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经典史话(3):远古神话

焦作经典史话(3):远古神话

焦作经典史话(3):远古神话

焦作经典史话(3):远古神话

女娲补天

沁阳市西北紫金山上有一遗址,大小约十余步,平而圆,名曰女娲补天遗址。紫金山高约千丈,巨石叠加,怪石林立,皆为五彩颜色。大宋年间,《太平寰宇记》称:太行山,一名皇母山,一名女娲山。相传在很久以前,遗址上有一古祠,名曰女娲祠,祠内塑有女娲补天神像。古往今来,人们为了祈求女娲保佑民间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幸福安康,总是带上祭品纸钱,不辞劳累登山祭拜。

远在上古时期,盘古开天后,身躯化作万物,人类开始繁衍生息,天下分为九州,焦作一带称冀州。

有一年的深夜,睡梦中的冀州百姓,忽然被一阵山崩地裂般炸雷声惊醒,天空好像一口破了底的大锅,暴雨倾盆,雷声阵阵,无休无止。一时间,山洪暴发,江河泛滥,九州皆为一片汪洋,百姓死亡大半,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灾难面前,人人束手无策,个个声声号啕。危难时刻,相传紫金山下有一民妇,名曰女娲,家有儿女绕膝。说是有一天夜里,女娲梦见了一位仙人,想起房前大水,便向仙人询问治水之策。仙人说:洪水来自天空,要想治水,还需补天。天补住了,水自然就消了。女娲一愣道:天高18000丈,何以补得?仙人说:天空虽高,溶石可补,民妇若有救世补天之志,待明日夜晚,可独自带上火具和干柴,爬上山中一处洞穴,三更时分点燃干柴,石可溶,天可补,世可救也!仙人话落即逝。女娲梦醒,信以为真,连夜向丈夫说了梦境。丈夫半信半疑,只说女娲痴人说梦,苦笑一下了之,并未当真。

次日,女娲一心想着补天,待天刚刚一黑,见丈夫与孩子们入了梦乡,独自带上火具和干柴,冒雨出了家门。凭着记忆,当她爬上山中一处洞穴,已是三更时分。女娲按照仙人吩咐,点燃了干柴。瞬间,雨夜划过一道闪电,雷声滚过,只见洞中烈火熊熊,巨石开始溶化,金黄一片。女娲惊喜不已,连忙跑出洞口,待回头看时,只见高山一派金黄,巨石化作了汩汩溶浆,喷涌向上,直冲九天,形似火山喷发。

雨夜,山民们被雷鸣声惊醒,见窗外金光闪耀,纷纷起来观看。村外半个山峰,已是火光四射,金黄无比,溶浆喷涌,直冲霄汉。渐渐地,天被溶浆慢慢补上,雨也由大变小起来,待到黎明时分,天空大片漏洞已被补住。雨后天晴,只有一处裂缝,依然雨下不止。女娲来不及多想,抱起脚下一块巨石,飞天而去。山下百姓认出女娲,无不一阵惊呼:女娲,女娲,那是女娲。

女娲炼石补住了天空裂缝,化作了天体,挽救了世间,从而留下了一段佳话,世代传说。

焦作经典史话(3):远古神话

神农祭天

太行山南端有一座山峰,高约千丈,草木葱郁,名曰神农山。峰顶有一祭坛,长约60丈,宽约9丈。坛前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天门、祖师殿、太极殿、玉帝殿等建筑,殿内塑有多位神像。此坛系神农当年祈求上苍赐予他智慧,教民辨认五谷,制麻为衣的祭祀场所,史称神农坛。历史上,神农氏作为华夏先祖炎帝,以辨五谷、尝百草闻名于世。

相传很久以前,华夏先祖由猿进化成人以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不辨五谷,不知百草,依然过着一种群居群婚,集体狩猎,吃野果,饮山泉的原始生活。强者生,弱者亡,生老病死,顺应自然。

传说炎帝降生在一个山摇地动,惊雷阵阵,大雨滂沱的清晨。哭声清脆,声如洪钟,音传五百里。瞬间,山不再摇,地不再动,雷不再响,雨不再下,天空云开雾散,朝霞万道。人们感到惊奇,都说炎帝一出生,即给人间带来了吉祥,日后必成大器。炎帝长大成人,见世人吃不饱穿不暖,生老病死痛苦不堪,于是产生了一种拯救乡里乡亲的想法。

忽一日,炎帝突发奇想,出门登上山顶,跪地祈求道:上帝啊,上帝,这满山遍野,草树葱郁,花果飘香,您为何不赐予俺智慧,告诉俺哪些果实可用,哪些果实不可用,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没有毒,哪些植物可以防病治病。冥冥之中,炎帝仿佛听见有人讲:年轻人啊,智慧不是来自上苍,而是来自于实践。举目可见,此山西南山峰有一坡地,上有各类植物千种,你只需常住山坡,逐一观察品尝。时间久了,自然能辨认出各类植物的性能功效,物以类比,转告世人,即智慧也。炎帝醒过神来,举目而望,果见西南山峰有一坡地,方圆百丈,草木葱茏,花果飘香,不由得满心欢喜,信以为真。

一天,炎帝说服父母,独自登上万草坡,搭棚垒灶,遍尝万草,逐一体验。列出哪些可食,哪些可服,哪些有毒,哪些无毒,哪些可以防病,哪些可以治病。逐一告诫世人,为人类带来了福音。

炎帝死后,人们鉴于炎帝尝百草、辨五谷,为华夏民族进化所做出的贡献,将炎帝列为华夏始祖,俗称神农氏。将炎帝在山顶跪拜上苍的地方,称作神农坛,并在坛前修建了神农祠等建筑。将炎帝尝百草、辨五谷的地方,称作百草坡,以示纪念,岁岁祭祀。

2000年9月,在一个秋阳高照,果实累累的日子里,有14位国内著名考古学家,应邀走进了神农山。先后对神农坛、坛前古建筑、百草坡、当地有关神农氏传说等,进行了认真考察论证,并向世人庄严宣布:沁阳市神农山山顶祭坛,即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祭天之地。

焦作经典史话(3):远古神话

尧池龙泉

沁阳市捏掌村村口有一方形池泉,大小约两丈有余,深丈余,青砖砌筑,石雕栏杆,一年四季泉水喷涌,清冽可口,流经15余里,人称尧池龙泉。古时,以泉为中心建有尧圣庙,占地约百亩,有山门、戏楼、尧池泉、过庭、三义殿等建筑。如今,古代建筑虽然多数坍塌,但仍有尧帝殿等建筑尚存。历史上,尧乃华夏始祖之一,人称尧帝。

早在4000余年以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生活在两河(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民族,已大致形成了数个部落联盟。部落与部落间,常常会因为耕种狩猎,发生一些你争我夺,互为进攻的战争。

相传在尧帝时代,尧一出生,智慧过人,强壮无比。长大以后,尧凭着智谋和仁爱,率领臣民南征北战,威名远扬,很快与黄河流域部落结成了统一联盟,众多部落头领推举尧为联盟盟主。从此,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各自安居乐业,社会一片祥和。

有一年春季,尧帝率领部落幕僚人员外出巡幸狩猎,行至太行山下,见峰峰岭岭,高耸入云,望不到天际,感觉又渴又饥,停下脚步,吩咐手下人备食寻水。手下人见前不靠村,后不挨店,一片荒凉,人影皆无。再加上跑了大半天,连只野鸡毛也没见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束手无策,满脸无奈。只说:陛下,我等跟随您早早出来狩猎,天过午时,人行百里,连只野鸡也没射中,哪来的食物?尧帝见人们连饥带渴躺倒一地,四周枯草枯枝,人烟、河水皆无,也一脸丧气道:奇怪啊,奇怪!往日,吾等外出巡幸狩猎,不到一个时辰,背兜便装满了猎物,今日为何走了大半天,连个猎物的影儿也没见到。这前无河水,后无人家的,难道上苍要灭杀我等不成?尧帝说到感慨处,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无意中,伸手扒开地上枯草,用手一捏黄土,哪知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喷涌而出。尧帝等人惊喜万分,一阵欢呼雀跃,纷纷趴地畅饮。泉水清冽可口,温度适宜。人们感慨之余,都称尧帝福大命大造化大,世上无人可比。人们畅饮了一阵,抖抖精神,继续狩猎去了。

此后,泉水喷涌不息,流向远方,天长日久,在泉的四周渐渐形成了一个泉池,人称尧池龙泉。再后来,随着人类的繁衍,不知过了多少年,在泉的一侧,形成了一个村庄,取名捏掌村。村民们为了缅怀尧帝捏土成泉,造福后人的功德,开始以泉为中心,立碑建庙,世代祭祀,庙称尧帝庙。

宋绍圣二年(1095),《重修尧圣庙记》碑载:帝尧遗兹迹者,德而帝之然也。同时期有碑记载:昔帝因巡狩,率师至此,因息思浆,求无获济……龙指接坦,寻感醴泉应手,泉涌无涯……

清邑人范照黎《勾漏山房》诗曰:“处处清泉绕绿畴,尧帝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台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