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晉國多災禍——名字真的有暗示作用

晉國是西周初年成王時期獲封的一個諸侯國,始封君是武王之子、成王的弟弟,後來被稱為唐叔虞,當時成為唐國。唐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繼承了君位,改國號為“晉”,晉國從此登上歷史的舞臺,晉侯燮就是晉國的第一任國君。

春秋晉國多災禍——名字真的有暗示作用

在西周前期,晉國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一直在唐叔虞一脈傳承君位。到了西周宣王時,晉國的國君是晉穆侯。穆侯娶了齊國之女姜氏為夫人。夫人為穆侯生育二子,長子名仇,少子名成師,這兩個兒子之間的年齡相差三歲。晉穆侯這兩個兒子的名字很有來歷。晉穆侯七年的時候,穆侯率晉國軍隊隨王師征伐條戎,結果王師慘敗。此時適逢姜氏夫人生育兒子,穆侯為了記住這次慘敗給兒子取名為“仇”,以示不忘仇敵。穆侯十年的時候,周宣王又調晉師隨王師戰北戎於千畝,就是著名的千畝之戰。王師敗績,但《史記*晉世家》赫然記載“十年,伐千畝,有功。”也許是因為晉穆侯在這次戰爭中取得過局部階段性勝,也許是因為晉穆侯曾經幫助周王度險有功,總之這次晉穆侯心情不錯,給這一年出生的小兒子取名叫“成師”以經念自己有功於王。

春秋晉國多災禍——名字真的有暗示作用

對於國君兩位公子的名字,晉國大夫師服早就發表了一針見血的意見,“異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讎也。少子曰成師,成師大號,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晉其能毋亂乎?”師服當時就指出太子(嫡長子)的名字叫“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兒子的名字卻叫“成師”,那麼有氣魄,這是晉國要發生內亂的徵兆。

晉穆侯死了之後穆侯的弟弟殤叔自立,太子仇沒有能繼承國君之位,又被叔叔想殺他,於是就逃出晉國。殤叔自立三年時周宣王也死了,繼位的是周幽王。晉殤叔四年,太子仇聚集人回來想奪回晉國君位。太子仇殺了殤叔而自立,就是晉文侯。接下來西周滅亡了,周室東遷,時間進入了春秋時期。

晉文侯仇死了之後,其子繼位為就是晉昭侯。這時候晉穆侯的小兒子成師,也就是晉昭侯的叔叔,還一直在,而且經歷了這麼多的晉國內亂,也鍛鍊得經驗豐富。晉昭侯做了一件如果能早知道後果一定會後悔死的事。晉昭侯把自己的叔父成師封於曲沃,號桓叔,又稱為曲沃桓叔。當時晉國的都城名“翼”,而曲沃地盤比國都翼還要大。利用這個優越的條件,曲沃桓叔又非常會籠絡人心,慢慢積聚起了勢力。

又是師服,來對晉昭侯說:一個國家的建立,要根本壯大而枝節細小,這樣才能穩固。晉國本身地位不高,又另立侯國,豈不是讓根本衰弱,怎麼可能長久?晉國是甸服之內的侯國,即畿內封國。甸服指的是周天子王城之外方圓千里之內。“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師服的意思就是說晉昭侯本沒有勢力卻想裝大,這實在是一種作死的行為。

春秋晉國多災禍——名字真的有暗示作用

而事情的走向卻真地按照師服的預言走下去了。曲沃桓叔死後,兒子繼位就是曲沃莊伯。《左傳*魯隱公五年》出現了《春秋》對晉國的首次記載,事關曲沃莊伯。“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助之。翼侯奔隨。”晉國發生內亂了。曲沃莊伯帶領鄭國的軍隊和邢國的軍隊進攻晉國的都城翼,周桓王派尹氏和武氏幫助他。而真正的晉國國君晉鄂侯逃到隨地去了。隨,就是現在山西介休。“翼侯”是晉侯的代稱,在此指的就是“晉鄂侯”。

眼看到了曲沃莊公就要取而代之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變化。同是魯隱公五年,到了秋天周桓王和曲沃莊伯就撕破臉了。“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於翼。”曲沃莊公背叛了周王,於是周桓王命令虢公進攻其封地曲沃,而同時在晉國的都城翼重新立了一個晉國的國君,就是晉哀侯,是晉鄂侯的兒子。

之後發生的細節沒辦法再考證了,等到《春秋》下一次記錄到晉國的內政已經到了魯桓公三年。同時曲沃的主人變成了曲沃武公,是曲沃莊伯的兒子。“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曲沃武公進攻晉國的都城翼。結果是俘獲了周桓王立的晉哀侯。從此以後曲沃代翼,小宗驅趕了大宗,曲沃一支成了晉國國君。

春秋晉國多災禍——名字真的有暗示作用

曲沃武公死後,他的兒子佹諸繼承了君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晉獻公。獻公覺得自己祖父及曾祖父的曲沃莊伯以及曲沃桓叔兩輩他們的子侄對於自己來說一種危脅。說實話真不知道晉獻公怎麼想的,也可能根本原因就是曲沃一支得位不正,所以一直有心理陰影,以至於獻公對公族產生懷疑。這時晉國大夫士蒍給獻公出了一個主意叫作“去富子”。意思就是把公子們族中的那些有智謀的人先解決了,剩下的就好擺弄了。獻公覺得士蒍這主意不錯,索性就全權委託給了士蒍,讓他去做這事。士蒍最後“盡殺諸公子”,從此晉國無公族。也就是說一開始起了代立之心的曲沃桓叔成師,其實最後他自己的後輩子孫也在自相殘殺之中無所留存了。

事情遠不止於此。晉獻公的赫赫有名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另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更赫赫有名的人物,既晉獻公所寵信的戎族女子驪姬。正是因為驪姬被立為君夫人,又為獻公生了小兒子奚齊才導致晉國更深一重的災難。

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當上太子,千方百計陷害晉國太子申生。驪姬使晉獻公和太子申生之間一步一步有了矛盾,讓獻公有了殺子之心。最後又在太子申生送給父親的祭肉祭酒中下毒,誣陷太子申生要弒君、弒父,逼得太子不得不自縊身亡。驪姬終於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當上了太子。

晉獻公佹諸死後,奚齊繼位。獻公以大夫荀息為託孤大臣,把年幼的奚齊託付給荀息。沒想到的是晉獻公剛死,屍骨未寒,儲君奚齊還在守喪中尚未繼位,就被為太子申生復仇的晉國大夫裡克所殺。

荀息又立驪姬妹妹生的公子卓子為國君。裡克再次將卓子殺死在朝堂上。這時荀息已無人可立,只得也自求一死。

太子申生有兩位兄弟,即晉國公子重耳和夷吾,都逃亡在外。裡克令人去請公子重耳,重耳覺得國內局勢不安定,所以拒絕了。而公子夷吾賄賂秦國得到支持而回晉國繼位,就是後來的晉惠公。晉惠公回國之後就殺死了大夫裡克。

晉惠公死後其子繼位為晉懷公。這時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得到了秦國的支持決定回國爭位。重耳派人殺死了侄子晉懷公登上晉國君位,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一代霸主晉文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