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SP35mm全画幅大光圈标准镜头怎么样?

过期绿豆沙

品味一支镜头或许需要比15年更长 腾龙新老镜头的大碰撞
91拍照聊相机 2016-05-13 14:27:51


我上篇无意中谈到了职场人生与摄影的交融,接下来的几篇就想把职场的话题也拉到我的摄影议题里面来。


和在外企职场挖到第一桶金的60后老人比起来我算是一个新人,可是同单位里90后的新人相比,我肯定已经太老了,所以现在都以老法师自居。但是与一般老法师不同的是,我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一些职场体验分享给年轻人。


回顾我的职场生涯,从一个小小美工干起,做成一个职业经理人,除了有奋斗的艰辛,还有摄影的乐趣。怎么又会和摄影搅合到一块了呢?还要从下面这支老镜头说起!

不要急,请在看看后面这个镜头的编号。

我想这个有特殊编号的镜头在全世界也只有这么一支。



所以任何职场规则中,第一条还是要跟对人。有了优秀的上司照应,不仅仅日子好过,而且可以真的学到东西。腾龙的两位老上级,青木先生和蔼绅士、处事又有原则、对中国很有感情,老马很严格且雷厉风行。这两位对我至今都有很深的影响。可以说我的行为作风里其实处处藏着两位老上级的影子。

同样,我看了杜拉拉以后是很感同身受的。

这支腾龙72B,我一直在用,上面这图就是2014年夏天时用这个镜头拍的。1:1状态。虽然我手头有佳能百微,有松徕45,可是微距摄影时我头一个想到的还是这支镜头。除了百搭接环通用性超强,它本身优秀的品质历经15年一点没有下降。

看了这个您可能印象还不深,我来给您加强点印象。


上图是目前我手上的这支,大约是2002年买入的另一品牌的400mm F5.6手动对焦款。由于用的机会不多。没有经过任何摔打,一直在干燥柜里屯着。让我们真正跨时代来看看现在的样子。


千万不能用手碰,碰了就成这样。关键是内部的机械结构严重粘连了,手动对焦都有困难。


对比之下,腾龙的老旧技术就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了。对比一下我的腾龙SP 90mm微距,简直同15年前没有任何区别。无论是光学表现,还是机械,还是外观。我也不是说腾龙镜头各个都是如此经得起时间检验。但是,只要是SP系列的就还OK。至少对得起SP, SUPER PERFORMANCE这个词。


看了这些照片,肯定很多人会说我偏心,打压适马。请不要忘了,这些适马镜头都是我自己掏钱买的,该如何说就如何说。适马的镜头我还有一支14mm F2.8,当年用的很多,我自己的评价也很好,可是装到现在的微单上试试,分辨率肯定是跟不上要求了。看来评价任何镜头,第一时间的“最新鲜”版试用报告,要谨慎阅读。也包括我下面写的。请大家提高警惕。我第一时间的试用未必是镜头性能最真实的反映。


为了对比一下,我还多带了一支佳能35mm F/1.4L作为参考。

有人觉得35mm定焦的镜头是一种无用的镜头。可是我始终觉得35mm是摄影人的终极挑战。上面三幅是胶片时代的产物,全部是35mm定焦镜头拍摄的,风景、人物、街拍都能一镜胜任。既然布勒松都钟情于35mm,那么肯定有它的好处。


而我始终认为35mm是一种巨大挑战,我也承认对于35mm焦距,并非本人的强项。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要挑战一下。


先看看这个镜头的真身,在开始按快门。

一抬头,天际中正好掠过一架飞机,少说在7000米开外吧!

放到100%,飞机的结构还是很清楚的。我查了一下,波音737-800翼展35.8米。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个翼展在传感器上成像大约0.179mm。在CMOS上仅仅对应28组像素的位置。要分辨出来,可以说这个镜头已经把传感器的像素给“榨干”了。


EOS5D2,对应的镜头极限分辨率为78线对/mm(达到衍射干扰的临界状态)。要分辨清楚机翼、机身(把对应的0.179mm至少要分成6段,再将每段分成2条黑白线对,每个线对对应0.0298mm),反推分辨率必须达到33.55线对/mm。这个镜头的分辨率至少在这个能力之上。这也超出了目前绝大部分35mm全幅传感器所用的镜头设计标准。


这第一弹,就给了我一个很震撼的结论。

在这里我多表一下:我这台EOS5D2的传感器需要怎样的镜头来和它匹配呢?我简单地计算了一下,达到68线对/mm是理想的极限分辨率(不是衍射极限哦)。计算公式是:分辨率=1/(2X单个像素长度)。


当投射到传感器上的像正好达到68线对/mm时,镜头将和传感器产生衍射干扰。因此将这个数字降低一半,正好符合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绝大部分厂家在给全幅传感器的镜头定设计指标时,一个数值设定为10线对/mm(表达轮廓清晰度);另一个数值设定为30线对/mm(表达细节清晰度)。要是标准制定的太高了,反而产生衍射干扰。


我拿到新镜头很喜欢试一下逆光的。这个镜头在逆光下几乎是没有眩光的鬼影出现的。内部抗反射能力确实比我以前用过的腾龙都要好很多。2000年到2004年之间上市的腾龙镜头我几乎全部用过。确实10年后的SP技术真的大大超越了过去。


腾龙镜头的色彩和我过去用的腾龙差异不大。我印象中腾龙的镜头的色彩表现不算特别出色,也不是特别有个性。这个镜头还是一如既往地保留着。我只好说朴实无华。


但是腾龙并非没有亮点,就像头一次试用腾龙28-300mm那种惊喜感,这个35mm F/1.8还是有惊喜留给我。它是准微距的。没错!接近微距镜头的近摄能力是这支镜头的最最出彩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喜欢这个功能。

不过这个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时候有轻微的渐晕存在。尤其是在一个非常明亮的大背景下。

这种现象,似乎腾龙日本官网发布出来的样照也没有回避,我是自由人,所以自由发表评论。这点我也同样不避讳了。F1.8嘛!又是广角镜头!这点我可以理解!


这个35mm F/1.8是内置防抖组件的,所以第二天我配上1DS MK2再出来试试镜。


几幅夜景拍下来,我觉得真正的好玩还是在微距功能,可能我对微距太有好感了。防抖组件的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觉得镜头内置防抖也好,机身防抖也好,毕竟还不能完全替代三脚架。上面第二张拍的还是有点虚,没有把镜头的分辨率反映出来。


2天试玩结束,依依不舍将镜头交还给了主人。其实人家同期还借给我一支45mm F/1.8。可惜是尼康卡口的,我没有相机可试,只好原封奉还了。其实我内心里更期待45mm这个焦距段,可能更适合我。因为我最喜欢用的镜头就在50-90mm之间。


最后还是要回到职场的话题,其实光有遇到好的领导是没有用的,真正有用的是做个有心人,随时保持学习心态,并且对别人带点发自内心的感谢。


前些天,我遇到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审核,虽然一些部门的头头尽量往外推,但是最后还好老董开了个会,定下了方针。我至少偷偷学了几招,第一,万事还得战略指导战术,老董锐智有远见,服帖,得学;第二,正规企业对付审核,尤其是外方审核,诚实是第一位的;第三,工资社保的计算方法,每年的调整幅度、调整时间、相关政策都偷偷记录了一下。虽然这是人事的事情,可不见得我以后没有用到机会。其他学到的招数就不一一介绍的。验厂顾问可是要收费的哦!


昨晚业余时间拟好文稿。今天发文前临时修改的时候,正在审着呢!我喝杯咖啡,静静等待一次过关!:)


最新消息传来,审核已经过关。心情放松的同时,点击发文。我也期待这支SP35mm镜头能在10年后还是这么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