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

在很多固原老人的记忆中,固原古城墙是多么的高大巍峨。我的爷爷曾经说:“如果固原古城墙没有被拆,它的名不在比现在山西平遥的古城墙之下。只可惜在解放后到文革期间它的城砖都拆除了,用于修建地下的防空洞了。”


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在我小的时候,能看到的固原城墙基本上都是残缺不全的土墙,那时候还经常爬在上面玩耍,如今距离我在城墙上玩耍的时候已经过了将近30年,固原的城墙也越发变得稀少,我不知道它的路在何方,会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最终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翻开史书,古人形象地评价其地理位置说: “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我国近代西北最早的一条公路干线——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就从这里通过。

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固原古城建于何时,已鲜为人知。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以后曾多次修葺。北周天和四年(569)正月,新筑原州城(固原城)。这是脱开原高平古城的空间扩大增筑后的一处新城,原高平城就成为新筑城的内城。

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从此,固原城就有内城和外城的格局。明代的固原,是明朝政府在西北边境地带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也是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固原城也成为西北重镇。景泰三年(1450)修葺内城。成化五年(1469)增筑内城。弘治十五年(1502)三边总督秦筑外关城。万历三年(1575)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给外城以砖。
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从此,固原城的最后格局和型制基本奠定。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外城:周围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东城门三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两道:安边门、保宁门;南城门四道,万历时建,冠名者两道:镇秦门、镇夷门;西城门两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一道:威远门;北城门一道,万历时建,曰靖朔门。

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固原博物馆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历史缩影,现在,固原外城的西北角保存完好,可以一睹固原城的巍峨与风姿。今年五一期间,再次路过固原,有机会再一次目睹了现存的固原古城墙。我看到的古城墙不是被保护起来,而是渐渐被人遗忘。看着一幢幢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古城墙已经被时代遗忘,它已破旧不堪,它的身边到处是垃圾和人类的排泄物,仅存的一段墙体不少地方已经有长长的裂纹,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现在的固原古城墙最完整的一段莫过于城西北角,这里因为当时依城墙建立固原看守所,所以避免了被拆除的厄运。这里完整的保存着大约150米的城墙,算上没有砖包的一段墙体,总的长度约有400米左右,在这段城墙中还有两座城门:和平门、靖朔门。在城墙西侧还有大约100米以上的护城河遗迹,护城河的宽度大约有8米左右,有的地方还有护岸的青砖遗留。

因为有了这个看守所,这段古城墙才躲过被拆的厄运,回忆都是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