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903134942

根据2017年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整体高考录取情况,录取率第一的是浙江,录取率高达93.79%;而录取率最低的是广东,录取率仍有81%。现今想进高校读书就是那么容易,所以知道大学生为何会让人感觉不值钱了?



另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造成大学生感觉自己不值钱,那就是1.大学生自我预期心理上的落差,2.大学教育所培养出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上的落差。 这两者都会使得大家感觉大学生不值钱,难找工作,并为此感到担忧。

中国现正处于从劳力密集转型为技术密集社会的阶段,市场上所需要的是大量技术专业人才,是以专业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自然高涨,很抢手,基本上很少会出现求职无门的状况。

但由于距离下一资本密集阶段还有段距离,是以仅有少量高素质(薪资待遇较高)之服务、销售、企划类人才方面的职缺,而需要大量低薪资的服务从业人员,所以对大学所培养出来的“自视较高,然欠缺实际专业技术”之人才需求并不高。 所以市场上便出现了三种落差的现象:

1.需要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之职缺招人不易,因为大学所教授多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所以大多大学毕业生并不具备市场所注重之实用性专业技术;

2.低薪资服务产业招人困难,因为大学毕业生瞧不上,不愿意委屈自己;

3.高薪资服务、销售、企划类职缺特别抢手,因为大学毕业生都想找这类工作,然由于中国当前阶段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不大,职缺较少。

总之,目前的状况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市场需求不大,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人才类型大学毕业生或没技术,或不愿意屈就,是以便容易产生大学生找不到心仪工作而长期啃老待业,以致于人们会普遍感觉大学生难找工作而不值钱了……。


李霁之

大学生是不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首先,大学生本身和「值钱」这回事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大学生本身是国家教育体制下筛选出来的应试小能手,他们本身可能在某一学科方面很优秀,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生产能力有多么的优秀。


通常我们讲「值钱」是说这个人的“经济价值”,而“经济价值”的背后是指以下能力:

  1. 学习能力,不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决定了这个人的生存能力。有许多大学生步入职场后,由于学习能力较差,导致与社会企业脱节,甚至陷入自己的象牙塔逻辑;

  2. 职场能力,协调能力包括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三项能力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是具有非常大的含金量,具备管理能力说明你就具备了潜在的领导特质,可以做管培生;具备沟通能力可以去做前台客服或销售,甚至是大客户方向;具备组织能力可以做活动执行或策划。总之,这一切的背后,是自我启发和潜能激励的结晶,它会催生并激发你很多潜在优势;

  3. 生存能力

    ,更准确的说,生存能力就是生活能力,它反映了一个大学生在顺境与逆境之间的心态历练与角色转变,更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抗压能力究竟有多强?是否可以及时地适应不同的职场环境?是否可以适应高低不等的职场身份?它们都在时刻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与社会适应的能力。

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个问题,大学生究竟是不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我认为如果仅仅以「学历」为标准去判定,那大学生确实越来越不值钱了,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仅仅是证明你曾经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与学习结果,它不能证明你在社会和职场中的学习能力、职场能力、生存能力。


总结

不论在何处,学习永远都是无止尽的,大学生仅仅是一个身份标签,在「社会大学」中你终究会发现你有学不完的东西,如果你想在大学里完成「社会大学」的课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学着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了解自己,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让自己的优势与兴趣称为成就事业的一部分,那就已经很成功了。


李嫑嫑

提到六月,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考。如今,2016年的高考如同往年一样,在全国人轰轰烈烈的簇拥下,近千万学子走进考场,然后走出考场,有人满脸喜悦,必然有人满目愁容。而我们不关心成绩,更关心这帮准大学生的未来。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是40年,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路攀升,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迎来一个不理性的小高峰后,至1983年开始有了理性的增加,2008年达到报考人数顶峰1050万人,然后出现了参加高考人数的轻度下降。

反观高考录取人数,也就是能够上大学的人数,从1977年开始就直线增加。

另一个数据显示,随着报考人数总体下降,而录取人数逐渐增多,高考录取率同样是一路攀升,2014年,高考录取率有了轻微下降,约2个百分点,也是近9年来首次下降。

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是,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应届生的薪资水平一年比一年少。参考同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3945元,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3726元。

有意思的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虽然都是按照专业统计数据,不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就业趋势:一是就业率直接秒杀本科生;二是平均起薪虽然比本科生稍微低一些,但是工作5个月后,薪水再次秒杀本科生。

现实的感受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出去买个奶茶,排队的几乎都是本科生,用「搬砖青年」来形容一个毕业大学生绝对不是贬低,而是褒扬,因为搬砖的工人薪水可以秒杀一火车的大学生。

有人得出结论:「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呢?

01

你的能力不一定比别人差,但如果别人有「名校光环」而你没有的话,在旁人的视野里,你就「矮了一点」。中国高校有两大工程:211和985,中国人的价值观认为,凡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就业方面,但凡好一点你的职业,任职资格里总会出现211、985优先。

这种简单的比较无形中给不少普通高校的学生带来压力,甚至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非211或者985大学不上,如果考不上,那就复读!

高中三年,硬生生念成四年、五年乃至六年。

02

1983年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不会打网络游戏,不只是那个时代还没有网络,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都要有一身专业扎实的硬功夫。

今天的大学生,宿舍里打游戏,课堂上玩手机,考试前谈论读书无用,工作时抱怨学校传道受业不精。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一个个黑眼圈,哪里有点年轻人的该有的样子。

03

在越来越多选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是看到了出国的机会,报名参加如美国高考等国际考试,大学直接出国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了中国高考,但是他们也选择了国外的高校,因为中国高考的严肃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肯定,很多国外的大学愿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可以为中国考生敞开大门。

能出国读书,是大多数学生的梦。

04

如果不能去自己喜欢的大学读书,或者读了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怎么破?今天这个时代,高考不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很多同学“聪明”,学校知名度不够,实力来凑,在大学期间去报考一些高含金量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一级建筑师等。用来找工作真是极好的。

问题是,很多高含金量的证书并不一定需要高学历,只要你肯学,起点低并不是短板。随着国家取消没用的证书越来越多,能活下来的证书都受追捧,只要考到一张含金量的证书,找个工作很轻松,大学,不读也罢。

05

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而录取率上升,只能一个解释:大学扩招。

今天谈大学扩招已经有点晚了,中国大学已经扩招太多年了,好消息是无数拥有大学梦的同学都能读大学了,不好的消息是,其中未免太多「滥竽充数」之辈,中国大学教育被整体拉低了。

大学生越来越多,从供需关系考虑,大学生一定会越来越不值钱。

06

民办大学兴起,让上大学变得更加轻松。不少同学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个班级的学生,高考分数可以相差很多。媒体曾爆出个新闻,某男入学半月,发现自己的室友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而自己是600分进来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分数差挺多,但结果是一样的,大家的毕业证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读大学太像做生意了,给钱就可以。

07

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别说两年前想不到,一年前恐怕也想不到。产生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计算机专业有个理论,叫做摩尔定律,大意是计算机性能18个月会翻一番。然而今天的数据告诉我们,计算机性能翻倍的话,需要的时间更短。

大学教育一向落后于现实生产,而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一件进程缓慢的工程,很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于企业生产并无用处,这也让企业不愿意聘用大学生,而更喜欢有经验的职工。

本科生的尴尬在于,小城市里,很多工作不需要本科学历,大专生才是企业的最爱,而大城市里,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多少留学回来的硕士还找不到工作,哪里轮到你?


小角色大作为

关于这个问题,先来看一张表:

全国1977年~2016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

时间(年)\t参加高考人数(万人)\t录取人数(万人)\t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1983 167 39 23%

1984 164 48 29%

1985 176 62 35%

1986 191 57 30%

1987 228 62 27%

1988 272 67 25%

1989 266 60 23%

1990 283 61 22%

1991 296 62 21%

1992 303 75 25%

1993 286 98 34%

1994 251 90 36%

1995 253 93 37%

1996 241 97 40%

1997 278 100 36%

1998 320 108 34%

1999 288 160 56%

2000 375 221 59%

2001 454 268 59%

2002 510 320 63%

2003 613 382 62%

2004 729 447 61%

2005 877 504 57%

2006 950 546 57%

2007 1010 566 56%

2008 1050 599 57%

2009 1020 629 62%

2010 946 657 69%

2011 933 675 72%

2012 915 685 75%

2013 912 684 75%

2014 939 698 74.3%

2015 942 700 74.3%

2016 940 772 82.15%

图是这样的:

看看这些表图就该知道为什么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吧?因为录取了太多了呀。想想现在每100个人里就有82个是大学生,这大学生还有什么好稀罕的呢?现如今连海归都不值钱了,普通的大学生还能是大学生吗?

其次,因为扩招,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也下降很厉害,从实习生的质量就可以见一斑,这也是导致用人单位觉得大学生还不如职高生好用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板子还要打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上。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分层并不细,只笼统地划分为博硕本科专科高职等几档,而在现实的工作中,却是需要更为细化的人才分类。比如有些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级蓝领,如果让大学生来做反而不一定能做好。因为大学本科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论,而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却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些却是高职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就已经解决的。这也让用人单位产生本科生还不如高职业的错觉。

另外是很多系科和专业的设置往往与现实脱节,有些专业设立了几十年,如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是用工数很少,但是招生人数和毕业生却很多,这一部分人的求职就业都存在问题,势必要转行就业,也带来所学不能所用的困惑。

所以大学生到底值不值钱,是应该放在一些具体情况下进行分析的。而对于一个国家总体而言,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总是一件好事。


知留学

在我们的日常印象中,大学生好像确实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是人们的共同感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了这种现象?大学生是否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呢?

首先,这是大学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必然现象。人们原先意识里的大学生,是精英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也就是高校没有扩招之前的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录取率极低,比如恢复高考的1977年,录取率不到5%,现在的录取率已经达到了90%左右。是教学质量提高到如此程度吗?显然不是。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这方面来看,大学生不如原先大学生的质量,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也就是说,大学生不值钱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其次,从大学毕业生的收入状况来看,大学生相对不值钱了。因为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就业率很高,劳动力成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些重体力劳动岗位,年轻人根本不愿干,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大字不识几个、未经劳动技能培训的人,直接上岗,工资就很高,比如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装修工人、码头的装卸工等,日工资200-400元很正常,但大学毕业生月工资3000元,相比之下,大学生就显得不值钱了。那么,大学生是真的不值钱了吗?未必。我们应该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比较,再下结论。前述那么直接上岗的工人,干了好多年,直到干不动了,工资增长缓慢,而大学生呢,工资都有稳定的增长,再加上五险一金之类的保障,一段时期后,其待遇早就高于那些重体力劳动工种的农民工了。

第三、是一些大学生确实不争气,眼高手低,导致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干不好,最后靠啃老生活,还心安理得,导致人们对于大学生的负面看法日益增多,也就显得不值钱了。

如果对我的回答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到留言区探讨。


教师妹子一枝花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是40年,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路攀升,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迎来一个不理性的小高峰后,至1983年开始有了理性的增加,2008年达到报考人数顶峰1050万人,然后出现了参加高考人数的轻度下降。

  反观高考录取人数,也就是能够上大学的人数,从1977年开始就直线增加;高考录取率基本上也是一路攀升。

  近几年来,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应届生的薪资水平一年比一年少。参考同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3945元,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3726元。

  有意思的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虽然都是按照专业统计数据,不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就业趋势:一是就业率直接秒杀本科生;二是平均起薪虽然比本科生稍微低一些,但是工作5个月后,薪水再次秒杀本科生。

  现实的感受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出去买个奶茶,排队的几乎都是本科生,用「搬砖青年」来形容一个毕业大学生绝对不是贬低,而是褒扬,因为搬砖的工人薪水可以秒杀一火车的大学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的这种局面呢?

  1、考不上名校,普通院校不读也罢

  

  你的能力不一定比别人差,但如果别人有「名校光环」而你没有的话,在旁人的视野里,你就「矮了一点」。中国高校有两大工程:211和985,中国人的价值观认为,凡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就业方面,但凡好一点你的职业,任职资格里总会出现211、985优先。

  这种简单的比较无形中给不少普通高校的学生带来压力,甚至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非211或者985大学不上,如果考不上,那就复读!高中读个四五年,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年龄优势。

  2、学生素质降低

  

  1983年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不会打网络游戏,不只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网络,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目标明确,富有理想,充满激情。

  今天的大学生,宿舍里打游戏,课堂上玩手机,考试前谈论读书无用,工作时抱怨学校传道受业不精。

  3、出国留学潮

  

  在越来越多选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是看到了出国的机会,报名参加如美国高考等国际考试,大学直接出国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了中国高考,但是他们也选择了国外的高校,因为中国高考的严肃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肯定,很多国外的大学愿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可以为中国考生敞开大门。这样一来,留学生群体进一步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

  4、职业证书热

  

  如果不能去自己喜欢的大学读书,或者读了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怎么破?今天这个时代,高考不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很多同学“聪明”,学校知名度不够,实力来凑,在大学期间报考一些高含金量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一级建筑师等。

  问题是,很多高含金量的证书并不一定需要高学历,只要你肯学,起点低并不是短板。随着国家取消没用的证书越来越多,能活下来的证书都受追捧,只要考到一张含金量的证书,找个工作很轻松,大学,不读也罢。

  5、招生门槛越来越低

  

  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而录取率上升,只能有一个解释:大学扩招。

  今天谈大学扩招已经有点晚了,中国大学已经扩招太多年了,好消息是无数拥有大学梦的同学都能读大学了,不好的消息是,其中未免太多「滥竽充数」之辈,中国大学教育被整体拉低了。物以稀为贵,这是浅显易懂的真理。

  6、大学商业化严重

  

  民办大学兴起,让上大学变得更加轻松。不少同学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个班级的学生,高考分数可以相差很多。媒体曾爆出个新闻,某男入学半月,发现自己的室友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而自己是600分进来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分数差挺多,但结果是一样的,大家的毕业证也是一样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读大学太像做生意了,给钱就可以。

  7、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

  

  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别说两年前想不到,一年前恐怕也想不到。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计算机专业有个理论,叫做摩尔定律,大意是计算机性能18个月会翻一番。如今的数据告诉我们,计算机性能翻倍需要的时间更短。

  大学教育一向落后于现实生产,而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一件进程缓慢的工程,很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于企业生产并无用处,这也让企业不愿意聘用大学生,而更喜欢有经验的职工。

  本科生的尴尬在于,小城市里,很多工作不需要本科学历,大专生才是企业的最爱,而大城市里,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多少留学回来的硕士还找不到工作,哪里轮到你?


漫步光阴

现在的考生太多了,相应的大学生也就会更多,因此就产生“供不应求”的现象!

当然,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大学生也就越来越不值钱了!

全国1977年~2016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

大学录取比例从1977年的5%,40年来逐步飙升到82.15%,成长了16.43倍。2017年,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我国大学数量已经超过2500所。预计2017年更将突破84%。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大学越来越好考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傻子都能看出来。

那么是不是好大学也越来越好考了呢?这个就不好说了。

2017高考报名人数排名


绘本典故

如今从各个院校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每到6月份毕业,就是大批大批各类的人才进入到社会,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绝活,真是遍地开花,层出不穷。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都有”。从这一点上,“大学生不值钱”这一说毋庸置疑。但一棍子打翻整张船似乎有失公理。

曾经看到过一个调查说:现在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调查结果确实是当今大学毕业生的现状,但这只是对一群刚刚到社会上的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我们把调查对象变为毕业五年左右的大学生,结果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平均收入达到了5321元,九成的人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近八成的人都留在了城市工作。

大学生起薪低是现实

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收入低一点,太正常了。大学毕业不意味着一进社会就要拿高薪,他们的收入高低,一要看工作时间和经验,二也要看个人奋斗。事实上,虽然起薪不高,但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后续发展上仍然有很强优势,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现在社会是一个知识竞争的社会,如果不多学习些文化知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现在的公司招员工时首先看你的文凭,你如果没有大学文凭的话,基本没戏,即使用了你,月薪也不会高到哪儿去。另外大学生学历高,文化层次就高,知识也就多,就业岗位和层次也就不同,国家的重要岗位,是需要高学历的人才去扛大梁的,起码也是公司的白领,需要科技人才创业的公司或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会招聘没文化的人上岗的,简言之,大学生求职的门槛一般是过得去的,这就是就业的学历优势。

大学生学习快,可塑性高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一股子对未来生活的冲劲。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只要稍加指点,积累经验就会有很大成长。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学习新鲜事物的动力源泉。

对大学生理性认识

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大家应该对大学生的起薪有更理性的看待,既不能盲目觉得“大学生就该高收入”,也不能觉得“念书不如打工”。但很多调研机构和学者,却往往热衷于通过调查来证明大学生收入越来越低,这种信息传递到社会上,便转化成了所谓“知识越来越不值钱”、“读书无用论”。


陈晓雨儿

答主认为:

大学生是越来越“值钱”的,大学文凭是越来越不“值钱”的。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大学文凭是工艺品,大学生是艺术品

工艺品可以被定制,但艺术品不能。工艺品是艺术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大学生,是艺术品;是经过层层筛选、层层培养,有着有思想有态度有能力的共性,每一个人又都独一无二的一个群体;而大学文凭就是一个工艺品,每一个毕业的大学生都有,是一个标签,有着相同的文字和印章。


大学文凭是招聘要求,恰恰说明大学生的“值钱”

任何企业都以创造效益为目标,或为经济效益,或为社会效益,或为其他。

企业招聘人才,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够创造效益。那么,企业为什么招聘大学生呢?当然是看中了大学生的能力!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等等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大学生当然是“值钱”的,能为企业创造财富,是企业抢着要的。


如果你和其他大学生一样,那你就是“不值钱”

“值钱”在于你的不同。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每一年的就业季都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年”。如果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成绩刚刚好到拿毕业证,实习、科研经历样样没有,英语、计算机能力勉强过关,那你当然“不值钱”。可是,如果你是全能冠军,成绩专业前十,丰富的实习经历,和老师做过科研,英语好到能熟练和老外交流,或者是某一方面特别牛,比如编程能力特别好,参加过某某比赛得到了一等奖,那你肯定“值钱”。哪个企业不想招聘这样优秀的人才呢?


因此,答主认为,大学生并不是“不值钱”的,只要你能力够强,你就足够“值钱”


橙子犟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我大学毕业已经8年了,大学生就是贬值了,贬值得厉害。事实上从我毕业的时候就贬值了。至于贬值的原因,无外乎几个原因:

1.扩招论。众所周知,因为郭嘉连年不断的扩招,让考上大学成为了家常便饭的事。我小时候基本上没听说过村上有大学生,到我高考的那一年,我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不好意思,龙凤胎,让我嘚瑟一下,虽然一个本科一个专科。也就是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学生数量比10年前增长了起码10倍。我所在的城市周末节假日逛街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没事压马路。大批量生产,能有多大价值,过去精英式的教育变成了普及性教育,当然含金量大打折扣。所以,扩招是大学生贬值的重要原因。

2.对大学生的旧观念没跟上变化。过去大学生确实很稀缺,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随着扩招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已经是普通劳动者而非精英了。而很多人包括一些城市的人,还守着陈旧的观念,觉得大学生毕业了就应该做事少钱多离家近,别人还羡慕的工作。其实现在大学生就应该是普通工作者,或者说现在大学生就是不值钱,不需要纠结值不值钱的问题,你连被人说破罐子破摔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你就是已经被摔破了的破罐子。你自己必须清醒认识这一点,而不是在这里问这么无意义的问题,接受现实是改变现实的前提,在怀疑与抱怨中浪费的只是你的青春和生命,对你的提升一点作用都没有。

3.社会需求过载导致贬值。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经济的增长规模跟大学生的增长没有匹配,社会需要的大学生长期供过于求。按照经济学原理,能不贬值吗。任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有一个承载力的问题,过载必然导致严重的结构问题,所以为什么现在就业问题年年都是大问题,就业问题处理不好,社会是要乱的,因为没工作的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所以大学生如果摆不正身位,人不清形势,真的没法就业。拿我自己来说,我毕业在一个二本学校的边缘专业,我毕业的时候给自己的定位是,只要在城市有份工作能够我吃饭就行,当服务员无所谓,我也是这样去找工作的,还找到了一份工作——卖保险。不过我比较幸运,上班第一天就收到了研究生复试的通知,欣喜若狂,欣然辞职,研究生顺利被录取。顺便说一句,现在研究生也在扩招,研究生扩招就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但是研究生学位能够提高竞争力,我研究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的心态跟本科生就不一样,自己都会高看自己一眼,不会在能接受服务员这样的工作,而且敢于应聘移动、国有银行、电网、烟草、中航工业这样的央企国企,要想想,本科的时候我基本没想过这些单位会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因为遥不可及。

4.自我放松。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也。很多大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上了大学真的以为自己进入了天堂,放弃了高中时候的紧张状态,什么玩游戏,什么谈朋友,什么搞聚会,什么乱七八糟的,吃喝玩乐样样拿手,泡妞约炮挂在嘴边,管女生叫妹子,管男生叫汉子,粗俗而低下,完全是自己给自己降低品格,放松了学习,放松了自我修养,放松了自我提高,如何不贬值?为什么能有学霸和学渣之分,因为聪明的人知道大学的价值所在,知道形式的急迫,认得清自己也分得清形势。所以,大学生贬值跟大学生自己必不可分。

大学生贬值原因是很多的,我说的只是一些个人的理解,希望各位批评,我比较专注大学,关注教育,也关注跟大学生的一切,用一个过来人的视角跟大交流,希望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