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

祺祯亦宝

题中说到的李世民二十四功臣,是指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按照排名如下:

赵国公长孙无忌
▪ 河间王李孝恭
▪ 莱国公杜如晦
▪ 郑国公魏征
▪ 梁国公房玄龄
▪ 申国公高士廉
▪ 鄂国公尉迟敬德
▪ 卫国公李靖
▪ 宋国公萧瑀
▪ 褒国公段志玄
▪ 夔国公刘弘基
▪ 蒋国公屈突通
▪ 勋国公殷开山
▪ 谯国公柴绍
▪ 邳国公长孙顺德
▪ 郧国公张亮
▪ 陈国公侯君集
▪ 郯国公张公瑾
▪ 卢国公程咬金
▪ 永兴公虞世南
▪ 邢国公刘政会
▪ 莒国公唐俭
▪ 英国公李勣
▪ 胡国公秦叔宝

秦琼秦叔宝排名倒数第一!

后世许多人为秦琼叫屈,认为他的排名偏低,日慕君在此专门说到说到!

凌烟阁24功臣的选定和排名是非常讲究的,综合起来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入关定鼎
(2)统一天下
(3)玄武兵变
(4)贞观之治

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是个综合评价的结果。

排名第一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发小,也是大舅子,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天下,从玄武兵变到贞观之治,长孙无忌如同李世民的影子一般,兢兢业业,把他排在第一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再看第二名李孝恭,他是李渊的堂侄(李孝恭爷爷与李渊老爸是亲兄弟),虽然李世民即位后就处于半退休状态,整天喝酒泡妞,但人家在定天下过程中居功至伟,萧铣、辅公祏都是人家收拾的,加上皇族身份,排第二也没有问题。

其他如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尉迟敬德都不用说了,个个功高盖世,排名在前并不奇怪!

再来说说秦琼,他最初是隋朝将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后来又和程咬金一起投靠了李世民,在入关定鼎方面功劳不大,主要成绩体现在讨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方面,这也是他入选的最大理由。

再看玄武门之变,秦琼是否参加是有争议的,《旧唐书》说他参加了,但其他资料都没有提他是否参加,有记载玄武门病变后尉迟敬德赏赐1300户,而秦琼只赏赐了700户,可见秦琼即便是参加了也功劳有限。

最后说说贞观之治,由于早年积劳成疾,秦琼在贞观时期除了曾作为副总管参加征讨东突厥之外,基本上是在家养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公布的时候,秦琼已经去世五年。

这么综合下来,秦琼排名最后也就不奇怪了!

秦琼名气如此之大,与后世的许多演义小说有很大关系,《说唐》《隋唐演义》等等,把秦琼的形象高度神话,流传甚广的贾家楼四十六友,秦琼排名第二,程咬金徐茂公(李勣),屈突通,柴绍都是他的小弟,结果到了凌烟阁个个排到他前边,一来一去自然有落差。

其实凌烟阁24功臣就是李世民念旧搞出来的纪念册,主观定性成分较大,排名虽然有先后,但并非向今天考核KPI一样有定量做依据,即便在当时也无法严格界定,看官看看就好,切勿太当真!



日慕乡关

凌烟阁排名只是李唐开国功臣们在李世民心中的评价,并不一定客观合理,排名也是大有玄机,但是秦琼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十四功臣的具体排名: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尉迟恭),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16.张亮,17.侯君集,18.张公谨,19.程知节,20.虞世南,21.刘政会,22.唐俭,23.李绩(徐茂公),24.秦琼。

秦琼作为一名武将,其功绩和文臣们不好比,评价标准不一样,那主要和几位武将(先武后文的也不算)进行比较:排在秦琼之前的武将主要有李孝恭、尉迟敬德、李靖、刘弘基、屈突通、程知节、李绩7人。

李孝恭,李世民的堂兄,河间王。主要功绩:经略巴蜀,攻战三十余州;讨伐吃人魔王朱粲,大破之,俘获其众;大造战船,攻灭萧铣,招抚岭南诸郡;攻灭辅公佑,彻底平定江南。李孝恭平定了巴蜀和整个江南,可谓功高盖主,把他放第二位算是委屈他了(因有人告他谋反)。

李靖,大唐战神,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位列武庙十哲,其功绩甩秦琼一条街应该不会有人有意见,具体就不赘述了。

尉迟敬德,把他排在李靖之前是李世民的私心。尉迟恭和秦琼分别为民间传说中的左右门神,两人在军中都以冲锋陷阵、斩将杀敌著称,但他和秦琼相比有巨大的优势:一是和李世民关系亲密,在战场时经常两人两骑深入探敌;二、多次于危难中救得李世民;三、在玄武门之变中立得首功

刘弘基,此人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他比秦琼也有优势,一是从太原起事时就追随李渊父子,资历老;二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有拥立之功;三是攻长安时担任先锋,俘虏隋主将,随李世民征高丽时也力战有功。

屈突通,在隋朝时就战功赫赫,名声比李渊等都要响亮。在攻打王世充时立得首功,在玄武门之变时有拥立之功。

程知节,就是程咬金,因《隋唐演义》为大家所熟知,此人和秦琼的经历最为相似,两人的功劳也最为相似,他比秦琼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对李世民中心不二,在李渊派他任康州刺史时,他为了不离李世民左右拒不赴任,并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绩,就是徐世绩(大家熟知的徐茂公),本可进前十五的排位。其功绩我也不多提,隋末唐初仅次于李靖的存在。

所以,虽然秦琼知名度大(很大一部分是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功劳),虽然他作战刚毅勇猛,冲锋陷阵悍不畏死,但他只是一位骁将,不是一方主帅,一没有独自领兵攻城略地的功绩,二在李世民认为的最为关键的时刻,玄武门之变时态度暧昧,未能给他鼎力支持。所以秦琼排名靠后是很有理由的。

另外提一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武将中只有李靖、李绩秦琼没有参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人谨慎,不参与政治,谁是皇帝为谁服务。但其中三人又有区别,秦琼投唐后一直在李世民手下征战,但玄武门之变时他却未明显表态,或发挥作用不明显(历史上还是有争议)。李靖、李绩都是主帅型,都很得李渊赏识,和李世民的交集相对少一些,而且他们都凭自己的实力在大唐的建立和之后的开边拓土中建立了不世之功勋。


水浅无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请大画家阎立本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放于三清殿旁边的凌烟阁。

所有的画像与真人无异,面北而立,凌烟阁共分为三层,按名次依次为:一长孙无忌,二李孝恭,三杜如晦,四魏征,五房玄龄,六高士廉,七尉迟恭,八李靖,九萧瑀,十段志玄,十一刘弘基,十二屈突通。

十三殷开山,十四柴绍,十五长孙顺德,十六张亮,十七侯君集,十八张公瑾,十九程知节,二十虞世南,二十一刘政会,二十二唐俭,二十三李勣,二十四秦琼。

秦琼,也叫秦叔宝,在隋唐演义里面,秦叔宝是男主角,很多人受了这部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认为秦叔宝对李世民的贡献很大,怎么会在凌烟阁里面排名老末呢?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一下真正的历史上的秦叔宝,就能理解为何这样排列了。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隋朝时,是隋将来护儿的部下,秦叔宝母亲过世的时候,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很多人不解,其他部下家里有丧事的时候,也没见将军派人去吊唁,来护儿说秦叔宝此人英勇有气节,肯定会有大成就的,不能当一般人来看待的。

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卢明月率十余万部队攻打祝阿,秦琼随张须陀前去征讨,但是兵力相差太多,而且粮草不足。张须陀对大家说: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我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率大军假装撤退,卢明月肯定会追击。

那么他的大本营必然空虚,这个时候只要有人带一千兵前去偷袭敌营,肯定能大获全胜,但这个计划比较危险,有人敢去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去,只有秦叔宝和罗士信站出来说他们接这个任务。

秦叔宝和罗士信做得十分的漂亮,他们爬进门楼,把敌人的旗帜给拔下来,放进了外面的伏兵,一把火把敌营给烧了,卢明月见大营遇袭击,就回头救援,张须陀趁机掩杀,卢明月军大败,最后卢明月只率着一百多个骑兵逃跑,秦叔宝和罗士信一战成名。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秦叔宝随张须陀讨伐瓦岗寨,中了李密的埋伏,张须陀力战而死,秦叔宝就投奔了驻守虎牢关的裴仁基。大业十三年,裴仁基与萧怀静不和,被李密招抚,杀死了萧怀静,率军投奔了瓦岗寨,秦叔宝被任命为帐内骠骑。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了兵变杀死了杨广,率十万军返回关中。李密率军攻打宇文化及,在黎阳童山大战了一场,李密中了流矢坠马,所幸被秦叔宝搭救,秦叔宝又率部打退了宇文化及。

瓦岗寨经此一此役元气大伤,而李密觉得他打胜了,就变得十分的骄傲自满,没把王世充放在眼里,甚至连一般的城防工事都没做,被王世充偷袭,李密就向西投奔了李渊,而秦叔宝被王世充所俘虏,担任龙骧大将军。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秦叔宝与程咬金不满王世充的为人,就在两军对阵的时候投奔了李唐,被安排到了李世民帐下。而李世民对秦叔宝早有耳闻,对他十分的厚街,封他为马军总管。

武德三年,李世民秦叔宝,殷开山在美良川打败了尉迟恭,尉迟恭降唐,此战秦叔宝最多,李渊赐给秦叔宝金瓶,封他为秦王府右三统军,灭掉宋金刚后,又加封为上柱国。

七月,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秦琼担任先锋,李世民挑选了千余人的精锐骑兵,都穿着黑衣玄甲,让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翟长孙统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武德四年,窦建德与王世充结盟,在汜水一战中,窦建德大败被俘,王世充无奈之下只能出城投降,因为秦叔宝这一战中率几十精锐骑兵冲破敌阵,被封为翼国公。窦建德被杀,他的部下刘黑闼复叛,秦叔宝随李世民前去平叛。

武德五年,秦叔宝率军击破刘墨闼。武德九年,秦叔宝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但是秦叔宝经常生病,自然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少了,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贞观十三年改封为胡国公。


历史简单说

排名是国人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谁先谁后、谁被忽略,往往是时人和后人茶余饭后最为热议的话题。

至于秦琼为何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垫底,燕过紫禁城认为有如下三个原因:

1、排名规则

历朝历代,有很多关于功臣的官方榜单。比如西汉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宋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等等,以及诸如汉初三杰、明初功臣群等等,当然还有本题中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如果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虽然历朝历代的排名没有明确的、一成不变的规则,但细心的人往往可以总结出三个规律:

(1)文大于武:在功绩、地位类似的情形下,文官的地位往往高于武官。这大概与帝王心中对政治、内政治理、后勤等工作更为重视有关。比如,刘邦的萧何、刘秀的寇恂、曹操的荀彧、朱元璋的李善长等等。普通人在看他们的传记中,总认为这些人的传奇性、精彩性与呼风唤雨的统帅们差距巨大,但实际上,这些人往往被君主委以安定后方、转运粮草的重任。没有稳定的后方、没有充足的粮草,再多的猛将也注定失败。

(2)帅大于将:

这一点毫无疑问。勇将再勇,依然要受“帅”的节制与指挥。一个可以领到方面军、集团军作战的统帅性武将,地位一定高于冲锋陷阵的勇将,这就是为何韩信高于周勃、樊哙;耿弇、冯异高于盖延、马武;徐达高于常遇春的重要原因。

(3)亲贵大于非亲贵:封建时代,从身份地位来说,亲贵之人的地位往往优先于其他非亲贵之人。比较典型的例如凌烟阁中的李孝恭,尽管许多战役实际由李靖指挥,他的功绩和军事能力也不如李靖、李勣等,但因为亲贵宗室身份的原因,高居凌烟阁第二位。

总结:对于秦琼来说,不是文官、不是统帅,也没有亲贵身份,只是冲锋陷阵没有背景的纯武将。自然和凌烟阁其他功臣相比,排名要靠后了。

2、玄武门之变

其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亲自下令纪念的,与其说纪念“唐之功臣”,不如说是纪念“李世民之功臣”更加贴切。

我们看到,凌烟阁功臣中,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之中或之后发挥了谋划、攻击或牵制的重要作用的人占了很大比例,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尉迟恭、段志玄、张公瑾等等。

总结:而秦琼,虽有史料记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并没有特别出彩的记录,发挥的作用比上面这些人来说要小。

3、建国后作为

其三,秦琼的主要功绩,都发生于唐朝统一的过程中。在唐朝统一后,因为百战负伤太多,秦琼大部分时间在养伤,并于甄选凌烟阁功臣的公元643年之前的五年(638年)便已去世,而当时大部分凌烟阁功臣依然健在并发挥作用。从这一点上来,秦琼排名靠后也是可以理解的。



燕过紫禁城

秦琼,无论在民间、在正史、野史都是鼎鼎大名,尤其是北方的门神之一,就能说明其影响力。

秦琼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

又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交友赛孟尝,孝母似专诸,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

在唐朝好汉排名 也排在第十三好汉里面。并且救过李渊(李世民的父亲的命),并且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国的大孝子,还义薄云天,单就俸禄来说,这样的人没有理由比侯君集、张公瑾都低的。

第一、 现在历史学界最公认的解释是:秦琼没有参加宣武门政变是他排在最后的最主要理由。(注:因为之前无论如何秦琼都会比张公瑾和程咬金功劳大的)

24功臣主要来自三股: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五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 、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六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是来自瓦岗寨好汉,占据了五席(魏徵、张亮、程知节、徐世绩、秦叔宝)。

熟悉或者听过隋唐演义的就都明白了吧。

其次、才是可能是秦琼后来身体不好,多病,其实秦琼到底是否真有病都是没有确切证据的,很多行家都愿意认可:他是为了不参加宣武门政变而称病的,因为他义薄云天,从性格上我们是可以推测一二的。

再次、就是的性格后来称病几乎没在参加过大的战斗,但这只能是牵强的理由。

很感谢在此分享知识和经验,愿和诸君共勉。有不当之处,还请友人海涵!

恭祝诸君幸福安康!!!


室内空气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这是电视剧中以及演义小说给秦叔宝冠以的口号。

那么秦叔宝为什么是最后一名呢?

我们先来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肖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琼。

再从秦琼经历说开去。



自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秦叔宝先后跟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等手下任职。后虎牢大战王世充败亡,这才随着程咬金等人投奔李唐。虽然最后跟对了人,屡建战功,但毕竟已经换了五个主人,论起亲密度来自然是比不上殷开山等人亲切。



第二,就是秦琼可能没有参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的事件。为什么说可能呢?这是因为在相关史料记载中,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这些人参与了事变。如果秦叔宝保持中立就说得通了。此外,秦琼当时投奔的李渊,而李渊对其恩遇有加,自然也不想参与父子相残恩事情的。

最后,建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就因疾病缠身去世,已有五年。


鹿遥知林深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修建凌烟阁,以后陈列《二十四功臣图》,用来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但是令人惊奇的是秦琼只排在了最后一名。不仅如此,和秦琼齐名的尉迟恭排在了第七名,就算是程咬金也排在了秦琼前面。这点令人很奇怪。翻阅了很多史料,下面简单说一下;



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这是李世民人生的转折点,正是需要人们靠边站队的时刻,秦琼竟然选择了中立。这也难怪在玄武门事变前,秦琼的地位是高于尉迟恭的,但是玄武门事变后功臣封赏他只有700户,比长孙无忌和敬德等的1300户差很多。



其次;秦琼的功劳大多是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前立下的,抵抗刘武周,破窦建德,平刘黑闼。而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掌权,因为各种因素,秦琼并没有立下什么大功。

最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是贞观十七年才绘制的,而此时的秦琼已经去世了。所谓人走茶凉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为了使活着的功臣更加忠心。



不过李世民对待他秦琼也是不错的,秦琼死后,李世民特地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马,以表彰其生前战功,而且还陪葬昭陵。


越关换视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是按武功而定的,是按对唐朝的对李世民本人的功劳算的,所以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不少文臣,比如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但是我们看《隋唐演义》秦叔宝对李世民家有救命之恩呀,演义很大程度上是对历史的虚构,看戏还可以,但是当真却不行。那真实的历史呢?

1、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评定工作已经到了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距离唐朝公元618年建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距离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政变也有一定年限。秦琼的主要战绩可以说是在唐武德二年(619年)到武德九年这一段时期,玄武门之后到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去世再没有立很大的功劳,在武德二年以前也不属于唐朝阵营,所以相比于一直跟着李世民起兵的,无论是文官出谋划策,还是武官冲锋陷阵,功劳自然更大一些。

2、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琼在玄武门政变中没有突出表现,相比于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恭这些无论是筹谋还是亲手上阵的,秦琼的积极度就不是很高。在玄武门政变之后,虽然秦琼参与了,但不是主要功臣,就差那么点意思,看尉迟敬德就被赐绢万匹,拜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食实封一千三百户。而秦琼则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且以后也因为生病的原因讨伐罗艺的战役等都没有参与。

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指正!


长久缄默如云漂泊

秦琼是半道才投入李世民账下的。出谋划策他不行,领兵打仗他倒是擅长,但后期需要他的战争不是很多。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基本上就没了动静,在家养病。所以纯论功劳和亲疏,秦琼排在末尾实属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