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萬不可以做題多少論英雄!

高中物理萬不可以做題多少論英雄!

有不少同學把提物理成績的希望寄託在大量做題上,搞題海戰術。這是不妥當的,“不要以做題多少論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題多,而在於做題的效益要高、目的要達到。

一、高中物理複雜在哪裡?

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臺階”。這個臺階存在於物理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法與心理特點上。初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繫。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大多屬於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科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邏輯思維等抽象思維方式。初中物理練習題,要求學生解說物理現象的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

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複雜,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繫也不象初中那麼緊密。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於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於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

二、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

許多事例表明,學生能夠比較自覺地同化新知識,但往往不能自覺地採用順應的認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認知結構的物理新知識學習中,應及時順應新知識更新認知結構。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時間;高中物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時間、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還有方向,是矢量。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順應新知識,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區別,指導學生掌握建立座標系選取正方向,然後再列運動學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避免人為的“走彎路”加高學習物理的臺階。

三、加強學生的解題規範化要求

物理規範化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思想、方法的規範化,解題過程的規範化,物理語言和書寫規範化。對此高考也有明確的要求。如在要求計算題時:“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後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因此從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規範化要求應當從高一時就嚴格抓起。

四、筆記更應該記錄側重點、難點和疑點

每節物理課都有學習的側重點、難點和疑點。因此,應注意老師的啟發誘導、分散講解和設疑討論,根據教師的闡釋和板書,有條理、有針對性地整理在課堂筆記中,同時,要把課堂上一時沒聽清或沒聽懂的內容記下來,課後和老師商榷,這將有利於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

五、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是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手段。況且,實驗題為歷屆高考必考之項。實驗題的考察範圍在《考試說明》上都有劃定。這些實驗如果死記,不僅易混,而且易忘。因此,複習實驗一定要親自去做,做完後要跟初學時一樣寫實驗報告,作數據分析。這其中一個難點是對系統誤差的分析。如測量電池電動勢與內阻時安培表內接、外接所產生的誤差,分析起來較複雜,但對理解實驗幫助很大。這一點突破了,應該說對這個實驗已經掌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