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礦山情

高大的灰白色廠房內,機器高速運轉的轟鳴聲奏響著礦山的生產樂章;礦區的道路上,輸送物料和產品的大卡車川流不息。放眼望去,沸騰的礦山,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是地地道道的“礦三代”,2012年是我在礦山工作的第一年。那一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擁有夢想的年輕人去到了甘肅辰州礦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甘肅辰州)。克服高原環境、堅守操作崗位,在甘肅辰州工作了三年的時間。高寒缺氧的氣候、漫天飛舞的黃沙、成群結隊的牛羊,這一切構成了我青春理想裡的五彩斑斕。高原上的青春讓我多了一份堅定和果敢。

和礦山結緣還遠遠不止這些,從我爺爺那輩開始,生命就和礦山緊緊聯繫在一起。年少的我們總會揣著一顆好奇的心,聽他們講井下的故事,聽他們講如何將井下的礦石變成金色的“寶藏”。爺爺年輕時做過井下的“挑班”,當時井下的工作環境和生產條件跟現在根本沒法比。沒有先進的設備,技術也不如現在成熟,大部分問題都要依仗著粗糙的雙手和小型機械設備解決。爺爺和他的工友“肩挑手扒”,硬是將井下的掘進之路走了下去。工作閒暇時,爺爺和工友探討最多的就是技術,他們翹首以盼礦山的技術能夠飛速發展,好讓井下的生產更安全,井下的工作能讓機械化、自動化代替。

父輩人講的故事總是離不開礦山。對於父輩人來說,礦區是他們朝夕相處的地方,他們在那拼搏、開拓;也在那生活、成長。我的父親曾是《湘西金礦報》(今《辰州通訊》)的特約通訊員,筆名洪流。工作之餘,他經常下到生產一線採訪一線工人,瞭解生產動態,宣傳企業文化。他經常跟我說“搞宣傳工作就是要多下一線,只有在一線才能挖掘出典型,宣傳才會有效果。”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宣傳工作者,我用鏡頭和筆記錄下那些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業績的工作者。他們有的深入千米深井,有的揮汗在火熱的爐臺前,有的跋涉在海拔3200米。他們用樸實的工作信念,持之以恆的奉獻精神贏得了尊重和榮譽,傳承著辰州人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弘揚著辰州人的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代人的礦山情

辰州礦業選廠全景。

歷經幾代礦山人的不懈努力,礦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人工勞作到自動化作業,從簡單設備到現代化生產,從湘西金礦到辰州礦業。作為“礦三代”,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在父輩人的努力下,我們已然站在了現代化礦山的前端,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100噸黃金精深加工項目的啟動、辰州金鋪的開張、國家礦山公園的成功申報、銻鎢產業鏈延伸項目的研究等,礦山正在全力實現新發展。我能深切感受到父輩們工作的艱辛,也能深刻體會到他們對礦山的美好期盼。他們用堅實的脊樑載負起行走過的140多年。每一車礦石、每一爐銻水、每一塊金錠都凝結著一代又一代礦工的青春和汗水。辰州的先輩們用奮鬥、赤誠書寫了可歌可頌的歷史。

三代人的礦山情

礦山人見證了辰州的滄桑鉅變,續寫著一代又一代礦山人的未了情緣

在礦山,有許多和我一樣的家庭,祖祖輩輩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辛勤勞作。幾代礦山人把青春獻給了礦山、把汗水傾灑在了礦山,礦山人用堅實的腳步踏出了辰州的今天;礦山人用堅定的信念助推著辰州更好的明天。礦山人見證了辰州的滄桑鉅變,續寫著一代又一代礦山人的未了情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