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鲁迅,著名近代作家,他在写给别人的信里说到过“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其实是‘破落户子弟’”。为何鲁迅有这样的说法?这还要从他爷爷周福清参与的一次科举舞弊说起。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图丨周福清

周福清,原名周致福,字介孚。是浙江的一个普通读书人,他在同治六年参加浙江乡试,中了第86名的举人,也还不错。然而在之后的会试中也不知是他写的文章跑了题还是标点没用对,好好的文章考了几年也没有考中,于是开始走上了纳捐的道路。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所谓纳捐,就是通过给朝廷贡献银子,让朝廷给自己一官半职。说难听点就是买官。在今天严令禁止的纳捐行为,在当时的清朝可是合法的。

乾隆时期,纳捐刚开始的时候,“捐纳官”的比例不高,仅占所有官员的29%。然而到了周福清所在的清末,朝廷不比昔日,就开始“广开财路”,到光绪六年时,非“纳捐官”仅占20%,几乎倒了个个儿。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好歹是通过使银子谋上了一官半职,虽然此时的周福清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者说,周家的政治抱负,只不过他把这种抱负,转移到了儿子周伯宜身上。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图丨周伯宜

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周伯宜准备参加浙江乡试。偶然之间,周福清听说这次乡试的主考官,是当年和自己同时考试的殷如章。自己憋屈了一辈子,不能让儿子也走自己的老路。

考试没有很厉害的周福清,歪脑筋倒是动得快,他马上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跟殷如章约定“宸忠”,“茂育”作为暗语,只要老殷看见试卷上有这两个词,那就一定是他儿子周伯宜。周福清说来也爽快,信中周福清写道“酬洋银一万”。然后派自己的仆人陶阿顺,将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送到殷如章的官船上。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这个陶阿顺,是后来鲁迅作品中“闰土父亲”的原型,笨得连红包都不会塞,送交信件后,殷如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收下信件——谁没有个书信往来呢?

但是“闰土爹”陶阿顺傻了吧唧,大声说道“老爷,这封信可是关系到一大笔钱,你不写个收条我没法交差”。殷如章和在场的其他官员全都傻眼了。为了自保,殷如章当场打开信件,人证物证俱在,周福清试图贿赂主考官的罪行被抓了个现行。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在当时,考生且不说,官员一旦参与科举舞弊,那可是要杀头的。不过光绪皇帝念在周福清平时没干过什么坏事,决定网开一面,判了个斩监候——也就是死缓,这一缓就缓了八年,到了义和团闹事儿的时候,被放了出来。

八年里头,周家人为了从天牢里捞出周福清,到处疏通关系。家财散尽,从此家道中落。而他的儿子周伯宜也在此期间病逝,年仅35岁就郁郁而终。那年,周伯宜的儿子周树人13岁。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在《呐喊》的自序里,鲁迅对于这段生活是这么写的,“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所以说,作弊毁一生,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缺乏了这段艰苦生活的磨砺,周树人,还会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位鲁迅先生吗?

鲁迅从少爷变穷小子,竟是因为考试作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