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风光无限的名胜古迹固然让人留恋往返,天籁之音般的泉水叮咚声固然使人心旷神怡。然而,在秦岭北麓蓝田县境内的流峪,山峦叠嶂,壑沟错落,山崖险峻。高峰向下,池湖相连。四级瀑布,飞浪溅花。青松翠竹,山花野草,漫山碧透。天然的瀑布,天然的风景,环山拥抱,还有着淳朴的农民。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这里,就是一个淳朴的农民企业家用十五年“愚公之力”所建设的“流峪飞峡”景区。

说起这个景区,我不想过多的去介绍,因为去过的朋友一定玩的非常的嗨~~~~流连忘返!那我就说说大家不知道的事吧?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野忠朝,西安市蓝田县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在与老野交谈中得知,在他53岁的时候回到了家乡蓝田县,开始建设“流峪飞峡”景区,建设初期,因为当时没有钱,请不起专业的团队,就是一个干,越干越不觉得累、越干越起劲。最后,从建设、设计、管理、实施都是老野亲自抓。听景区的员工们讲,老野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起早摸黑没有吃过一顿好饭,布鞋一月一双身上的伤疤没断”。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十五年的“愚公”老野如今已68岁,在他这十五年的景区建设中没有问政府要一分钱。当我问他有很多行业可以选择,为什么非要开发景区呢?他说,因为旅游是一个综合体很强的产业,旅游业出于“一业兴、百业旺”的地位,等建设好了,一是可以直接推动当地的服务业繁荣发展;二是间接的拉动了当地农民的年收入,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老野对我说的三个“不可失去”:一是天时地利不可失去,那就是国家政策好、蓝田地方好;二是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不可失去;三是有限的年华不可失去。老野说的对,人生有很多的失去,如果自己能抓住几个不可失去,也就不会在失去。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蓝田县一位农民53岁开始当“愚公”移荒山 如今68岁了还在移

最后,还要啰嗦的温馨提醒一下。炎热的夏天马上来了,想去玩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流峪飞峡生态旅游景区位于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村。乘车路线:1、西安三府湾汽车站乘西安→许庙班车前程下车转车至景区;2、西安火车站乘西安→蓝田高速,换乘蓝田→许庙班车前程下车转车至景区;3、西安体育场乘926路公交,换乘蓝田→许庙班车前程下车转车至景区。自驾游路线:1、西蓝高速→312国道→101省道→景区;2、西蓝高速→环山公路→景区;3、环山公路→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