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欲成大器,必行四德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如果一个人资质聪慧,最后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会惊叹他的天赋。但如果一个人资质平庸,最后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该学习他是如何做到的。

显然,“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就为世人、为庸人树立了这么个成功的典范。

他为人抱朴守拙,一生修持“四德”——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曾国藩:欲成大器,必行四德

第一德:慎独

“慎独”也就是自律,是指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在独处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得重要方法。

“慎独”一词,处自《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就是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而有收敛,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下,下无疚于心。所以慎独的人面对天地鬼神便神色泰然,常常心情愉快平和、健康长寿。

曾国藩:欲成大器,必行四德

第二德:主敬

主敬,是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敬为修养方法,初见于《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和《周易·文言》:“敬以内直,义以方外”

在内专一纯静,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恭敬,这是敬的气象。

只有学会主敬才能庄重宁静,面对危险才能镇定自若、意气风发。

曾国藩:欲成大器,必行四德

第三德:求仁

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求仁就是用仁爱之心去关心、关注他人。

但这也并不是一味的去关心他人,关心他人要以关心自己为前提,只有自己有了一番建树、一番事业才能帮助别人建功立业,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直到现在仍然有现实意义。

曾国藩:欲成大器,必行四德

第四德:习劳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

弘一法师曾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 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勤勉则人尽其才,安逸则使人消亡;勤能够广济百姓,而神灵敬仰,安逸对人百无益处,鬼神也不羡慕,所以没有比学习劳动更重要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