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介壳虫百科:

蚧壳虫,又名“介壳虫”。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烟病。介壳虫是南方地区普遍发生而又比较难防的虫害,它种类多、繁殖快,世代重叠,虽然为害程度不如红蜘蛛、木虱等害虫,但也是柑橘管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因防治不当而引起的减产现象每年都有发生。

高清图谱

柑橘上的介壳虫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吹绵蚧、康氏粉蚧、矢尖蚧、糠片蚧、褐圆蚧、红蜡蚧等。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吹绵蚧▲

吹绵蚧:

雄成虫较瘦小,雌成虫呈椭圆形,桔红色,体表面有黑色短毛。背面被白色蜡粉。发育成熟后其身后形成白色卵囊,卵囊联成一体明显的纵行沟纹约15条。

第1代卵和若虫盛期在4月下旬至6月;第2代若虫发生于8~9月。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

雄成虫体紫褐色,有一对透明的翅;雌成虫椭圆形,较扁平,体被白色蜡粉,体缘俱17对白色蜡刺,腹部末端1对几乎与体长相等。

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矢尖蚧

矢尖蚧:

雄虫介壳狭长形,橙黄色,有透明翅;雌成虫介壳箭头形,前尖后宽,中央有一纵脊,长2~4毫米,黄褐色至棕褐色,边缘灰白色。

若虫发生盛期:2代区5月下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3代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3~4代区4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糠片蚧

糠片蚧:

雄虫狭长,介壳灰白色或灰褐色;雌虫淡紫色,近圆形或椭圆形,介壳形状和色泽似糠壳,边缘极不整齐。

1年中有3个相对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上中旬。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褐圆蚧

褐圆蚧:

雄成虫介壳紫褐色,边缘部分为白色或灰白色,长椭圆形,后端延长,宽约0.7毫米;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中央隆起,壳点在中央,呈脐状,颜色黄褐或全黄。介壳直径约2毫米。

初孵若虫盛发期第1代5月中旬;第2代7月中旬;第3代9月上旬;第4代11月下旬。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红蜡蚧

红蜡蚧:

雄成虫体暗红色,前翅一对,白色半透明;雌成虫椭圆形,背面有较厚暗红色至紫红色的蜡壳覆盖,蜡壳顶端凹陷呈脐状。有4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

多数地区一年发生1代,虫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

危害症状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吹绵蚧诱发严重的烟煤病

蚧类虫体小、密度高、危害十分严重,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汁液对柑橘造成危害。如吹绵蚧,以若虫和雌虫危害树干、枝、叶等,能诱发严重的烟煤病,使树势衰弱,枝枯叶落,甚至全株死亡。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蚧类危害果实

矢尖蚧、糠片蚧等以成虫、幼蚧寄生于柑橘枝梢、叶及果实上危害。被害后的枝梢枯萎、叶片卷曲干枯易脱落,造成树势衰退,果实受害停留于绿色状态,品质变劣,产量下降。

防治难点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繁殖量大

除了有性繁殖,介壳虫还可进行孤雌繁殖。繁殖量大,产的卵90%以上均能发育,有的1年发生1代,高的可达3~4代,以1年2代来计算,1只介壳虫,1年繁殖量多达90000只。

世代重叠

大部分种类的介壳虫每年能发生多代,中后期世代重叠,虫口基数大时,防治更加困难。

抗药性强

初孵出的若虫抗药性差,但到2龄以后虫体会包被厚厚的蜡质,对介壳虫具有防护作用,抗药性大幅增强,此时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所以一定要抓住若虫盛孵期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

具隐蔽性

介壳虫体型微小、习性隐蔽,找到适宜的处所后,便把口器刺入植株吸取汁液,开始固定生活,若不仔细查看,发现时通常为时晚矣。

防治方法

五月柑橘介壳虫活动开始频繁,危害不可小觑,防控正当时!

①冬季清园,减少虫源

将树上的干枯枝及虫口过多的枝叶剪除,虫口少时可用手剥除、刷子刷除、竹片刮出越冬虫体,集中烧毁,然后对树冠枝叶周密地喷施矿物油+毒死蜱松碱合剂等1~2次,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抓住关键时期,择药防治

每年的5~6月,是大多数蚧类的若虫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一定要抓住,过早停止喷药或过晚开始喷药,都会影响防治效果。

根据各介壳虫形态上的特点,5~6月间要经常观察虫情,此期正值柑橘夏梢抽发期,也是柑橘第2次生理落果高峰至幼果生长期,药剂防治能有力的压住虫口基数,阻止第1代幼蚧上果、上新梢危害。

药剂可选择毒死蜱、螺虫乙酯、噻嗪酮、噻虫嗪、氟啶虫胺腈、苦参碱等。

喷药时务必做到均匀周到,枝梢、叶面、叶背、叶柄、果梗都要喷到喷匀,以提高防治效果。喷药后48小时内若遇雨,须及时补喷。

③改善栽培环境,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一是增强树势,提高抗虫力

生产上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配合淋喷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均衡树体营养,激发植物野性;同时进行合理修剪,打开“天窗”,增加树冠内光照,以增强树势,提高抗虫力。

二是推行生草栽培

在柑橘园内外种植绿肥等作物,实现生物多样性,为自然天敌如瓢虫类、小蜂类的生存与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控制后期用药 介壳虫的天敌有跳小蜂、蚜小蜂、金小蜂等多种寄生蜂。这些寄生蜂在秋季发生量大,因此秋季应不施或少施农药,注意选择高效低毒杀虫剂,并尽可能减少喷药次数,以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