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炒房无罪”,5年后炒房就对芯片有“罪”了?

5年前“炒房无罪”,5年后炒房就对芯片有“罪”了?

经济学家有没有立场、有没有风骨,不看他们说得有多好,吹得有多吹,喊得有多高,而看他们有什么立场。立场坚定,观点差些也无妨。没有立场,就是糊弄百姓、糊弄观众、糊弄自己。

5年前“炒房无罪”,5年后炒房就对芯片有“罪”了?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经济学家(也可能是自封的经济学家),他们常常颠三倒四,说一些前后矛盾的话,还要动辄指责别人这个那个的。

一位所谓的独立经济学家,在2012年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认为:从来都不认为炒房有罪,也从来都不认为中国房价是他们炒上去的。并号召广大居民,当然,更是鼓励炒房者,别犯傻,听我的,继续炒你的房。

5年前“炒房无罪”,5年后炒房就对芯片有“罪”了?

然而,仅仅过了5年,就一切翻了个个,以愤青的身份,大骂中国没有芯片技术与炒房有关了。我不知道,这位经济学家到底哪个观点是他的真实想法了。因为,房价按照他的预期又在此后的几年里呼呼地上去了,达到了他的炒房有理目的。可是,芯片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制裁,他却又充当起爱国英豪的角色,认为炒房不好了。

我们知道,这些年来,任志强作为房价上涨的坚定支持者,一直坚持房价上涨的观点不放。即便面对各种批评和质疑,甚至谩骂,都没有放弃,可是,这位经济学家却在当下把芯片技术落后与炒房联系起来,将自己以前的观点彻底打翻,与任志强相比,谁更值得敬重呢?

5年前“炒房无罪”,5年后炒房就对芯片有“罪”了?

经济学家也好,财经人士也罢,应当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随时改变自己的观点,甚至颠三倒四地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行为,除了吸引眼球,还有什么更多的理由呢?以这样的方式吸引眼球,又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位经济学家面对北大校长将“鸿鹄”读成“鸿浩”,又开始愤青起来,以各种方式讽刺北大校长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对自己5年来的出尔反尔进行一番反思,也顺便讽刺一下自己呢?为什么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无能,对自己的毫无立场却一点也看不到呢?

可悲可叹啊。

很显然,他的所有的观点变化,都不是因为想法的改变,而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某种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