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凉州唱新曲——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纪实

微风拂来,湖畔柳枝轻轻摇曳;碧波轻漾,亲水栈道上飘出歌声串串。

行走在夏日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天马湖畔,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之中,芦苇丛丛、飞燕轻点,让前来休闲纳凉的市民赞不绝口。而谁能想得到,就是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干枯的排污渠。天马湖的美丽嬗变,正是凉州区全面落实河湖管理责任,加快水生态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建章立制 多举措完善管理体系

凉州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境内主要有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等8条较大河流和部分沟道,河道全长468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8.95亿立方米,均属石羊河支流。

为了推动区内河沟道管护规范化发展,2017年,凉州区在全省率先印发《凉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构建了以区域与流域相结合,部门与乡镇、村相协同“作战”的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使辖区内所有河沟道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出台了《凉州区河长制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等8项制度,完善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河湖管护机制,并将乡镇河长履职情况纳入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为河长制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地制度机制保障。 目前,全区严格落实“双河长”工作机制,共设立区级总河长2名、河长8名。全县37个乡镇均出台了乡镇河长制工作方案,设立乡镇河长72名、村级河长384名,聘请36名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实现了对区内所有河湖、洪水沟道的管理监督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了8条河流“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并设置省级河长公示牌3块、市级河长公示牌7块,区级河长公示牌52块、乡镇村级河长公示牌185块。

综合施策 多部门强化责任落实 

为了确保河长制推进落实见效,凉州区河长办明确了涉河违法违规行为处置流程,并建立销号整改机制,确保河湖水环境治理有力有序推进。区上强化了河湖管护机制创新,水务、环保、国土等行业主管从水源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河湖排污口整治、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和依法查处破坏河湖生态环境行为等方面入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实现了对河湖“点”上工作的有效监管。

坚持动态巡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区、镇、村三级河长对各自责任河湖认真巡查,牵头督促整治河湖环境问题。严格落实乡镇和村级属地监管责任,由配备的河道专管员、巡查员和保洁员对管辖范围内的河湖实施常态化的巡查、保洁和整治工作,实现了对河湖“面”上工作的全面落实。

坚持“周二巡查,周三汇总,周四移交”制度,由区水务局牵头安排基层水管处所职工强化河湖环境巡查管理,对发现的问题统一汇总移交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整治,确保河湖生态环境问题发现一起,及时整治一起,实现了对河湖上下游之间“线”上工作的实时管护。

聚焦问题 多层面推动河湖治理

凉州区围绕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深入开展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河湖水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聚焦河道管理突出问题,对河道非法采石采砂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督促采砂企业作业及时恢复河道原状,并对仅有的2家石料场进行了清理规范。

组织环保、建设、水务等有关部门开展扎子沟地表水断面水质总磷浓度超标专项整治,通过全面排查整治,监测断面总磷浓度明显下降。集中对河渠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泉源地带、河边林地、河滩荒地等范围内的生产生活垃圾、废旧地膜和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共处置影响河湖水环境事项165件,拆除非法建筑7座,清理河道垃圾327吨。积极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完成禁养区划定工作,确保了养殖污水不流入河湖。

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46万亩,化肥使用量同比下降5%。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23个,建立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14个,2017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到35.6%、40%,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4.2%。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目前,全区今年完成无水清淤178.21万立方米,水力清淤83.78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7273.13万元。同时,在9个水源地实施凉州区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建设项目工程,投入资金657万元,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计划于今年8月底前全面完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凉州区各级各部门始终把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治水与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工作相融合,共同推动全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如今,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千年古城重新呈现,一曲曲人水和谐的凉州新曲正在戈壁绿洲传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