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如果多活二十年能不能收服东南亚诸国?

中国人文历史

周瑜如果多活二十年,收服不了东南亚诸国。因为他手里没有世界地图,他不知道东南亚的情况。

在当时的汉朝人眼里,从交州再向南向西都是蛮荒之地,瘴气弥漫,人烟稀少,即使有人也都是野人,不值得去占领。周瑜的目标是西取益州,并吞张鲁,然后联合马超,再图谋包括中原在内的北方。

而益州并不好夺取,中原更是不容易拿下,需要旷日持久的和平与战争,期间不被曹操灭掉就不错了。

更何况,夺取益州是刘备集团《隆中对》中早就规划好的目标,周瑜因此必然会与刘备集团的战略目标发生剧烈冲突。当周瑜陷入旷日持久的蜀地之争时,必然会被刘备切断退路,则周瑜大军将遭到刘备、刘璋的前后夹击而灭亡。

如此,孙吴必然遭受重大挫折,会被刘备、刘璋联手干掉。那个时候,曹操正与马超韩遂作战,后来又忙于镇压河间叛乱,无暇顾及江东以及益州。那么,整个益州以及江东都会落入刘备刘璋手中,而刘璋无能,则最终会落入刘备手中。

刘备将一统天下。


红色星河

这个问题初看很奇葩,但细细一想,并非一点道理没有。

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孙权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海权意识的皇帝。据史料所载,孙权对海外一直是比较关注的。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当时孙权尚未称帝,有大秦商人从海上经交趾到了吴国,孙权召见他并详细询问大秦的风俗民情。大秦就是罗马帝国,显然,孙权对这个遥远且强大的国家颇有兴趣。除此之外,吴国还有两个留下姓名与著作的外交家,一个叫康泰,一个叫朱应,他们受交州刺史吕岱的委派,出使南海诸国,也就是东南亚、南亚一带的国家。朱应写了《扶南异物志》一书,康泰写了《吴时外国传》一书,这两本书现在都遗失,只留下些片段。鉴于孙权对海外的兴趣,甚至可以认为,这两本可能是特地写给孙权看的。



到了公元230年(吴黄龙二年),孙权开始向海洋挺进。新年伊始,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启程了,舰上载了一万名士兵,舰队的指挥官是将军卫温与诸葛直。这支舰队,目的寻找夷洲与亶洲,并把吴国的势力渗透向海外。

出海的目的,用《资治通鉴》的说法,“欲俘其民以益众”,即希望获得海外的兵源与劳动力。当时吴国人口是比较少的,能提供的兵源也比较有限。但是,除了抓壮丁之外,孙权就没有别的想法吗?



我看未必。古代史学家认为孙权出海的目的只是为了抓壮丁,我想这真的把孙权看得太低了。依我之见,孙权乃是海外扩张的第一人,他的目的,是希望像汉武帝发现西域那样,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可惜的是,这次对海外的用兵并没有成功。

吴国舰队的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夷洲,一个是亶洲。这两个地方是哪里呢?

夷洲,顾名思义,就是夷人所居之岛。在三国时,有一本书名叫《临海水土志》,作者是曾担任吴国丹阳太守的沈莹,这本书现在已丢失,但有部分记载是保存下来的。他笔下的夷洲,在临海郡东南两千里,这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明显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我想夷洲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叫法,不一定是一个岛,更可能的是泛指一个区域,或许包括台湾、琉球、澎湖诸岛,最重要的还是台湾岛。



关于亶洲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日本,有的认为是菲律宾,有的认为是印度尼西亚等等。其中日本一说流传较广,原因与徐福的记载有关。据说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山与长生不老药,到了亶洲就不回了。我们知道,传说中徐福最终是到了日本,因而亶洲就是日本。

我以为,孙权海洋观念是受到罗马商人的影响,因为罗马帝国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是可以改变国家面貌的力量,在海上军事与贸易的双重作用下,弱国可变强国,贫国可变富国。我想,孙权正是在这种诱惑之下,大胆推出海上冒险计划。

可惜的是,这一计划却遭到严重的挫折。 指挥舰队东征的吴国将领是卫温与诸葛直,他们率一万人军队,乘着船向东而去。这支舰队最终并没有到达亶洲,只抵达夷洲。有人认为《临海水土志》的作者沈莹就是远征军的一名成员,因而留下关于夷洲的第一手资料。



卫温、诸葛直这支一万人的武装,开始征服夷洲之战。然而,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灵活善战的土著人,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的夷洲基本上是原始丛林,来自大陆的战士到这里根本无法适应环境,很快,士兵们不断病倒,瘟疫流传,很快被折磨得没有人样了。一年的时间里,人数由最初的一万人锐减到一千多人,死亡比例超过80%。卫温、诸葛直情知无法继续呆下去,不然全都得死光,只得返回吴国。

孙权原本指望卫温、诸葛直能在海外有一番伟大事业,就像张骞、班超在西域的伟大事业那样,岂料最后两人灰头土脸、几乎全军覆没回来。孙权大怒,将卫温、诸葛直逮捕下狱,以劳师无功为名,判处死刑。



尽管孙权开拓海外的计划失败,我们仍不可低估这次行动的影响,这是史料中第一次明确中国势力抵达台湾。

在漫长的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是长期领先的,然而历届政府对海外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孙权算是一个例外,这也彰显其卓越的见识与雄心。如果指挥远征的将领不是卫温,而是像周瑜这样伟大的统帅,那么中国的海外扩张是否能实现呢?我不知道,但不能说绝无可能。


君山话史

周瑜再活二十年也不能收服东南亚。这不是能不能收服的问题,这是怎样收服的问题。


以周瑜的才智足以收服东南亚,但不可能去收服。

周瑜(175-210年)英年早世,还被《三国演义》黑了一把。正史中周瑜才智英俊,又抱得佳人,可谓人生的大赢家,但天妒英才,他只活了35岁。

以周瑜的才智足以带兵收服东南亚,但当时孙吴的主要对手在北方,北方的曹魏一直虎视眈眈,孙吴随时都要准备迎接挑战。此时怎可能舍弃主要敌人而南下。


东南亚在当时是不毛之地,没人愿意去

别说东南亚,就是海南当时也没人愿意去,为什么?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经被贬去海南儋州。那还是在900年后的宋朝被贬官员流放之地。周瑜所处的时代别说东南亚,就是海南还处于为开发状态。

劳民伤财去占领一些不毛之地,有何用处?当时的东南亚就是土著人居住地,根本没有文明存在,而且人烟稀少。当时战争争夺的是人民而不是土地。周瑜不可能带兵南下。


孙权执意南下,并未带来预期目的

周瑜死后20年,孙权派卫温出海去寻找夷州和儃州。当时陆逊极力劝阻孙权,但孙权不听。结果卫温到了夷州战胜了土著人,但由于水土不服,抓了一些俘虏就回来了,结果到家时只剩下去时人数的十分之一、二。孙权以“违诏无功”罪处死了卫温。

这是第一次关于有人到达台湾的记录。可见当时要是收服更远的东南亚谈何容易。陆逊都知道不宜南下,周瑜肯定清楚南下的徒劳,因此他不可能倾尽全力去南下收服东南亚的。


听涛轩书法

东吴水军独步天下,这一点毫无疑问,否则东吴面对魏国强大的骑兵压力,无法保存国家安全。东吴的水军不光让魏军无可奈何,还出海走到很远的地方。

第一,孙权派兵一万到达台湾。公元230年,孙权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乘坐百艘战船,带了多种物资,还有筑城用的砖,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随同前去的,还有丹阳太守沈莹这样的文官,意在长期经营。沈莹回来写了《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了台湾的物产、风俗、地理等,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资料。孙权还有一个目的是获取人口,回来的时候带了几千青壮野人,不过一万部队因为水土不服死了大半,得不偿失。

第二,孙权抢夺海南。诸葛亮定南中后,与海南隔海相望,公元242年,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三万大军征海南,在那里建立了政权,长期经营。

第三,孙权的舰队到达渤海湾,协助公孙康对抗曹魏。吴军去了一万人,不过因为公孙康突然反水,这一万人被分割包围,一夜之间杀头。

不过这些跟周瑜没啥关系。孙策死后,周瑜其实一直坐冷板凳,赤壁大战,周瑜只有三万军队,孙权亲自带兵攻打东线的合肥,有十万部队,说明对周瑜并不信任。赤壁之后,周瑜的政见跟孙权不和,郁郁不得志,年仅36岁去世。


九州历史




胖去污剂,地方的东吴都可以从当时的东吴去玩这些,但是因为也了,我们的这些不知道就是不是,那么的有意义,发过来周瑜因为不矜持是答复多的,所以还是真的sky我哭,周瑜重要多对动土,所以周瑜孙多活一点对于当世的法家要她,东南亚的小国家也是不知道追的毕竟我们魅力十足。



格桑梅朵侃篮筐

其实周瑜和这个话题没多大联系。归根到底还是国策问题。题主应该这么问,如果东吴多存在两百年能不能收服东南亚诸国。

东吴在水面上的力量非常强大。常备3万多精锐水军,战船5000余。造船工业更是发达,能造出5层大船,史称“望之如山”。

吴国大规模海上行动的能力更是强悍。卫温、诸葛直入夷州;聂友登海南;朱应康泰远赴东南亚。孙权甚至还动过度海攻打辽东的念头,不说能不能成功,但至少说明东吴水军的实力已经足以让产生孙权产生这种“幻想”。

因此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东吴的国策以及他存在的不够久。得益于东吴奇葩的“食客奉邑制”和“世袭领兵制”(简单点说就是中央拨几个邑县的收入给你,然后你自己去发展势力,打下来的地盘和资源除了上交国家一定比例,其他自用),东吴将军们对于这种“欺负弱小”的行动十分热衷。要是时间够久的话,说不定还真能统一东南亚。


噩梦鱼儿

周瑜,字公瑾,东吴第一任大都督,是年少孙权的依靠,主管军事。我觉得周瑜是不能收复东南亚诸国的。

1。周瑜的志向并不是拿下东南亚诸国,而是荆州,这就有了本质的区别,不是不去拿,是不想去拿,因为荆州为定,孙权势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扩张,荆州又是战略要地,不得荆州,难以图天下。

2。东南亚太过偏僻,在那个时候根本对中国没什么影响力,就是台湾也是孙权在很久的时候派遣军队占领的,所以进攻东南亚,这么偌大的地方,恐怕是鞭长莫及。

3。此时刘备占据荆州,曹操虎据北方,东吴正是腹背受敌的时候,根本无力顾及,此时派遣大量军队抽出国境,恐怕东吴会被曹操灭掉,得不偿失。

4。东南亚地势复杂,不是那么容易进攻的,东吴虽然水军厉害,但是毕竟陆军还是弱点,东南亚此时也有许多强国,根本不敢进军,冒险!


小弟木村

1、卫温、诸葛直带队到达台湾是 230年的事,然而周瑜 210年已经去世。

2、周瑜再活20年也许可能会带队去海岸线旁边转转,但是那里都是蛮夷之地,语言不通,没有开化。如何收服?为何要收服?好像卫温他们去了也只是拉点人口回来。

3、当时的航海技术,要安全到达东南亚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东吴也未必愿意冒这个险,再说当时知道不知道东南亚诸岛的具体位置还是个未知数。

4、吴国也有自己的三分天下战略,这个战略还没达成,不会想着去出兵远征蛮夷之地,而且还是水路,危险系数2.0,这个基本不会发生。

所以即使周瑜再多活二十年,三十年,东吴也不会收服东南亚诸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问题太大了,首先周瑜再活四十年,也收服不了魏蜀,何谈东南亚?其次周瑜的战略思路很短,只顾眼前利益和争气斗狠。再周瑜目空一切,手下诸将和同朝大臣,多与周面合心不合,周瑜若活时间长,东吴定生乱,何谈夸张疆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