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真能一飛沖天嘛?

昨天在IMEOS的群裡看到大家討論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在開發者的角度考慮,EOS的價格和開發環境的關係。

主要問題無非兩個:

1:價格漲得太快,開發賺錢不如屯幣。

2:價格太高,開發門檻過高。

第一個問題其實在今天的以太坊上已經發生,從ICO開始,先有幾個項目創造了神話,如小蟻、公信寶、量子等。立刻引爆了大家對ICO的熱情,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了故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講故事,講的就是小蟻、公信寶、量子的故事。大家瘋狂的痴迷ICO,不管是什麼項目,只需幾分鐘,直接售罄。很多項目原本的目標可能是融個幾百萬啟動資金,結果ETH大漲,融資額一下就成了幾千萬。我的天,多少項目啟動一年能有十倍的利潤?在互聯網時代,一年之後不燒錢就不錯了。所以,項目方被突如其來的幸福砸的一臉懵逼,面對超出預期十倍的利益,你還說你不動心?我才不信呢。所以,直到今年基於ETH的DAPP也沒有什麼真正靠譜的。

但是放到EOS上,這樣事情還會發生嗎?

去年其實最終的贏家是交易所,高昂的上幣費又狠狠的宰了一筆。再加上今年ICO已經轉不靈了。對項目方來說,第一發幣可能不好融資,第二,融資可能也沒那麼多錢上幣交易,第三,政策風險非常大。所以,基於EOS的項目應該不會熱衷於ICO。

而EOS玩的是代幣可以當帶寬用,相當於去年你買ETH,因為它是一種貨幣。而今年的EOS,就變成了平米數,你有100個EOS,你就相當於有100平米的商鋪。一個公司想開業,要麼自己買商鋪,要不從你手裡租。

和我們現實的商業模式很相似,不過,投資房地產是有門檻的,投資數字貨幣可以說幾乎無門檻。所以,假如一個團隊辛辛苦苦做了一年,不僅要交房租,融資還挺難,創始團隊砸鍋賣鐵湊了100萬支撐了這一年,到年底了,錢花光了,產品做得一般,用戶數量也一般。十足的挫敗感。

而他們用10萬塊租來的帶寬,年初價值100萬,經過一年的市場火爆,現在價值1000萬。持幣的韭菜,我們稱為“幣東”(類比房東)把大眾換成了大奔,一居換成了三居,韭菜也變成了投資人。雖然工作比以前做得還爛,但是哥很有錢,直接辭職了。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你會在下一年選擇開發個項目還是借點錢去買幣?

可能是去買幣,然後下一年發現租幣的人好像沒那麼多了。各種關於生態做得不行的負面也接踵而來,一堆人下車跑了。原來做開發的那哥們,不僅賠進去100萬的家底,還負了100萬的債。

而那個“幣東”,又拿了一部分錢出來,投資了一些新的公鏈、母鏈之類的,只要熱門,加上一些高端的人脈,路越來越寬。1000萬又變成了1個億。

還真的很像北上廣的地產。不過,房子是必需的,到今天還真沒有哪個幣是必需的。所以,EOS的漲幅還是應該等等開發進度,不能飛的太快。

第二個問題,幣價太高,可能影響不大。我相信隨著價格的變化,應該有辦法把租賃帶寬的法幣價格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否則,上半年開發個項目只要幾千塊的租金,下半年就幾萬,會讓很多小團隊望而卻步。結合那些聰明的大佬,應該會意識到第一個問題,所以不會瘋狂的拉盤。所以,開發門檻應該會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讓更多團隊能夠輕易進入。

結論:

做個大膽的猜想,如果真的這樣的邏輯發展的話,今天進場的機構和金主要想快速拿到理想收益,需要做兩件事,第一,拉、砸。俗稱割韭菜。第二,在大量項目進入開發之前,把幣值拉到一定的位置,然後,拉、砸。

以上,純屬個人猜想,對不對的,誰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