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這位後人成為朱德的貴人,晚年當了著名的短命總理

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兒子們都沒有當很大的官,唯一有名氣的是他的一個曾外孫女,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張愛玲。不過,李家家大業大,子弟眾多,李鴻章的一個侄子後來倒是成就不小。

這就是李經羲了。話說,1915年袁世凱稱帝,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要大封功臣,有四個人袁世凱卻不敢封他們官,因為官職已經無法用來彰顯他們的身份了。

李鴻章的這位後人成為朱德的貴人,晚年當了著名的短命總理

(李鴻章和他的家族子弟們)

於是,袁世凱封他們為“嵩山四友”。這四個人有後來的民國總統徐世昌,還有李經羲。所謂“嵩山四友”,那意思就是說,袁世凱這個大總統都不敢以他們為臣了,而只能以他們為友。

可見李經羲當年的身價。這首先當然是因為他的二伯是李鴻章,其次,李經羲本人也當了很大的官。1909年,李經羲擔任雲貴總督,這可是當時舉足輕重的封疆大吏呀,一個人管幾個省,比現在的省委書記可厲害多了。

李鴻章的這位後人成為朱德的貴人,晚年當了著名的短命總理

(李經羲)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1909年距清朝滅亡也沒幾年了。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是氣息奄奄。因此,李經羲是大清帝國最後一位雲貴總督。

不得不提的是,在此期間,李經羲做了兩件大好事。其一是創辦了雲南講武堂,為近代中國培養了大批革命人才。其二是一手帶出了未來共和國一位開國元帥。1909年,朱德千里迢迢從四川家鄉一路走到昆明,要報考講武堂。

李鴻章的這位後人成為朱德的貴人,晚年當了著名的短命總理

(雲南講武堂走出的滇軍名將朱德)

可是,一來他已錯過了報考期,二來講武堂也不收外省的學生。所以學校不要他。說來也巧,恰好此時李經羲到講武堂巡視,覺得朱德是個人才,就破格錄取了。後來,朱德多次提起李經羲的知遇之恩。

1917年5月,李經羲被黎元洪任命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客觀地說,李經羲是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爭的漁翁得利者。可惜好景不長,他只當了不到一週的總理,就被趕下了臺,是民國著名的短命總理。雖然短命吧,李經羲總算趕上了二伯。1925年,李經羲病逝於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