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最流行这10个热词

基金圈最流行这10个热词

进入3月,市场走势进一步分化,蓝筹与中小创的风格切换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中美开打“贸易战”,CDR试点正式启航,A股波动更加频繁。基金方面,基金业三大奖纷纷出炉,绩优基金获得嘉奖。而随着各家公司陆续披露年报,基金业2017年利润达5600亿元,业绩表现相当强劲。下面,我们一起回顾3月份基金圈最流行的10个热词。

一行两会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其中提议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随着中国银保监会成立,金融监管框架从一行三会进入到一行两会时代,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合力,统筹处置银行业和保险业一批风险点,去除多头监管提升监管效率,消除监管空白,提升银行业和保险业体系运行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CDR试点

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明确了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试点的指导思想、试点原则、试点企业、试点方式、发行条件、存托凭证基础制度安排、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法律责任和组织管理等事项。

这也意味着CDR试点正式起航,将有机会提升成长股估值溢价[王莹1],其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以及高端制造等七大领域有望黑马频出。另外,券商板块作为重要的中介机构也将受益CDR试点。

市场人士认为,CDR试点发布意义非常大,应该是A股发行体制的变革,将会改变A股生态圈。

资管新规

3月28日,备受期待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获审议通过。在公募基金领域,最直接的影响是公募分级产品或将面临转型或强制清盘的可能。资管新规规定,公募基金不得进行份额分级,该规定限制了公募基金重新发行分级产品的可能。

此外在银行理财方面,资管新规规定银行将不能做保本理财业务,预期收益型产品也将转型成净值型产品。

创业板

Wind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3月,创业板指累计涨幅达8.37%,创两年以来最大月涨幅。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78%,显示市场风格已经悄然出现转移。创业板指的大幅上涨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回暖有着密切联系。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真正能够持续驱动股价的,将不会是风险偏好,也不太会是博弈因素,而是基本面。

中美贸易战

3月23日凌晨,特朗普针对中国贸易签署备忘录,宣称将对中国进口产品每年征收大约600亿美元的关税,以惩罚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盗窃”。中国随即进行反击,宣布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此,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并持续发酵。当天,美国三大股指及A股均出现较大跌幅。

目标养老基金

3月初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发表对《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下称《指引》)的看法及解读。嘉实基金表示,基金行业经历20年发展已经成为了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指引》的发布意味着公募基金将进一步承担起服务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重任、助力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养老目标基金也将为投资者提供养老金投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月11日,证监会网站公布《指引》全文,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随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金牛奖

第十五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奖结果于3月26日正式揭晓,共有16个奖项、117个获奖名额花落42家基金公司。作为基金业的“奥斯卡”,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在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其评选由中国证券报社主办,中国银河证券、天相投顾、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和上海证券协办,获奖的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均为过往业绩优异的佼佼者。

除金牛奖外,明星基金奖、英华奖、晨星基金奖等业界重磅奖项也在3月先后颁出。其中,嘉实基金荣获8项金牛奖、9项明星基金奖、9项英华奖。

基金年报

据新华社报道,公募基金2017年报日前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整体实现5585.62亿元盈利,相比2016年全年1748.36亿元的亏损,成功扭亏为盈。从各类型基金盈利情况来看,混合基金盈利1946.21亿元,股票基金盈利790.12亿元。固定收益类基金方面,债券基金盈利419.21亿元,货币基金盈利2121.51亿元,贡献了基金的主要利润收入。从其他基金类型来看,QDII基金盈利156.17亿元,保本基金盈利76.54亿元,封闭式基金盈利65.98亿元,商品基金盈利9.57亿元,2017年新成立的首批4只FOF(基金中基金)也实现盈利3064.6万元。

MSCI主题基金

距离A股正式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新兴市场指数仅剩2个月时间,MSCI主题基金获批速度明显加快,3月份以来,有9只产品获批。从产品类型看,目前申报的MSCI主题基金均为指数型,其中ETF超过七成,此外,还有普通指数型及指数增强型。

FOF

3月7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了第二批3只基金中基金(FOF)正式获批的信息,距离2017年9月的第一批6只FOF获批,间隔了半年时间。第二批FOF产品的正式获批,也预示着FOF产品发行有望走向快车道。

(*风险提示:文章综合于网络各媒体报道。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