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挪移是斗转星移的缩减版吗?

天之芽

当然不是。两者没有什么联系,非要说有联系的话,倒不如说「斗转星移」是只有两层功力的「乾坤大挪移」。

一、

「斗转星移」是五代末年慕容龙城所创,「当世无敌,名扬天下」。


「乾坤大挪移」是明教镇派绝学。而明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那时间是相当早的,并且「乾坤大挪移」的功夫源出于西域,是波斯总教的武学,随着明教传入中土,而武学亦随之传入,所以「乾坤大挪移」的功夫之存在,要比明教传入中土还要早。也就是说,在武则天延载元年之前,「乾坤大挪移」就已经有了。


明教第八代教主练「乾坤大挪移」到第五层,但并不代表明教第八代教主是第一个练乾坤大挪移的。而即使以钟教主的年份算,也在慕容龙城之前。


总之,「乾坤大挪移」这门功夫,是远远早于「斗转星移」的存在的。

二、

从功能上讲,「乾坤大挪移」要厉害的多。


杨逍使「乾坤大挪移时」,书中言:

「其根本道理也并不如何奥妙,只不过先求激发自身潜力,然后牵引挪移敌劲,说起来也只四两拨千斤而已。」

就杨逍所展示出的「乾坤大挪移」的实力及功能,看着和「斗转星移」差不多。斗转星移也是一门借力打力之技:「不论对方施出何种功夫来,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反击到对方自身」。


可是这一句关于「乾坤大挪移」的描述中,还有一个关键的信息,那就是「激发潜力」。后来张无忌在密室中学「乾坤大挪移」时,书中言:

「原来这乾坤大挪移心法,实则是运劲用力的一项极巧妙法门,根本的道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有的潜力,每人体内潜力原极庞大,只是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这时一学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体内潜力便如山洪突发,沛然莫之能御。」

激发身体潜力这个功能,是「斗转星移」所不具备的。就「乾坤大挪移」的这项功能来看,内力越强,获益越多。而「斗转星移」则全无此功能。功力深浅虽然对「斗转星移」的效果有所影响,但没有「乾坤大挪移」这么大。

然而「乾坤大挪移」还有妙处:

「而乾坤大挪移运劲使力的法门,又是集一切武功之大成,一法通,万法通,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

这意味着,一切武功,只要张无忌看一眼,立刻就会。所以张无忌稍一回忆了一下儿时背的「七伤拳」拳谱,立刻就能使出来,如毕生研习一般。和使用龙抓手的空性打着打着,就学会了空性的龙抓手,并且使的比空性还好。慕容博自负博通天下武学,他对天下武学的理解和研习,能比张无忌更厉害么?少林七十二绝技,用得着潜伏三十年?那不就是一天的事儿么。


这还没完。所谓「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并不仅仅是瞬间能学会任何武学,而同时意味着瞬间能破任何武学。

「张无忌这时却已看全了龙爪手三十六式抓法,其本身虽无破绽可寻,但乾坤大挪移法却能在对方任何拳招中造成破绽,」

龙抓手本无破绽,「乾坤大挪移」能给硬造出破绽。张无忌之所以用龙抓手打败空性,不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装逼。也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法破解「龙抓手」,而是为了给空性,给少林留点面子。轻易就破了少林绝学龙抓手,那少林老脸往哪搁?用少林绝学破少林绝学,则少林就保全了面子。不是少林武功不行,而是空性练的不到家。

至于把别人的招式反弹给对方。这「斗转星移」引以为傲的功能,在「乾坤丹诺伊」不过是个简单的基础功能而已。杨逍对战彭莹玉等人时用的就是这个功能。张无忌打脸宋青书时也用的这个功能:

「他这招『花开并蒂』四式齐中,却给张无忌以『乾坤大挪移』功夫挪移到了他自己身上。」


「斗转星移」只有一个反弹的功能,而「乾坤大挪移」除了反弹功能外,还有更厉害的激发潜能,瞬间通晓一切武学,瞬间找出一切武学之破绽这些更加变态的功能。要是「斗转星移」也有「乾坤大挪移」的能力,慕容博何至于潜伏少林寺三十年。慕容复又何至于到处被打。


所以「乾坤大挪移」是很厉害的高深武功。当然也很难练。「斗转星移」与之相比就太简陋了,大概相当于杨逍第二层「乾坤大挪移」的功力吧。「乾坤大挪移」自然不是「斗转星移」的缩减版。但「斗转星移」也不是「乾坤大挪移」的缩减版。这两者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只不过有个类似的功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