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工資不高,為什麼有許多優秀博士爭搶教師崗位?

為你護佑

中國大學教師的工資確實沒有吸引力

在國內和其他行業相比,無論起薪,平均還是最高工資,同樣學歷同樣資歷的人才相比,大學教師都是墊底的。那麼和其他國家的同行相比呢?中國的大學教師收入還是墊底的。下圖是全球大學教師收入最高和最低的五個國家,中國有上榜,也是墊底的。而且大家仔細看會發現,在全球最低的前三個國家裡,中國大學教師的貧富差距還是最大的,可見我國大學的青椒們是怎樣一個水深火熱的狀態。



而且最近幾年各個大學的准入門檻都是越攀越高。

既然工資低的可憐,門檻高的嚇人,為什麼那麼多博士還擠破頭想往裡跳呢?

這裡我想說明幾個原因,有可能不對,不喜勿噴!

相信大部分的博士都是素質極高的人,不會拍我......

1.穩定。這是大部分人趨之若鶩的原因,國家有些職業是所謂的鐵飯碗,大學教師就是之一。這種穩定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基本上你只要不犯法,不賣國,單位就不會開除你。甚至有的學校都被合併撤銷了,原來的老師都不上班了,工資也是照樣開,退休之後退休金一分都不會少。所以很適合一些喜歡混日子的人,只要不評職稱,老老實實上課就行,上的不好也不會有啥影響。有些人甚至把大學當做是教養老的地方。

2.大學教師收入不止工資。上圖中大家也看到了,中國大學教師貧富差距很大,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4倍還多。而這些只是顯性的,還有很多工資外的收入,不過別誤會,不是貪汙腐敗,都是正當渠道。各種研究基金就不說了,主要用於研究經費,不能放進自己口袋。但是有經費了,就可以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路費和住宿費都是可以報銷的。很多知名大教授滿世界飛,做報告,講座,出場費多少還是要給一些的。各大高校也都使出各種絕招聘請長江學者,百人,千人,萬人等高端人才,待遇都是棒棒的。為了鼓勵教師發文章,各高校也都搞獎勵政策,根據文章分區不同,獎金多少也不同。所以在大學年收入高的人也很多,就算在東北這種工資低的地區,收入高的教授達到15萬也沒有問題,很多比這個數還高。所以真正喜歡科研並且有一定實力有一定才華的人,到大學裡拼搏還是很有“錢途”的,但是也相當累。當然這些額外收入,想混日子的老師是無緣的。

3.博士畢業生們其實不好找工作。這種困難不僅是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現狀決定的,也是博士生們自身造成的。現階段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處於中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社會,也就是說,社會不需要那麼多高端人才。而另一方面,很多博士們畢業時已經29,30了,唸書唸了20多年,大部分是學霸,醉心學術,醉心科研,整天泡實驗室,對實驗設備瞭如指掌,對人卻不甚瞭解,對人情世故更是一竅不通。這樣的人到了工作中如果不是科研崗位,基本是要處處碰壁的。博士們自己也很瞭解這一現實,因此找工作還都是首選研究所或者大學,而現實是現在的博士太多了,研究所和學校不能容下所有畢業的博士,所以就造成了博士們擠破頭的局面。

總的說來,想到大學謀職的有兩類人。一類是真心喜歡科研,並且自身能力和才華都很高,被大學豐厚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這類人可以在大學如魚得水,風生水起,收入豐厚。這樣的人才不需要擠,各大學搶著要。還有一類人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都一般,不太擅長科研,但其他方面更不擅長,來大學只為求個穩定清閒的工作,也就不在乎工資低啦。這類人想進高校還是需要費點勁的。

言多必失,說了這麼多,如果有冒犯哪位博士的地方,還請海涵,海涵!


一朵白色的彼岸花

我想有幾個原因吧!

第一、穩定。與其他職業相比較,老師、公務員、醫生職業都可以算得上高度穩定,未來高度可期,不必太過於擔心中年失業、無事可幹的意外與動盪。這種教師所提供的穩定性也是滿足個人安全感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職業聲譽高。同其他職業相比較,大學老師的職業美譽度高,社會上尊師重道的氛圍比較濃厚,大學老師作為高端教育領域的“師者”,尤其受到尊崇。如果是女生的話,大學老也師是一種理想“太太”的職業類型:經濟上能基本獨立,時間上比較自由,可以兼顧家庭,相夫教子。


第三、大學老師的隱性福利:包括一年將近3個月的寒暑假,包括完善的各種社會福利保障,包括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大部分時間只需面對學生),工資之外的其他可能的隱性收入(比如出外講課費、稿費、評審費、項目經費、企業兼職、人才獎勵等)。

第四、博士學位所面對的就業市場範圍的縮小。一般而言,社會領域的絕大多數職業都是不需要太多技術知識含量的維護型、重複性工作,這些工作根本用不上太高的學歷,最多碩士研究生學歷足矣。所以,到博士學歷層次,就職領域相對而言要縮小很多,博士就業基本對口職業領域都屬於:研究型機構,比如高校、研究所、研發部等等,研究所、研發部等,研究所、研發部有很多科研“質”和“量”指標的硬性要求,很多也是朝九晚五,除了科研之外無太多職業選擇。但高校相對來說就要寬鬆很多,科研不濟,可以搞教學,也可以去做其他兼職等。這麼一對比,吸引力高下立現。


孫衛華


大學老師工資不高,但卻很多優秀博士爭搶,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因:

第一,對大學老師的學歷要求本身就高。現在本科以上高校,在招老師時基本都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像985、211高校的要求更多,有些要求博士、海歸、學術能力等等。

第二,大學老師社會地位高。不要說大學老師,只要是老師,在這個社會上普遍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大家對老師都比較尊敬。

第三,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我們常說的鐵飯碗中,就包括老師這個職位。普遍來看,老師的工作非常穩定,享受的福利待遇也比一般單位要好,而且還有寒暑假。

第四,學校擁有較好的資源。既然是博士生,那他所從事的工作自然是偏向於知識性的,不可否認,也有很多老師是專注於科研的,如此看來,學校擁有很多很好的資源以及志同道合的同事,選擇進學校也就很正常了。


其實,很多大學老師可能壓根就不在意學校的工資,他們在學校任職可能只是求一個社會地位,以我們學校的老師來說,他們大多在校外有其他的生財之道。商學院的老師出去開個講座就能收入幾千到一萬,有些搞技術的老師甚至在外面開公司,同樣能賺大把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會在意學校給的工資低嗎?就算沒有其他賺錢方法,他們在學校的工資也比普通人多得多。

不知道說得有沒有道理,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快樂音符6168808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上面這兩句詩,是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經典詩句。雖然,這兩句是他表白初戀情人的詩句,但一般大家都用它來形容教師這一高尚偉大的職業。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出教師這一職業的偉大價值和社會地位,成為很多人追求的夢想職業。記得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會問一個問題“小明,你長大了想要做什麼呀?”,答案基本是以下幾種情況”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醫生“、”我要當飛行員“、”我要當老師,向您一樣優秀“。

似乎從小時候,很多人就有了長大要當老師的夢想。而且,從現實來看,教師這個職業確實不錯,工作日上班,雙休、法定節假日應有盡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擁有寒暑假。這個簡直就是巨大的吸引力。

大學老師,令人羨慕的職業

相對來說,大學老師看上去比中小學老師更輕鬆一些,課時會少很多,而且有時候只需要單學期上課。而且面對的學生也都是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也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像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一樣去教育他們,相對來說輕鬆很多。曾經有人算過,一年365天,對於大學老師來說,有可能只需要工作180天,甚至更少。只用花費一年一半的時間,就可以領取13個月的工資。多麼令人羨慕的職業呢。而且大學老師時間相對自由,不用簽到坐班,只需要有課的時候上課,參加下學院學校的活動就可以了。

但是,大學老師還有一個重要的壓力,那就是科研成果。很多高校評職稱都需要有科研成果,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中英文論文發表等等,這些都是職稱評定的重要條件。

但是,大學老師有個很重要的限制就是學歷,一般的高校現在都要求必須有博士學位才可以在大學任教,甚至有的高校招聘行政輔導員老師也需要博士學歷。所以可見,博士學歷已成為高校入職的門檻。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博士生比較看好高校老師這一職業。好不容易讀取了博士學位,當然要選擇一個對得起自己努力的職業。大學教師,是一個相對輕鬆,又可以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學術理想的職業。而且,目前國內高校的待遇都不錯,國家對於教師的工資也是很關注,一直處於有條不紊的加薪路。

附: 怎麼才能當一名大學教師

要當老師,考取一本教師資格證是最基本的,這裡面也包含了對專業、學歷、學科的基本要求。所以,你要保證自己的學歷至少碩士(還有部分高校可以收取碩士學位),年齡符合條件,而且要保證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乙等及以上(如果要當中文專業老師,要二級甲等以上)。


一顆銅錢草

哎,這說起來都是眼淚......誰說不是呢,假如學校還不錯的話,越是優秀的博士,越是爭著搶著要留校,而出去工作的博士,不少都是對學術之路不太感興趣或是失望所致。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博士如果進入工業界,能拿到的薪水絕對高於同學在高校教師崗位所拿到的。但,選擇教師崗也是一類人的志向,從事科學研究,開發技術,教書育人,不也挺好。


碩博天地

看不下去說幾句,這裡面有多少大學教師,真正的理工科大學的教師。什麼人可以指點江山是從上往下看的人,你懂你可以說說觀點,以訛傳訛,道聽途說就沒意思了。

首先,博士到底牛不牛,我想至少80%的人比不上。之所以去高校原因很簡單,想做科研高校是唯一符合條件的地方,這裡安靜,有設備,有實驗室,有交流等。

再者,聊聊大學老師,這個群體才是國之棟樑,雖然不可能都成為國家制定國策的諮詢專家,但是我敢說國家的發展與這些臭老九們息息相關。隨便舉例子,袁隆平是不是大學教授,華羅庚是不是,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的院士們都是不是大學教授。收入低是分配製度的事情,這就不難解釋有志青年投身高校了。

最後,聊聊打工這個事情,中國的打工就2種情況一種是給國家打工,一種是給私人打工。給國家打工薪水低但是能直接服務與國家的各行各業,給個人的話最多轉化成稅收,畢竟咱們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高精尖的東西還是國家統籌。


Tolerate7

大學的青椒每月6000應該是非常低的一個工資,他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搶著去呢?而且不缺重點大學的博士和海歸博士。

博士的就業面本來就很窄。除了可以到企業,也就是高校、研究所之類的。這些研究所及高校的需求量是非常少的,無法滿足大量的博士供應,於是就會出現博士爭搶高校職位的現狀。

博士是初始工資很低,但其過五年的工資就會高很多,博士一般3年左右可以評副教授,職稱上去收入自然就上去了,上升幅度很大,其實大家看好高校的發展前景,過幾年有了名,利自然就來了。

任何一個群體都是財富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你博士畢業就掌握很多財富,而且博士進入高校,往往會有租房補貼,引人費用,甚至人才房分配,也是不小的收入。

當然,高校的分配也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老教師的收入很高,並一直很高,並不是貢獻大而是職場高。


大學專業深一度

因為大學的老師並不靠學校的工資生活,他們收入主要的來源來自於項目經費。大學給老師的工資本來就不高,正高三級的也就1w 多點。但要是接個大項目動輒能掙幾十萬上百萬的。青年教師剛開始可能會苦點,但是慢慢在業界混出了點名聲,橫向縱向項目就會很多了,壓根不缺錢。而且大學老師能帶研究生做項目,這可是最廉價的勞動力了。


herock3

外快多,基本工資不高,但是可以帶項目,現在又有事業單位可以兼職,而且一到寒暑假到處評標,評審費各個省都有規定,平均一個小時至少一兩百塊錢。


st中興高管工資也很高

金字塔頂端的職業,工資並不能體現一個職業的價值。首先,一個年輕人拿6000並不算高工資,但是,只要不在一線城市,也可以接受,至少活的下去。但是,大學老師絕對是精英知識分子,在社會受尊重程度很高。社會地位有了。其次,大學老師是一個穩定的職業,同時也有穩定的上升渠道。一旦在科研上有所成就,那帶來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是極速提高的。而且,大學不是社會,勾心鬥角的情況也有,但是少多了,是一個比較純淨的環境。同時,大學的課程比較少,教學壓力不大。只要沒有太大的科研壓力,還是輕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