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

錢包空了怎麼辦

將軍、都統是基於滿洲八旗制度的軍職系統。

提督、總兵是基於明朝的兵制而來的漢軍兵制。

說直接一點,將軍、都統,包括城守尉、參領、佐領等官職,都是滿洲武官職務;提督、總兵,包括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則是漢軍武官職務。

駐防將軍

由清朝首創,為武職從一品。清朝以八旗軍隊分駐各省要地,稱為“駐防”。原則上,任職者必須是旗人。順治二年(1645年),清朝入主中原後陸續在各省險要之地增派八旗兵分駐,各按專城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職,以將軍為八旗士兵的最高長官,統率旗下士兵。各地駐防官兵的旗籍仍然隸屬於在京原佐領冊下,而駐防事務則屬兵部。乾隆以後,全國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烏里雅蘇臺、成都、廣州,分別冠以所在地名如盛京將軍、伊犁將軍等。駐防將軍的實權雖然不及總督,但品階高於總督。凡與總督同駐一省者,如會同上奏,則以將軍領銜。

都統

是中國古代武官名。十六國前秦始置。清代以後常置,在武職中秩品僅次於駐防將軍。中華民國在北洋政府時期則沿用之。掌管八旗之都統,是清代八旗制度中每一旗的最高長官。滿語名初為“固山額真”,雍正元年(1723年)改為“固山昂邦”。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置“固山額真”,其下有左、右“梅勒額真”(梅勒章京)各一人。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定固山額真之漢名為“都統”,梅勒章京為“副都統”。八旗中滿洲、蒙古、漢軍各置一人,共24人。都統掌管該旗屬戶籍、田產、教養、軍械、操練、營制、補放官爵等旗務。初置時為正一品,後改為從一品。副都統為正二品。

提督

俗稱“軍門”。中國歷史上的武官差遣,為從一品官,就品級而言,受總督或巡撫節制。總督與巡撫掌軍政,總兵官與提督則掌軍令;一個是行政統治行為,一個則是統帥權力,沒有一定的上下階級規定,比如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

明代提督並非正式官職,而是委派的差遣使職,除了東廠提督以外,通常以文官擔任,個別情況下,軍人也曾擔任過提督,如李如松。清代提督演變為正式的武官官職,從一品。清代在各地共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及江南水師提督)。

總兵

正式的名稱為總兵官,為中國明清兩朝的武官官職軍銜名稱,實施期間約為14世紀末至20世紀初。該名稱於明朝為武職虛銜差遣,由勳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對文官虛銜為總督,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則通常為正二品;比敘今之軍長。


史秀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為從一品武職外官。

總兵為正二品武職外官。

清朝將軍以駐防地名為號,乾隆朝定製為14位,即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江寧將軍 、 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

其中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五大轄區內因為不設巡撫、總督職位,可以稱之為邊疆將軍,是為本區最高軍政長官。

內地駐防將軍與本地行政長官督撫還有綠營各成系統,互不統屬。但若會同奏事,則列名於總督之前,以示尊崇,但就實際權力來說還是總督與巡撫的權力大。


其中伊犁將軍比較特殊,為正一品武官,統轄地域很是遼闊,軍隊也眾多,受其節制的官員也相當多,在駐防將軍中權力差不多是最大的,1884年新疆建省後,伊犁將軍權力受到壓縮,只負責伊犁和塔爾巴哈臺的防務和軍政。

清朝還有撫遠大將軍一職,並非屬於固定官職,遇有大戰事才會任命於人,相當於前線領兵作戰的最高統帥。

一般擔任撫遠大將軍的不是皇帝的兄弟和子嗣就是皇帝絕對信任的大臣。比如說康熙末年的大將軍王胤禵,雍正帝時期的年羹堯。

都統是清朝時全國各地“駐防八旗”的最高長官,滿語為固山額真。主管八旗軍隊,鎮守軍事要地,兼管駐防地區的民政事務。在有駐防將軍之處,一般設有副都統為正二品官職,滿語為梅勒章京。


提督統轄一至兩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掌綠營軍隊,共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職能與駐防將軍類似,一般編制內提督也就是二十多人。

清朝總兵為綠營兵正,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清初總兵無定品,乾隆年間始定品軼,為正二品,編制內的總兵只有83人,提督與總兵是漢人武官在清代能出任的最高職位。

晚清平定太平天國以後,因為損耗巨大國庫空虛給不起賞賜,就發明了記名提督和記名總兵官職,只是虛職並非可以馬上上任,只是記個名,清軍中帶記名提督頭銜的人有五千多人,帶記名總兵頭銜的人有兩萬多人,已是氾濫成災。

將軍、都統、提督品級是相同的,並沒有高下之分,但是提督一般都是漢人,在清朝實權較小,將軍與都統對比,按所在八旗對比,如果都統是上三旗,將軍是下五旗,那麼都統地位高。

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清朝兵制,大概分為旗兵和漢軍兩大類,因此,在武將官銜和具體管轄事務方面都有所不同。

八旗軍主要分為滿洲、蒙古、漢軍八旗,是清軍入關之前就有的傳統,入關之後,清朝保留了八旗傳統,並將八旗軍派駐全國各地重要軍事要地,有的守衛邊地,如盛京將軍、伊犁將軍;有的則駐防在重要的省份或者城市,如江寧將軍。將軍下設都統、副都統、城守尉等職。

綠營兵主要在內地漢人地區,入關初期,在佔領滴設官駐防;後來形成建制,基本以省為單位,受總督節制,由提督直接統率。總督和提督所率部隊稱為“督標”和“提標”;在不設總督的省份由巡撫兼任提督,稱為“撫標”;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所率部隊則稱為“河標”、“漕標”。綠營兵下設各鎮、協、營、汛,層層管轄,鎮一級的軍隊稱為“鎮標”,統率稱為總兵。


青年史學家

要回答此問題,先要講清清朝軍事力量的構成。清朝立國之處,主要以八旗兵為主,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在進關以後大量招降納叛,吸收明朝降軍,組成了綠營軍。所以清朝的軍事力量就是由八旗兵和綠營兵組成。八旗兵主要守衛京師,和全國重點城鎮。綠營兵則分散全國各地駐守。

【八旗兵】

將軍和都統是八旗兵的武將官職。八旗滿蒙漢共計24旗,其最高指揮這就是“都統”,如京師八旗滿蒙漢各有都統1人,官職從一品。駐防全國重點城鎮的八旗駐防營,其最高首領就是“將軍”,也是從一品,一般下設一名副都統。

【綠營兵】

提督和總兵是綠營兵的武將官職。綠營兵士兵為世兵制,父死則子繼,每個省都有駐守。提督全名為"提督總兵官",是一個省綠營兵的最高長官,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總兵是一鎮的綠營兵最高長官,正二品,相當於市警備區司令。


睜眼看西安

清朝的將軍是邊疆旗兵的最高長官,位列從一品,因駐紮於邊關,也常常稱其為封疆大臣。

都統是駐防旗兵的最高長官,位列從一品,也就是駐紮在各地的旗兵,主要負責戶籍、田宅、教養、營制、兵械、訓練等事物。

提督是掌管朝廷以及地方兵馬的最高長官,相當於現在的武警部隊,位列從一品,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詞語:九門提督,其實就是負責京城治安的官員,一般為滿人。

總兵在清朝以前,一般為鎮守一方的公候或都督,到了清朝,因為提督的設立,總兵降為第二長官,位列正二品。


這裡區分一下,將軍為邊疆旗兵的最高長官,都統為駐防旗兵的最高長官,提督為地方武裝的最高長官,這三個都是從一品

而總兵,則是地方武裝的第二長官,為正二品
其中,他們所掌管的兵一般是這樣區別的,將軍和都統手下的兵主要為八旗子弟,提督和總兵手下的兵,主要為漢人軍隊。


戲曲說

在武官這個序列中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從一品的。清朝八旗在全國共設十四個駐防將軍,他是駐防地八旗兵的最高長官。分別是:駐守盛京、黑龍江、吉林、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駐防將軍和總督同駐一省的話,遇到重大事情需要共同上報。名義上駐防將軍還不如總督。

都統是八旗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長官,分為滿、蒙、漢三名都統,共24人。按照旗籍,駐防將軍所在的都統地位高於駐防將軍。

提督的總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是各省綠營的最高長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軍區差不多的性質。


春風得憶3

將軍:1 武官二品以上散官官階,正一品建威將軍、從一品振威將軍、政二品武顯將軍、從二品武功將軍;2 邊疆地區軍政一把手,伊犁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 3 駐防八旗部隊最高指揮官,例如廣州將軍、杭州將軍、成都將軍等;4 宗室爵位,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分別相當於一二三四品官; 5 威力較大的火炮封號;6 清末軍銜制改革,相當於上將軍銜,有大將軍、將軍稱號;

都統:1 禁旅八旗指揮官,官居從一品,例如正黃旗滿洲都統;2 清末軍銜制改革後,有正都統(上將)、副都統(中將)、協都統(少將)

提督:1 綠營兵和水師最高長官,官居從一品;2 清末軍銜制改革,相當於上將;

總兵:1 綠營兵和水師第二高長官,官居正二品;2清末軍銜制改革,相當於中將;


伊洛河畔看春秋

將軍主要是駐防八旗將軍。類似於直屬中央的野戰軍。將軍大體相當於軍師級別將領。

都統,也是八旗軍官。24旗各有都統。直屬各營也分上三旗都統。大體相當於師長。

提督,是各省綠營主官,相當於省軍區司令。水師提督相當於艦隊司令。九門提督不屬於一般性質官員。

總兵,相當於省內重點城市的軍事主官。實際兵權相當於守備師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