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女真族和清朝,滿族是同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大金國不梳辮子?

atLOMO

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公曆1635年11月22日),

皇太極發表瞭如下公告:

我國原有之名為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其無知之人稱之為諸申(女真)。夫諸申乃席北(錫伯)超墨爾根之親誼,與我國無涉。此後所有人等稱我國原有之名滿洲,若稱諸申,罪之”。

意思是說:“我們國家原來的名字是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有些無知的人把我們稱作女真,實際上女真是錫伯族超墨爾根的祖先,與我們無關。以後所有人都應該稱呼我們國家的原名滿洲,如果再稱女真,就是有罪”。

歷史的真相只有越接近金國時期的人最清楚,四百年後的滿人和八百年後的我們哪個最清楚,肯定是時代越接近的人越清楚

至於努爾哈赤為什麼把國名叫後金,那是因為金國曾經很輝煌借金國的名字能給自己臉上貼金

。就好比半島地區高麗王朝借高句麗王朝的名字一樣,都是為了達成某種政治目的。

還有為什麼金國女真人不跟清朝時期滿人一樣留一個鼠尾巴辮子,那是因為兩個民族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民族。如果是同一個民族,髮型不會有這麼大變化看看我們漢人在清以前的幾千年裡髮型都差不多

另外金國的文字是類似於漢字的方塊字,而滿文像扭在一起的麻花一樣。

髮型,文字都不一樣的民族會是同一個民族嘛?

元朝時期,金國人都被劃為漢人了,那是因為金國人漢化程度很高,在蒙古人眼裡就是漢人了。當然可能會有一部分金國人跟東北其他民族融合了,最後文明退化,變成明朝時期野蠻的滿人的祖先。清朝最後由於漢化,不在是野蠻民族,這是後話。

只能這樣說,金國女真人是滿人的祖先之一。


那人燈火

1995年9月曾經在河北省承德市舉行了“紀念滿族命名360週年討論會”,這次會議是由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發起的,國內各地的滿學及清史研究學者近90人參加了這次學術會議,就滿學研究領域內的歷史、社會、語言、文學、藝術、民俗等學科的諸多課題,進行了頗有收益的切磋研討。

著名女真文、滿學、清史、蒙古史專家金啟孮先生在在這次會議上有過這樣一段發言:將女真改名滿洲這一件事做為滿洲族(以後簡稱滿族)的一個新的起點,確實值得紀念。這一改稱其影響面之大不僅限於滿族,簡括起來說,這是清太宗皇太極文治上的一件大事。

滿洲族和女真族本是一個民族,在金朝滅亡以後,女真人常借女真族和金朝做為重新統一女真各部和恢復金朝統治的宣傳口號。

元朝末年遼東的鎖火奴和遼陽的兀顏拔魯歡兩次起兵反元,都在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還在劉福通起兵的1351年(至正十一年)的三年以前。他們都自稱大金子孫,但因不久即失敗,沒人注意及之。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起兵自稱大金,並造作祖先傳說出於“佛固倫”(滿語Fe-gurun“故國”即金),當時必是利用女真族和全國做宣傳,利於統一東北的女真各部。鎖火奴也好,兀顏拔魯歡也好,努爾哈赤也好,都談不到有統一中國的大志。

到了皇太極執政時,情形卻不同了,當時東北、內蒙已統一,要進一步經略中原,就要有統一全國的大志,而當時也具備了統一全國的有力的輿論條件。

這些輿論條件是:

1.1634年(明崇禎七年、金天聰八年)十二月,蒙古墨爾根喇嘛帶著嘛哈噶喇像投降。嘛哈噶喇是元朝帝師八思巴為元世祖忽必烈鑄造的佛像,以後元朝歷代皇帝即位前要供奉祂,祂可以說是元朝皇帝和蒙古大汗的象徵。因此,皇太極特在盛京建立了實勝寺,寺中起嘛哈噶喇樓以供奉之,足見重視。

2.1635年(明崇禎八年,金天聰九年)。五月命選翻譯遼、宋、金、元史;六月從林丹汗處得到傳國璽。傳國璽是全中國正統皇帝的重要象徵。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六月得了傳國璽,十月就改了族名。

以上這兩件寶物,就成了皇太極要做全中國皇帝兼蒙古大汗製造輿論的證據。下圖瀋陽實勝寺。

與此相反,金的國號和女真族名反而成為統一全國的障礙。為什麼呢?

1621年(明天啟元年、金天命六年),後金兵攻破遼陽,明朝就停止對北京房山縣金代諸陵的享祀。天啟二年,又盡毀金代諸陵,斷絕水脈,剝案山之皮以壞風水。三年,又在金陵廢墟上建關帝廟以鎮壓之。這雖是出於魏忠賢的命令,但從中可以看出漢人對金和女真舊怨之深,深怕其後裔再統一中國。下圖北京房山金陵遺址。

對這件事太宗皇太極曾一再解釋,如致祖大壽書中即曾說“我兵至北京,諄諄致書,欲圖和好。爾國君臣惟以宋朝故事為鑑,亦無一言復我。爾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孫,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若繼承女真族再建一個金朝,充其量不過半壁江山。所以繼金,遠不如標榜繼明和繼元。我們可以看出清太宗曾用政治力量,硬說自己不是女真族,因為女真族稱容易在漢人中引起對“靖康之役”的舊怨。改稱“滿洲”,一說出於曼殊師利,“曼殊”即“文殊”,使崇信佛教的漢、蒙、藏三大民族,反而都有好感。

金國梳辮子麼?

梳理幾條歷史記載:

1.《北風揚沙錄》:“人留辮髮與契丹異(契丹為髡髮),耳垂金環,留顱後發,以色絲系之”。2.《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一引楊汝翼《順昌破敵錄》:“(宋軍)但見禿頭辮髮者,悉皆殲之”。

3.《三朝北盟會編》卷三載:“(金人)婦人辮盤髻,男子辮髮垂後,耳垂金銀,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金為飾”。

4.《建炎德安守禦錄》載:“皆剃頭辮髮,作金人裝束”。


鄧海春




這是我們家的家譜,我們這支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後裔,原籍山西大同府雲內州,金滅國之後祖先隱姓埋名躲過蒙古人追殺,後來先祖完佩追隨朱元璋打仗,趕跑了蒙古人,因征戰有功,明太祖朱元璋封完佩為女真將軍,賜“節略”一份(“節略”中除明示先祖戰功外,同時提及“完氏始祖為完顏阿骨打”後裔之說,此“節略”世代存傳,一直視為族寶密藏),遷肥始祖完貴公承襲昭信校尉,世襲罔替,於合肥東鄉軍墾屯田定居,遂世代相傳,生息繁衍,派生出安徽肥東,河南鹿邑兩大完顏氏族人。一直到新中國建國之後文革結束,1983年我們家族才向政府申請恢復了完顏姓氏。之前元,明,清,民國時期祖先怕遭迫害,一直都姓完,對外稱漢人。申請恢復完顏姓氏以後民族登記是滿族。

愛新覺羅家搞的後金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和金國並沒什麼關係,打著幌子為了師出有名而已,雖然八旗裡也有東北那邊姓完顏的被編入鑲黃旗,但金朝和清朝完全不搭噶。

女真族和滿族是又什麼關係呢?就像漢族和中華民族的關係一樣。最初努爾哈赤建立的滿洲更像是一個政黨,滿州人以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人群為主體,同時還兼併了該地區的其它一些少數民族群體,逐步發展成滿族。但是像我們家族這種自金朝開始就早已全盤漢化(金國建國後短短30多年完顏姓女真貴族就通過大量任用漢人官員,學習漢文化,主動實現了全盤漢化)的女真族後裔在清朝時期也被統治者當做漢人看待。

完顏女真自黑水靺鞨而來,被契丹統治者稱為“女真”,此後史料中就一直稱他們為女真人。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習射獵弓馬之道,戰鬥力極為強悍,因受到契丹統治者壓迫,後來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展開反遼大起義,最終與北宋聯合滅遼。這段歷史如果讀過《兩宋風雲》的話應該都瞭解。這一時期的女真族,是真正的女真族,他們就是黑水靺鞨的後代。但是滅亡北宋後,大批生活在猛安謀剋制度下的女真人奉命遷入中原地區,長期與漢、契丹等民族雜居通婚,最後和歷史上其他少數民族一樣,被漢族同化了。

最新研究表明愛新覺羅氏先祖發源於西伯利亞通古斯河一帶,並不是宋遼時期的女真部。建州女真是後遷到中國東北的,具體年代不祥。有文字記載的是在明初。建州女真所用的滿語屬通古斯語系,滿文是仿蒙古文,蒙文是突厥系文字。而完顏女真用的是女真文,是仿的漢字。在明末清初時,女真文和滿文是同時存在的,從語言文字就能看出這是兩個豪無沾邊的兩個民族,卻因中原人的不瞭解,錯把兩個民族都說成是女真。從髮式服裝上看,兩者差別也非常大,完顏女真是豎發,建州女真是留辯子的。要說關係遠近,建州女真到是和蒙古更近些,和完顏女真只是中原人錯叫其名,努爾哈赤以錯就錯而已。並無實質上的繼承關係。但是最終東北地區的幾個民族都被融合成了現在的滿族。


STARS85360554

來看一下歷史時間線吧!

女真族是一個民族。這個民族的人,起源很早,就不說了,說一下輝煌時期吧。最輝煌的時候就是在宋朝的時候,女真族人創立了金國,打仗非常猛,把契丹人創建的遼國都給滅了。

遼國滅了以後,金人的好日子也沒過多長時間。不管是當時的大宋抑或是金朝,誰都沒想到有個成吉思汗冒了出來。

成吉思汗是誰大家都知道吧?那是戰神一般的人物,出現後,什麼金人、宋人,都給收拾了。大宋和金朝也由此滅亡。

金朝滅亡後,女真族人也漸漸沒落下來。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大部分的女真族人和漢人以及其他民族都慢慢的融合,只有黑龍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等一些散居的女真族人延續下來。

到了明初的時候,女真族基本上分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這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建州女真的首領。後來努爾哈赤創建了“後金”政權。

所以,很多人以為清朝是女真族人創建的,或者說是金朝的後續,大抵都是因為努爾哈赤這個人。但細究起來,努爾哈赤創建大清了嗎?沒有!他只是為清軍入關做了個鋪墊。

努爾哈赤死後,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皇太極即位以後,改國號為“大清”,並說:我們國家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一些不太瞭解事實情況的人稱呼我們為女真,女真之名實則和我國無關,以後我們就叫滿洲吧。(《清太宗實錄》有記載)自此以後,“滿洲”這個民族就固定下來並一直使用,直到現在,滿族人還將這一天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誕生日,稱為“頒金節”。

由於早期的女真族和其他民族交織的比較深,故滿族創建時所說的族人,並非全是純正女真族人,還有一部分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所以嚴格來說,大清是滿族創建的,但卻是源於女真族。這看上去有些矛盾,但卻又不矛盾。

還有一說,努爾哈赤根本不是女真族人,而是為了鞏固政權,冒用女真族人,以便名正言順。政治家的那些手段,你們懂得。

再說說辮子的問題。上面說到了,辮子是滿族旗人的特色,既然滿族是大清創建的,那金朝的人為什麼要有辮子呢?


第一節歷史課

嚴格意義上說滿族和女真是同一個民族是極其籠統的說法:構成滿族主體部分的是女真後裔,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女真是滿族的祖先,但兩者並不能簡單劃等號,就像爺爺和孫子不能視為同一個人一樣——滿族和女真有血統上的親緣繼承關係,但並不是同一個民族。

事實上創建金國的女真完顏部在蒙古滅金後要麼死於元軍的屠殺,要麼改名換姓融入中原漢族,今天漢族中姓蘇、顏、符、汪、王、院、完、顧、苑、銀等姓氏的人中有一部分即是當年改了漢姓的完顏家族後裔,可以說完顏後裔和滿族並沒多大關聯。不僅完顏家族如此,當初金國全盛時期入主中原的女真部族大多漢化,只有留在東北老家的部族還基本保持著女真民族特色。

明代女真人按其地理位置和社會發展程度,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明稱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分佈在撫順以東,以渾河流域為中心,東達長白山東麓和北麓,南抵鴨綠江邊。海西女真分佈於開原邊外,輝發河流域,北至松花江中游大轉彎處。東海女真分佈於建州、海西女真以東和以北地區,大體從松花江中游以下,迄黑龍江流域,東達海岸。在社會經濟長足發展的情況下,女真人從狩獵和遊牧走向了定居,其經濟也從過去的狩獵經濟,轉為主要從事農業,輔之以狩獵和採集。從社會形態和階級關係上看,已經出現了奴隸主和奴隸階級,清人福格在《聽雨叢談》中說:“滿洲有稼穡,有城堡世居之民”,“數十巨族,則各踞城寨,小族亦自主屯堡,互相雄長,各臣其民,均有城廓。土著習射獵,知稼穡”。明王朝在廣大的女真地區設立了遼東都司和奴兒干都司兩大行政區域:遼東都司主要管轄明朝在遼東的駐軍和歸附明王朝的女真各部;奴兒干都司則管轄那些雖然也對明朝稱臣納貢,但平時關係相對疏離的女真部族。

滿族的主體是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部,生活在遼東都司轄區,是接受明朝世襲爵位的遼東女真部族之一——努爾哈赤起兵前愛新覺羅家族是明朝世襲的建州左衛都督,他本人曾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侍從,除母語外,還通曉漢語和蒙語,常至撫順關馬市與漢人、蒙古人進行貿易活動。建州女真由於靠近漢人聚居地,大量耕牛、鐵製農具被引進,極大促進了建州部的農業發展,從經濟體系上看建州女真在崛起之初是漁獵、遊牧和農耕三種經濟生活模式兼而有之。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日益擴張——不僅女真各部全都臣服於這個政權,而且越來越多的蒙古部落以及遼東關外的土生漢人也歸附了這個政權。《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先就是世居遼東的漢人,後在努爾哈赤征服遼東的過程中淪為女真人的包衣,隸屬正白旗。皇太極繼位後為更好地管理歸順自己的蒙古人和漢人,仿照努爾哈赤時代的八旗制度編制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於是形成了旗人這一概念。

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公曆1635年11月22日)皇太極發表瞭如下公告:“我國原有之名為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其無知之人稱之為諸申(女真)。夫諸申乃席北(錫伯)超墨爾根之親誼,與我國無涉。此後所有人等稱我國原有之名滿洲,若稱諸申,罪之”。由此皇太極改大汗名號為皇帝,改後金國號為清,改女真族名為滿洲,然而此時的滿洲族已不僅僅只是由女真後裔組成的,而是以建州女真為核心融合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以及編入八旗的蒙古人、漢人,還包括部分被滿洲擄掠來的朝鮮人形成的新民族。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女真人,是滿族的先祖,卻不是簡單粗暴那種。女真,是單一的民族。滿族是個大雜燴,其中有女真,蒙古,漢人,組成滿族。女真,和滿族相差甚遠。女真剛進中原時,還處在原始氐族社會到奴隸社會進化階段,沒有文字,純粹的蠻族,滅遼,滅北宋後,迅速漢化,跑步進入高度發達的封建社會。而滿族一開始就封建化,努爾哈赤的祖先是大明王朝的建洲守衛,土司,世受國恩。努爾哈赤本人在李成梁手下當兵,通曉漢文,會寫漢字,能看懂三國演義,而且滿族建立的大清制度建設完全繼承明朝制度,除了生活習慣上,早年剃個鼠尾辮子,醜死極了。多爾袞強行要漢人剃髮,殘暴說,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激化矛盾,引起漢人強烈反抗,揚洲十日,嘉定三屠,漢人損失慘重,最後殘酷鎮壓下去。五千年文明毀殆,漢人頭次徹底被玩壞,成為名付其實的奴隸,痛哉。


醉劍書

女真族起源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現在7世紀。《金史》是這樣記述女真族的起源的:

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裡。在唐朝貞觀年間,因氏族離散,年逾 60的函普,從高麗舊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麗,只有保活裡隨他出來。走到完顏部時,正巧碰上人們互爭財物,械鬥不已,函普出面調停,平息了事態。作為酬謝,完顏部送給了他一頭青牛。為了在這裡站穩腳跟,他又用這頭青牛作為聘禮,和完顏部的一個60歲老婦人的女兒結了婚,婚後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們理所當然地就成了完顏部人。

完顏部居住在鴨綠江上游及圖們江流域,女真族是由這一帶的朱裡真人組成的,與採集珍珠的居民有關。

遼代女真族分佈範圍較廣:南起鴨綠江、長白山一帶,北至黑龍江中游,東抵日本海。居於鹹州(今遼寧開原)東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間,以輝發河流域為中心的稱之為“回跋”(回霸);居於松花江以北、寧江州(今吉林夫餘石頭城子)東北,直至黑龍江中下游的稱之為“生女真”;居烏蘇里江以東而近東海 (日本海)的稱之為“東海女真”。

女真中最強大的完顏部,又分12部,以部為氏。

函普的後人,擔負了統一女真各部的重任。綏可時期,已定居安出虎水(黑龍江阿什河流域),種植五穀,製造舟車,建築房屋,學會了燒炭和鍊鐵。烏古迪時期,史稱“自景祖(烏古迪)以來,兩世四主,志業相因,卒定離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烏古(辶西)奠定的基礎,為他的後人所繼承和發展。

女真族的強大,引起遼王朝的不安。不僅派重兵防禦,大遼皇帝還年年東巡。遼國每年要向女真族徵收貢馬萬匹,契丹貴族強買女真族的北珠、人參、生金、松實、白附子、蜜蠟、麻布,他們還隨意強搶、毆打女真人。遼國和契丹貴族的殘暴,自然也引起了女真人的不滿、憤怒和反抗。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不僅統一了女真各部,形成一個民族共同體,發展了本民族的經濟文化,壯大了武裝力量,還領導了當時東北的漢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韋族、鐵驪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遼的武裝鬥爭。他生前還和南宋王朝達成協議,南北夾攻遼軍,協助南宋收回燕雲十六州。宋、金間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頻繁。

阿骨打在繁忙的戰爭年代,仍很注意農業生產,對黑龍江流域的手工業和商業也做了不少努力。在他生前還創制了女真文字。1125年,宋金聯合攻滅遼國。後來,宋、金雙方締約,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形成新的南北對峙。崛起於白山黑水的金國,擁有了北部中國的廣大版圖。

女真族不僅有本民族的語言,還有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個叫完顏希尹創制的,他仿照漢字楷書,參照契丹文而創制了女真大字。後來,又頒行一種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漢字的偏旁創制而成。這種女真小字流行很廣。流傳至今的女真文已經不多,吉林扶余縣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勝陀頌碑》,是目前最為珍貴的女真文實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凡是在女真族地區任職的文武官員,晉京朝見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書寫。在中國文字史上,女真文字和契丹文字一樣,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女真貴族不僅以儒家思想治理國家,還自覺用它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在元代,松花江和黑龍江下游,稱之為混同江,元朝在這裡設立桃溫、胡裡改、斡朵憐、脫斡鄰、荸苦江5個萬戶府;又在黑龍江口特林地方設東征元帥府,在烏蘇里江流域設阿速古千戶所,在濱海地區設鯨海千戶所,在黑龍江下游設兀者野人、乞列迷萬戶府。一般情況是,萬戶府下有千戶所,千戶所下又有百戶所。這些女真部落,“各仍舊俗,無市並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組。明初,依照分佈區域,把女真族劃作三大集團,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努爾哈赤與清朝

清太祖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生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在位時間是,是明朝末年我國東北少數民族,女真族的傑出首領,他作戰非常勇敢,也很有謀略,不久就征服了鄰近的幾個部族,並且吞併了女真族的其它部落,在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建立國家,定國號為金,歷史上稱為後金,從此,他就公開與明朝為敵了。

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在明末入關,從李自成手上取得政權,得成大業,正式以清朝統治中國。

女真族和滿族是一個民族;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直到今天,滿族的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仍遙遙領先國內其他民族。官員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較高,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而且祖業較為豐厚。但是清亡後直至今日滿人的心理可以說比較消極,由於他們的地位依然是中產階級為主,從而也多少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的消極心理。

滿族人消極心態的表現就是從事文藝和商業的比較多。很多文藝界的明星尤其那些國學大師們多為滿族人,在知名人物中滿族人恐怕會佔去一半,這和其民族人口比例明顯失調。包括港臺的很多富商也都是八旗後裔,國內滿族企業家更是多不勝數,但是一般情況下它們都不會主動提起自己的民族身份,不過生了孩子派出所要是誤填寫了漢族,他們倒是死活也會更改過來。在河北北部,北京、東北等滿族聚居區,滿族人作為國家官員的也是多得很,按相對本族人口的百分比來說是要超過漢族人的。在南方中層幹部中也有很多,他們基本上都是林彪的第四野戰軍中近十萬滿族軍人的後代而留在了南方。現在,滿族作為一個民族,其整體的社會早已蕩然無存,母國滿洲早已消失變成了東北,這一點和以色列建國以前的猶太人非常類似。但是如果說滿族作為一個民族會消失於漢族的話,原來我也有這樣的想法,現在看來,不過是漢族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歷史上的滿洲人幾起幾落,在他們低潮的時候,滿人(女真人)很會通過隱身於其他大民族中來保存自己的實力,但是滿洲人心底的民族意識之強烈,是很多少數民族不能比擬的。有一些漢族人,嘴上都是十足的愛國者,包括很多在這裡喜歡拜訪美國人祖上的人,但是一有機會,都要削尖了腦袋去當美國的八等公民。但滿族人卻恰恰相反,對於漢族對清代和滿族的不公正看法,他們一般不會過多的辯解什麼,更不會用髒話來罵人,但是在生活中遇到涉及滿族利益和有利於滿族發展的事情,真正的滿人是不會放過的。


我想要你笑

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滿族是女真族的後裔,清朝的前身是後金國,被認為是金國的再生,這在教科書是明白無誤鐵板釘釘的說法,可是當我們認真思考就會發現存在著巨大差異,金國皇族姓氏完顏和後面的愛新覺羅感覺根本是兩個民族的姓氏,滿族的民族起源傳說又在直接就把傳統意義上的前身女真給拋到九霄雲外,滿族的文字更是在17世紀結合蒙文創造出來的圈圈點點和金國的方塊字迥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一提到清朝就聯繫到辮子和晚清的腐敗無能,可是早在清朝入關幾百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已經入主中原,可是印象中金國無論是否強制金國統治區漢族剃髮梳辮易服還是金國統治者似乎女真族的髮飾和清朝滿族的髮飾完全是兩個世界,那麼究竟教科書告訴我們女真族是滿族祖先,後金,清朝和金國是同一個民族建立的,還是他們根本就是兩個民族,完全不能劃等號的兩個概念?

這種髮型不能簡單的叫做"留辮子\

人生如夢zhw

真正的女真族已經被蒙古人給滅族滅種了!清朝的滿族不過是跟原本的女真族生活在同一個地方而已,從血統上來看應該是蒙古人的一個分支,然後在女真人巔峰的時候被掠奪成為奴隸,他們的後代跟女真人雜居,有部分人也有點女真人的血統,沾染了部分女真人的文化,情理上屬於母系女真人。

由於金國曾將蒙古人的先祖阿巴亥汗釘死在木驢之上,阿把亥汗在臨死前曾賭咒,只要還有一個蒙古人的子孫,就得殺死所有金狗給他報仇!(這是成吉思汗的原話)所以,成吉思汗對待金國人,只有屍體,沒有俘虜。蒙古人所到一處本身就是斬盡殺絕,更別說是一個被寫到祖訓裡的負有血海深仇的敵人。所以,在蒙古帝國統治時期,整個女真族人以及其有關聯的後裔全部被屠戮殆盡。

唯獨剩下的女真種群只會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蒙古裔的女真人,他們是女真人搶來的蒙古女人所生,在血統上屬於蒙古人與女真人共同的後裔,在蒙古人復仇的時候可以被放過,其他民族通婚的後裔絕對活不了,但是這類人往往又被同化掉了。所以,從根本上就已經否決了還有女真人存在的可能。那麼滿清自然就不會是女真的後代。

其次,假如還存在女真人,那麼被蒙古人滅族滅種也是個血海深仇,努爾哈赤掌政後怎麼可能不報仇?尤其是在康熙時期,清朝完全有可以將蒙古族人滅掉的實力。


優己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不可能因為髮型的不同就簡單是說民族的同一性。直接回答的話,他們應該是一個民族,如果需要考證我覺得比較費勁,史料很多,但又殘缺不全,論證起來很麻煩。正史已經可以確定他們就是一個民族,只是執政部落不同而已。簡單的舉例說一下吧,可能不準確,自己的小觀點,不喜略過或屏蔽就行了。女真或者後來的滿族是一個民族,這毋庸置疑,但是女真人開始出現在歷史史料記載時就不是一個大一統的民族,他們更類似於美洲的印第安人,以部落為基本聚集方式,以部落聯盟為政權存在方式。開始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形式,後期某一個部落或者部落聯盟機緣巧合(其實和當時大一統的國家政權對待他們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遼對阿骨打部落,李成梁家族或者說明朝對愛新覺羅部落)逐漸強大起來,整合了整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或者歷史條件下逐漸形成了統一併最終建立帝制政權。這些東西看上去跟提問的問題沒有聯繫,其實是提問的問題的基礎。古代民族中,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文化、人文背景也不近相同,女真人粗分生女真、熟女真和野女真(這是漢人或者遼人的叫法,女真內部是按照部落或者部落聯盟分的)。以明朝為例,熟女真基本上處在明朝有效統治之下,甚至與漢人雜居,逐漸接受了一部分漢民族文化,那麼服裝、髮飾受到當時漢民族影響;生女真雖然也是農耕文化並且表面上接受明朝統治,但幾乎不會與漢族流官發生交際,甚至有時會對靠近居住的漢人或熟女真進行有計劃的搶劫掠奪甚至屠戮,漢民族因受地理環境及軍事後勤和科技的限制,不能對生女真進行有效統治,因此生女真的文化語言服裝髮飾保留著自己獨有的特點,與熟女真也不盡相同;野女真在遠離政權統治的地區活動,甚至離開了生女真的活動區域,還沒有進入農耕文化,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特性,正史中往往定義為“不服王化,蠻夷之人”,所以野女真一詞本身帶有一定貶義。每個女真部落在“大一統”之前都保留著自己的圖騰、服裝和髮飾,我們在看美國電影時也會看到每個印第安部落的服裝髮飾也不一樣,道理是相同的。所以不能以留不留辮子來確定金、女真和清朝是否是一個民族。滿族人入關之前與入關之後,以及清朝統治初期中期和後期的辮子形狀都是不一樣的,清朝初期辮子叫做“金錢鼠尾”,全頭是光的,只保留後腦頂部一個金錢大小的頭髮,結辯也是“鼠尾”大小,這與滿族的圖騰崇拜和狩獵行軍活動的需要而留的,後期與漢族逐漸融合,慢慢的形成清後期的以耳朵上部為基準線的整個後腦裡頭頂都是頭髮的“大辮子”。還有一個原因,一個民族歷經千年存續,會在發展過程中以各種形式融合其他民族,比如漢族,當下的漢族至少融合了數十個少數民族在裡面。歷史上曾經盛極一時的一些少數民族比如氐族、鮮卑等“消失”了的民族,都被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融合了,不可能全部整個民族的人口都死亡了。女真在歷經北宋、南宋、元、明一直到清,逐漸融合、吞併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口也是正常的,像契丹人、奚人等少數民族甚至包括一部分漢族人,在政權消亡後選擇依附也好、被擄掠為奴隸也好、雜居同化也好,各種原因的融合在女真族內,在融合過程中對女真文化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服裝和髮飾的發展。服裝、髮飾本身在歷史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原因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漢族,今天我們的髮飾,是鴉片戰爭以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改變了,那麼不能說我們漢族在存續過程中融合了一些少數民族或者改變了服裝髮飾就不是一個漢族了,民族其實並沒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