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助残日

“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具有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权力。”看完罗甸县特殊学校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参观了在校园里整齐摆放的孩子们亲手创作的画作和手工艺品,罗甸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杨正惠说,特校的孩子里有很多是经她推荐入学的,她发现这些“特殊”孩子正在慢慢变得“普通”,她对此感到很欣慰。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学生作品展示

“他们”当自强

在班通梅老师眼里,黄南玉是“学霸级”的存在。在当天的活动中,他带领启音部的9个小伙伴,在短短三分钟内,凭着一口气吹出了一幅幅“梅花傲枝图”,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现场“吹画”

“绘画天赋只是‘冰山一角’,其实他是全能王,每一个科目都很强。”据班通梅介绍,黄南玉属于“耳聋一级”残疾,失去听觉的他很有悟性。之前罗甸县没有建立特殊学校,黄南玉就在板庚小学的普通班上学,老师不懂手语,不具备开展特殊教育的技术和能力,没有办法与他有效沟通,他只能在心里“与自己对话”。在那样的境遇里,从小学一年级跟班读到四年级,他仅仅依靠眼睛学习,让自己的识字水平达到了一年级学生的程度。

“如果是普通孩子,四年级学生只有一年级识字水平,那肯定是很落后的。可是在那样的学习环境里,他每多认识一个字都很不容易。”班通梅回忆,2017年,已经在板庚小学上到四年级的黄南玉转学到罗甸县特殊学校,从一年级开始重新学习知识。

因为之前他已经在普通完小养成了不与人沟通交流的习惯,刚刚进校时他显得很内向,不愿意同班同学接触交流。特校的老师们给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第一步先教会他“手语”,帮助他找到与人沟通交流的办法和渠道。他从“看得见手势”转变为“看得懂手语”后,一样通则百样通,老师们的教学效率越来越高。

在罗甸特校,像黄南玉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黄思雨用了一年时间,让自己从“妈妈抱着来报名”成长为“操场上能走了好几圈”;

陆行是个自闭症孩子,进校之初不说话,不与任何人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如今已经能主动与别人简单交流,能自己穿衣;

陈徵羽刚进校不会走路、不能独站、不会说话,如今已经可以绕学校操场走三圈,能说老师好、再见等问候用语……

班通梅说,在“变普通”的过程中,“他们”意志力惊人,造就了一个个成长的奇迹。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他们”很专业

“和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一样,我们其实很普通平凡。”36岁的班通梅如已是罗甸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导主任。

2002年毕业于贵定师范学校特殊学校专业,先后在边阳镇大文小学、边阳三小任教,通过成人高考进修获取汉语言文学大专和本科文凭,2014年6月,一纸调令摆在她的办公桌上,文件要求她马上到罗甸县特殊教育学校报到。

“感觉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到特校报到的时间点,距离她中师毕业已经12年,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变得越来越模糊,要慢慢回忆,还要找机会外出“充电”。有当年的专业底子,她很快就调整好心态,开始了自己的“特教生涯”。

与班通梅不同,代妮是学校少有的“90后”,她动感活力,精神状态极佳,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她频频现身。聋哑学生听不到伴奏,她就成了“伴奏音乐”与舞蹈中的聋哑学生之间的“桥梁”,她站在一旁使用手语将“伴奏音乐”的节拍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顺畅舞蹈。

“一毕业就到特校工作,准备一直干下去。”2016年,代妮从安顺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因为专业对口,她没走什么弯路就找到了心怡的工作。大学期间学过的盲文、手语、儿童行为塑造、特殊心理学等知识,到特校任教后都用了上,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进步,她感到无比自豪。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医生在训练孩子手指精细运动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残疾儿童家长参观绘画作品展

“他们”有爱心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就在她站立的位置,时针回拨到一年前。

2017年5月1日,柏丽梅第一次走进罗甸县特殊教育学校。当时,一群特殊孩子正在排练操场上竹竿舞,一根根竹竿将水泥地打得啪啪响,一个肢体残疾的孩子在不远处练习走路,他背对着柏丽梅的身体摇摇晃晃,他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如果他摔到水泥地上,该有多疼?”当时柏丽梅并没有想太多,她只是设身处地为那个孩子作想,孩子们排练竹竿舞时间在地上敲打出的清脆的声音好像在提醒她:那硬邦邦的是水泥地。

“这样的水泥地,在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在这里就很不合时宜。”从特校回家的路上,她不能释怀,马上打通了江苏喜洋洋科教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的电话,问对方可不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对方问明情况后答复:企业回馈社会,实在理所应当。

当时,何大春不知道柏丽梅所谋划的“一些事情”是什么,甚至后来项目细节拿到桌面上谈时他还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柏丽梅要把学校的水泥地操场变成标准的塑胶广场。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老师or妈妈

与柏丽梅不同,罗甸县草根助学会的“爱心”很具体,他们身着黄色马甲,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将益智积木、书籍、七巧板、识字卡片、学习飞镖等物资送到孩子们手里。

“他们”的故事——罗甸县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见闻

留影

“我们可以像哥哥姐姐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要把会跳的舞蹈教会他们,把认识的字教会他们,把会画的画教会他们。”罗甸县第一中学的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如是说。

来 源 |罗甸县新闻办

作 者 | 肖家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