分國民生活成本過大,這是很要命的。

所以對於股市來說,壓根不存在調控的手段,象徵著國民財富的東西,當然是越高越好。加上前面財政虧空的債務,再加上國民對股市的預期,降息簡直就是興奮劑。

一來可以降低政府債務的利息支出,別小看這筆錢,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舉債國家,幾乎所有國家都有美國的國債,而且美國的信用是全球最高的,每年債務利息的降低,那都是以千億美金計算的。

另外降息天然就利於權益類資產價格的提升,股市就是最好的試驗田,每逢降息,市場的熱錢多了,同期資產數量不變,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這些事,一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直至2020年的開啟。再後面的事,你也知道了,我就不詳細敘述了。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段話,4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的儲蓄,也許錢都放在股市裡,也許錢都還在債務裡。

印錢單純解決不了問題,這些長期的債務危機,也是要通過長期的結構性調整才能緩解。前段時間,我見有不少人每天都嚷著要去美股抄底。

每個人都有他的觀點,觀點背後,皆是立場;立場背後,皆是利益。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說,我願意找一群利益點一致的朋友一同前行,正因為我的利益是站在我們大家這邊,所以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這一週思考了很多,也分享了很多帖子,貨都很乾,關於投資和互聯網圈子裡的那些事兒,我一直相信,投資就是你對這個市場認知的變現,真正富有的人從不依賴旁門左道小道消息去變現,就算能讓你賺到了錢,還是會憑實力輸回去,這種人我見過實在太多了。

我相信慢就是快,你的積累終究會為你帶來光明。更多關於投資和產品的想法,都寫在星球裡面了,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進來看看。

- 完 -

#春秋航空為什麼比其他航空公司賺錢?

#招商銀行是如何把零售業務做到極致的?

#我國的銀行和外國的銀行職能上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說港股和美股高度關聯?

#恆生指數現在到底便宜嗎?值得買嗎?

40%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的储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