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人的習武與善戰

西晉士族,生活是優裕的,禮法的束縛是疏鬆的,全國統一以後,聞見也比三國分裂時擴大了。這些,使得一部分士族中人有條件去從事文化事業。西晉一朝雖極短促,但文化上成就卻是巨大的 。

晉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上升階段,晉人也崇尚習武,能征善戰,不像封建末期男人不準拿刀槍,女人裹小腳,民族丟了武勇。晉朝即使文官當宰相也能出相入將,學習武略指揮戰爭是當時士族的重要修身內容。武略著名的統帥有司馬伷和羊祜,兩人都是從尚書僕射直接派去當方鎮統帥,羊祜的文才甚至被評價是顏子,但仍是中國最著名的德戰統帥。杜預是經學家,也是能征善戰的統帥,在幾百年中是唯一同時在文廟和武廟祭祀的賢臣。司馬駿的文才能和太尉荀顗共同論著仁效的先後,荀顗是荀彧的兒子,是姐夫陳群都稱讚的賢才,他和司馬駿的論著天下聞名,司馬駿也是傑出的統帥,像羊祜那樣得民心,他鎮守的關中百姓聽說他去世都悲傷落淚。

晉朝人的習武與善戰

李矩在兒時就能學統帥,帶著小孩遊戲學打仗,晉人習武略的風氣在士族中也很普遍。晉人通曉武略的人很多,精通武藝的人也同樣很多,晉朝是可以任意收藏武器,佩戴刀劍,習武的風氣很重,即使貴族中也有很多武藝高強的人,司馬炎經常組織演武和狩獵,他在狩獵時命令王濟和楊濟分別射殺兩隻猛獸,三軍都歡呼,兩人就是善於騎射,武藝高強。著名的聞雞起舞中的劉琨和祖逖,兩人每天清晨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鍛鍊,這個典故也是後世學習珍惜時間的例子,同時也可知晉人習武的勤奮。

晉朝人的習武與善戰

宗室中司馬熾的武藝也不低,王濟是當時漢族武藝弓箭最強的,他曾和王愷賭戲用一千萬對王愷的名牛,很輕鬆地獲勝。王濟和司馬熾的武藝弓箭是相仿的,可見司馬熾的武藝弓箭也是一流。晉人重視習武和騎射,也和晉朝的畜牧業發達有重要關係,晉人雖然是用牛車多,但是也有很多重視騎馬,王濟甚至被戲稱是馬癖,晉朝也是最早發明的馬鐙的朝代,可見晉人在騎射方面是非常重視,水平也是一流,並不亞於遊牧民族。

晉朝人的習武與善戰

晉人習武和善戰的性質還體現在允許百姓持械練武同時,對民間的比武和決鬥不是嚴格限制,這也養成了晉人善戰勇武的風氣,晉人既然可以決鬥報私仇,這就需要自己武藝高強,甚至有索琳在為兄長報仇時,和人決鬥殺了幾十人,在現代看來簡直都是令人震驚的,晉朝常有決鬥殺仇人,可見晉人的民風強悍,好像僅有司馬無忌在公開宴會場合要決鬥殺仇人遭到彈劾,晉朝百姓是可以練武相鬥的。晉武帝也曾經讓馬隆招募了三千勇士,短時間就平定了涼州異族叛亂。

晉朝人的習武與善戰

招募勇武的武林高手庾東打敗西域的搏擊能手,讓西域鎮服。晉人習武的風氣這樣重幾乎不亞於遊牧和狩獵民族,這就可以理解為何晉朝能在眾多異族的圍攻中,仍然能維護民族生存和發展,仍然能戰勝異族保持中央政府的地位。晉朝民間習武的風氣不僅侷限在男子,而且也允許女子習武,晉朝的女子可不像封建末期都是裹腳不出門,不讓參加社會活動,晉朝女子有勇武的,而且有習武甚至統兵的。李毅的女兒李秀就是能統兵作戰的,在丈夫軍中當參軍,甚至被晉惠帝正式性任命為刺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方鎮刺史。

晉朝人的習武與善戰

晉朝的宰相侍中荀崧的女兒荀灌也是女英雄,年幼就武藝高強,她曾經突圍去請救兵,十三歲就能救父親,參加戰鬥,這在古代是非常罕見的,也可以證明晉朝女子的善戰。冀州刺史邵續的女兒也是能征善戰,曾經在丈夫被敵軍包圍時殺入重圍救出丈夫。晉朝的女子都不是受古代三從四德等封建歧視女性政策嚴重影響,所以能有習武的風氣,出現的女英雄也有很多武略和武藝高強的。

晉朝人的習武與善戰

在古代國家和民族是否有戰鬥力,首先是看民風是否勇武,要是統治階級執行弱民政策,把百姓都壓迫得像綿羊,那幾乎不可能有戰鬥力,連百姓拿個刀劍都禁止,自然也培養不出勇武的民風。其次是看習武的風氣,要是像晉朝從上到下,都是在修身時學習武略,鍛鍊武藝,那就很容易養成重視戰爭備戰,逐漸形成善戰的的風氣。在晉朝百姓允許擁有武器,甚至對民間的決鬥仇殺都沒有嚴格的限制,自然會形成統治階級都精通武略,便於指揮戰爭,而下層民眾都敢於相鬥征戰,晉軍上下都能善戰,戰鬥力自然就不會低,而且晉朝對女子不壓迫弱化,不把女子變成柔弱的玩物,女性都有能打仗的,這就形成整個民族都具有戰鬥力。晉朝時期的封建末期腐朽落後倫理還不佔統治地位,對百姓的毒害弱化還不是很強,愚民愚忠的危害還不重,所以民族還有很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這是應該肯定的。晉朝在漢民族不佔人數絕對優勢的條件下,能在異族圍攻中英勇戰鬥,體現了頑強的戰鬥力,才會讓異族也都能尊奉晉朝正朔,承認晉朝中央政府,民族尊嚴不會靠乞求獲得,更不是其他民族贈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