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喜爱银锭的朋友越来越多。

中国历史银锭以其悠久历史和沧桑质朴,以及存世的稀罕,注定会越来越让新老藏家趋之若鹜。

银锭具有金融货币范畴的属性,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银锭中各类官铸税锭库银,更是中国财政史实的最好见证。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 清代“光绪二十六年 九月 湖北盐饷 官钱局”五十两银锭,2011年诚轩春拍以1,265,000元成交。这枚官铸银锭铸造规整,造型优美,戳记规矩。

中国历史银锭,历来是国内外博物馆、财政金融界争相收藏研究的重要货币文物。

最近几年,在藏界的推动下,银锭收藏如火如荼,著名的诚轩、嘉德两大拍卖公司,每年度春秋两季举办的银锭专场拍卖,也为银锭收藏推波助澜。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光绪三年山西陵川县五十两京饷银锭,2015年诚轩秋拍以368,000元成交。

作为银锭收藏爱好者,我深信中国历史银锭的收藏和研究将更加兴旺和深入。

与几年前相较,在不断认识到史学价值的同时,各类品种银锭的市场价都有了很大的升幅,拍卖会上,成交价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明陕西“周至县银”五十两银锭,2017年嘉德春拍以230,000

元成交。

笔者一介寒士,对此击掌叫好之余,只能够佩服、羡慕这些实力派藏家的胆识和追求了。

玩锭时间长了,得益于锭商和藏友的关照,加之努力节衣缩食,如今总算有了数百两银子的家底,掐指算来也储蓄起一笔不小的资产啊。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但我却始终坚持看重中国历史银锭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每每把玩都沉醉于这些银锭所带来的文化享受,我想这同拥有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价值的银锭收藏异曲同工吧!

银锭中的文化元素

要论及银锭的文化元素,我依然偏爱清代四川银锭

清代四川银锭在中国历史银锭中极富个性色彩,品种丰富、体系完整、标准如一。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现象,多见四川周边省份,及京、沪、浙和中原地区,倾铸有仿四川圆碗锭形的银锭样式,而不见川内倾铸和行用外省各类银锭,其可见四川银锭在使用流通中的影响力,以及其银锭铸造的成熟性。

四川银锭以留存银、税库银、商用银为大类,有较明显的辨识特征。但各类品种,通常都在银锭上铭刻有银炉、银匠或银号的字号,这是一个共同特征,如:裕国泉、源义和、永顺祥、裕泰德、裕通厚、周源义、义诚亨、恒泰裕……等等。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清四川永顺祥 双排戳十两银锭

这些字号内容之丰富、数量之繁多,是中国历史银锭字号铭刻肇始以来,其他省份各类品种银锭绝不可企及的。

仅就此种现象,就是有齐天财力的西帮票号之众在银锭倾造中也没有如此的规模。

这一则,充分说明了清代四川商品经济具有相当的发达与繁荣程度;二则,彰显了四川银锭所具有的浓厚传统文化特征。

字号源于古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大致始于周。

婚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礼记·曲礼》

“名”是生养父母等长辈所取,寄托了祖辈的期望并具有个体识别的功用。

“字”却只限于有身份的人,是对“名”的内涵的补充和延伸。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但后来渐渐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习。

“号”则是对“字”的进一步解释,适宜自勉、自励。

给店铺起个名字,原也是极普遍之事,例如卖铁器的称铁店,卖布的叫布店,卖杂货的叫杂货铺等。

但在店名字号上做起文章,以表明或标榜自己铺子的特色和诚信,则是稍后的事。

宋代,给店铺取名、称作字号的做法已经为店主采用。

京师置杂物务,买内所需之物。而内东门复有字号,径下诸行市物,以供禁中。

——宋魏泰:《东轩笔录》八(记)

之所以要立字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它是经营者对所经营商品的质量,和对顾客诚信的一种承诺和保证,是一种必然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顾客在你铺子买东西,如果东西质量好,服务也热情周到,那么他可能成为回头客,第二次第三次还会不断光顾你的铺子,而且会代作宣传,让更多人都知道而纷至沓来,这对商家来说,正是梦寐以求的。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因此,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活跃,这种靠质量和信誉来赢得更多顾客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就更加受到重视。

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经商理念必然要与当时社会崇文尊儒的传统文化相交融,业主们不仅给自己的铺子起字号,并且都十分注意在字号上做文章,努力宣传、标榜自己。

结合传统文化理念给自己的生意取个有内涵的字号应该是很自然很体面的事,以至大为风行。

中国传统老字号

我是格外欣赏中国传统字号的。

明清两朝及民国时代无论银炉、银匠、银号还是布、盐、油、柴、食、彩等七十二行业,大都有各自的字号,而且字号多源于读书人手笔。

字号十分讲究,命名要吉祥、合运,名实相符,题写要请名家高士,这就有让字号融入了许多文化味了。

现在留存下来的不少老字号不少都是名人墨宝,就连权重位高的奸相严嵩也可为京城一酱园铺着墨“六必居”字号,严氏父子耻于天下,但“六必居”生意兴隆至今还是北京城中著名的老字号,可见一斑。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四川银锭上的字号与这些传统字号一样,通常不能视作现代汉语意义上的词语,也不能按现代汉语语法释义。

老字号除去业主姓氏外,其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引申意思,大多是取其吉祥、通俗的内容,而且要同字号所涉及行业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念起来也要顺口,字号后面一般缀有堂、轩、号、斋、园、坊、村等雅称,当然也可以不缀,这些字号只能用古汉语文言文语法去释义理解。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老字号同时下诸如:“长虹”、“海尔”、“海飞丝”、“娃哈哈”、“乐百氏”、“蓝剑”、“发展”、“万科”、“联想”等类型名称有明显区别,后者一目了然地让你感觉到就是现代的时髦的。

笔者藏品中有一枚四川“合江县·十九年地丁·匠恒足生”地丁税银,锭面银匠字号“恒足生”在四川银锭中多见,“恒足生”所铸银锭的种类涵盖了四川银锭主要品种,行用的范围涉及川内许多州县和税司衙门,是较有实力的字号,用现在的眼光看“恒足生”大概是具有官商银号的背景了。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此非笔者藏品)清 四川资阳县 三十一年捐输 匠恒足生 三排戳十两银锭,2016嘉德秋拍以46,000元成交。

“恒足生”字号释义,余以为大概是取其“恒,乃永远不变,持之以恒之意。”表达了对顾客的忠诚;“足,指所倾银锭成色和质量十足无欺。”说明了银号经营的诚实态度;“生,生生不息也。”寄寓了字号业主的对从事银匠业的心愿和期盼。

笔者无意去论证批评传统老字号和现代字号的优劣长短。

记得当年特别读过老舍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所作的短篇小说《老字号》。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小说中的老字号“三合祥”绸缎行处在新旧历史的转变中,面对“三合祥”没落的窘境,“三合祥”的大徒弟辛德治内心是极其复杂的,他晓得“三合祥”昔年的光景,大概不会回来了。

尽管老字号“三合祥”在社会发展中会渐渐远去,但“三合祥”却是辛德治的根,在他眼里“三合祥”的金匾实在是有一种尊严。

出生于城市平民家庭的老舍,是平民生活的叙述者,他的作品始终以平民阶层为核心,记录了人世间普通的人、普通的事。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通过小说《老字号》,老舍为我们暗示了要在心理上、文化性格上坚守那么一点点独立和自尊是多么艰难。

老舍先生透过“三合祥”注释了老字号这一传统文化的一点标志和一个符号,你会觉得它有一种悲凉的美,让人值得玩味和守候。

大陆外的老字号

对老字号的使用和发展,我觉得港澳台地区远比大陆要做的好,在他们聚华喧闹的都市中,处处可看到传统老字号的痕迹,“汇丰”、“潘高寿”、“马百良”、“宏兴”、“恒生”、“周大生”、“谢瑞麟”如今依然执行业牛耳。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最令人感动的是海外“唐人街”的盛景,那许许多多、鳞次节比的老字号招牌铺天盖地,仿佛要让中国文化的气息充满“唐人街”的每一个角落。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漫步在唐人街区,这些字号分明在向世人宣泄着海外华人不变的中华文化情结。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总算庆幸,2006年官方商务部专门出台了《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也成立了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委员会,为传承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目前合符认定标准的老字号有1600多家,这是一笔亟待整理和保护的文化财富。如今在股市上也有了“全聚德”、“同仁堂”、“桐君阁”这些优秀的老字号。

失落的传统文化

尽管我们对现代文明的进步由衷赞叹,却时时面临着传统文化尴尬,让人多了几份苦涩的回忆。

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社会里,都要专门成立文化遗产组织去倡导各国人民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难道我们不能多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吗?

老字号已经成为令人怀旧的文化符号,置身于四川银锭的收藏,着实可以让自己浸淫在失落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凝视着银锭上面的字号,会让人的思绪回到遥远的过去,你一定会明白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我这个银锭可是名牌老字号,你的呢?

▲清四川 荣县 光绪十三年 匠张恒益 三排戳十两银锭

人需要一份自尊的文化性格,玩锭很需要这份心情,于生活,又何尝不应当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