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沃尔沃高增背后的真相

沃尔沃,曾经福特都玩不转的品牌,虽然目前依靠中国市场让其起死回生并实现了盈利。根据沃尔沃汽车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17年,公司全球销量超过57万辆,比上一年增长7%,创历史纪录。其中,中国作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8%,年度销量达到11.44万辆。

然而,在除在中国市场首次破10万大关的沃尔沃,在其他区域市场的增长率都是个位数,其中美国市场甚至还是负增长。即便是在国内有了大涨25.8%,沃尔沃去年在中国的销量也只是位居豪华品牌第七,甚至与全进口的雷克萨斯都有着近2万辆的销量差距,只能与林肯、英菲尼迪和讴歌等三线豪华品牌一拼高下。

并且,高管的纷纷出走、人为的数据造假、产品的安全隐患等等问题无限爆发的背后,不能不让大家思考,这个为了追逐一个数字,宁愿放弃一切的品牌,未来能否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会不会彻底与“豪华”无缘了??

你一定不知道沃尔沃高增背后的真相

如此高的增幅,似乎都很值得庆贺。但是,沃尔沃销量的提升不但遭到业内人士“以价换量” “人为数据造假”等质疑,更有“是公司高层想要销量数据好看一些”的来自经销商们说法。这些,不由得会让大家觉得,这样的增长只不过是靠着大量压库虚报销量制造的假象而已。

2017年6月,当沃尔沃公布当月及上半年在华销量业绩后,就有某些自媒体及资深汽车分析师对如此的高增长认为是存在“作弊”的嫌疑。根据沃尔沃官方消息显示,2017年上半年,沃尔沃在华销量为51,914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7.6%。其中,6月份单月销量为10,113辆,增幅达30.9%。

你一定不知道沃尔沃高增背后的真相

2017年前6月沃尔沃的销量分别为:1月8,362辆;2月5,878辆;3月9,095辆;4月8,687辆;5月9,779辆;6月10,113辆,这样渐增的模式表面上来看似乎没有多大的问题。

“沃尔沃6月开启了疯狂压库模式,经销商库存与5月相比几乎翻倍,沃尔沃中国区管理层也清楚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销量目标,只能把车塞进经销商库里面。这样的销售管理层要他何用?” 汽车行业分析师桑之未发朋友圈评论称,并发布了一张图来说明这样的情况。

这张图显示了上半年沃尔沃品牌2017年的全国销量库存深度和超报系数。根据国际同行业通行的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 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需要关注;库存系数>2.5,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

你一定不知道沃尔沃高增背后的真相

数据显示,上半年的2月份、3月份、6月份三个月,沃尔沃品牌库存深度均超过了警戒线,其中2月和6月的库存深度均超过了2,这也就意味着,当月经销商库存车的数量,相当于两个月的销量。虽然,桑之未也特别表示:“这个数据仅代表了调研的经销商数据,不代表厂家数据。”,但是,有些数据还是逃不过这位汽车行业分析师的法眼。

事实上,沃尔沃向经销商大量压库在业内已不是秘密,这也让在一线战斗的经销商们已经苦不堪言。据某重点区域市场经销商反映,由于顶不住库存压力,该店主动放弃了一些厂家的奖励,当时选择跟进的经销商日子是很难过的,库存深度超过2个月的比比皆是。

而沃尔沃相关人士也透露,去年的半年销量中,沃尔沃至少虚报了5000台的终端零售销量,也就是说,这5000台车假装已经被卖了出去,但实际上还在4S店手上。据相关人士透露的数据显示,我们也可以验证当时经销商平均库存真是是“已经接近两个月”。

你一定不知道沃尔沃高增背后的真相

随着沃尔沃xc60是隔了9年之后的换代,在2018款去年12月正式上市时,经销商们已经坐不住了,开始狂甩,为了实现不留库存,有自媒体爆料“5折处理”或“全部优惠20万”的消息。

不但如此,去年成都车展推出的新款S90,到去年年底时的优惠力度就达到了10万元左右,如果说,老款XC60以大优惠而清库存是必要的手段,那么新款S90在上市两三个月后便急忙降价。为了进“10万俱乐部”沃尔沃也是不惜一切代价了呀!!!

不可否认,压库存很容易把成绩单做得漂亮,但当经销商库存指数达到一定的数值时,过度的优惠政策也会必然随之而现。事实上,压库除了可以让销量数据看上去很美之外,别无他用。而对于品牌及合作伙伴而言,则均是非常大的损伤。

你一定不知道沃尔沃高增背后的真相

然而,这种危机已经在沃尔沃身上显现了,截止至2018年2月累计销量达到15991辆,其中,2月份沃尔沃整体销量为6129辆,环比下降38%。已经上市有3个月被寄予厚望的XC60为1825辆,在终端上迟迟不见动静,价格上在与竞争对手没有太大优势情况下,故而很难撬动目前的销量。看来,在价格、换代速度、终端上以及受到来自竞品的压力,沃尔沃在华面临的挑战不算小。

当然,为了清掉库存沃尔沃“挥泪甩卖”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大的折扣不尽让人猜想,这是积压了多少啊?!再往下想想,产品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积压?会不会是有致命的质量问题??(为什么?敬请期待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