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賈詡郭嘉諸葛亮三人誰的情商最高?

直擊直通車

相信很多人都會選賈詡和郭嘉,因為現代人們似乎對賈詡的評價越來越高了。毋庸置疑,賈詡是個老狐狸,先後在郭汜、張繡和曹操那兒都混過,而且和曹丕的關係還不錯,單從這一點,情商就不會低,畢竟他可是服務過好幾任老闆的人。

但是賈詡雖然拱來拱去,但是他在曹操那兒並沒有得太大的便宜,並沒有得到重用。至少跟郭嘉比起來是這樣,作為荀彧推薦的謀士,郭嘉一度被曹操拿來和荀彧相比。再加上他對曹操的貢獻,讓曹操一輩子掛念不已,只可惜出師不捷身先死。

所以諸葛亮的情商被世人低估了。我們一說諸葛亮往往都是足智多謀的模樣,其實諸葛亮是好友徐庶鼎力推薦的,甚至“臥龍”都是兄弟們給起的。如果一個人不會做人,徐庶犯得著花那麼大工夫推薦嗎?

再比如三顧茅廬中,多次試探和揣摩劉備的心思,直到確認劉備是明主後才主動投誠。要知道,賈詡和郭嘉其實都沒當過丞相,而諸葛亮可是蜀漢的丞相,而且劉備還給他特意安排了個頭銜:軍師將軍。

至於白帝城託孤就更不用說了,郭嘉和賈詡基本上都沒得到這個重用,說明劉備對這個有兵權又有相權人的充分信任。

實際上諸葛亮也是個八面玲瓏的人,譬如他跟東吳的關係一直不錯,劉備東征的時候他沒參加,甚至一直和魯肅、諸葛瑾等人保持著各種聯繫。比如東吳在諸葛恪的任用上,諸葛亮就曾經給孫權寫信,居然孫權居然還真買諸葛亮的面子。

反之,你覺得劉備會買賈詡的面子嗎?郭嘉嘛,謀士乾的很好,可惜沒有兵權也沒有相權,就是個謀士。

能在三國時代,把遊戲玩的那麼溜的,諸葛亮是少許人中的一個。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這個問題很有爭議,這三個人都是智商很高的人。智商高不代表情商也同樣高。在我看來賈詡的情商應該是最高的。

賈詡曾經是張秀的手下,但是為了報復曹操搶奪張秀的嬸嬸,賈詡為張秀除去了曹操愛將典韋和長子曹昂。

但是賈詡卻沒有把曹操置之死地,可能也是為自己的後路做打算吧,他張秀手下的時候,向張秀提出的謀略常常不被重視,明明自己很有才華卻只能屈居於這樣無能的主公之下。


但他知道張秀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自己跟著他不是長遠之計,他早已經打算找另一條出路了。

後來曹操打敗了張秀,俘虜賈詡,曹操知道賈詡的才華,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還有霸業,他寧願放下愛將還有長子被害死的仇恨,將賈詡收入帳下。

賈詡成為了曹操的手下之後,為曹操出謀劃策立下了多大的功勞。一直都沒有被曹操所害。

可以看得出在曹操的手下,他能夠安心做好自己的本分,而且還曹操賜予的高官厚祿。沒有讓曹操有機會報復自己當初所犯下的罪過。

可以看得出是三位謀士中情商最高的人了。

至於郭嘉,作為曹操的手下的謀士 。同樣深受曹操的信任,為曹操出謀獻計,立下過許多功勞,只是郭嘉作為一位王佐之才,卻英年早逝 ,沒有幫助曹操最終實現自己的野心和霸業。


作為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他的智商很高。並且他在曹操軍中人緣也不是很壞 ,情商很高也得不到的機會。

再有是諸葛亮,他是蜀國的第一軍師,前期很受劉備的重用,為劉備出謀劃策,立下很多的功勞。

劉備之所以信任諸葛亮,不會自己前期沒有實力不得不依靠諸葛亮提供謀略,來為自己實現興復漢室的戰略目標。

等到劉備的地盤擴大之後,他對諸葛亮已經不再像從前那麼依賴了,諸葛亮逐漸不被信任和重用,諸葛亮雖然位居高位,後來更是受到劉備白帝城託孤 代替劉備管理整個蜀國。

但是僅僅於此,諸葛亮儘管智商很高,卻在劉備之間的君臣關係處理得並不好。

所以說這三位謀士中賈詡的情商是最高的。


亂世史詩

輔佐曹操後,為曹操謀劃了很多勝仗。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賈詡摻和了曹操立世子的家事後而全身而退,足見其智慧。在曹操私下問賈詡對他立嗣的看法時,賈詡閉口不答,曹操質問他為何不答話,賈詡才若有所思的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一句驢唇不對馬嘴的話,讓曹操大悟,於是立曹丕為太子。同樣是一個意思,話要怎麼說,說了想說的又不引火上身,賈詡對人對事把握的恰如其份。


星下靜思

個人感覺是賈詡的情商更高一點。畢竟能夠在輔佐那麼多的主公的情況下還能脫身而出,在曹魏政權高居太尉之職並得以善終,這情商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郭嘉諸葛亮雖然也名滿天下,但二者均一直效命於一人並得以重用,在自保之道上不及賈詡多矣!賈詡被稱為“毒士”,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正賈詡之謂也!

賈詡是無法用簡單的社會道德、才能可以評價的。漢末天下大亂,賈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畢竟是他獻計讓李傕、郭汜帶兵攻破長安,殺王允為董卓報仇以救李傕、郭汜性命。據說,董卓初死之時,三輔地區百姓尚有數十萬戶,經過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僅僅兩年間,民已"相食略盡",好一片悽慘。但最關鍵的是賈詡獻計於李傕、郭汜是對自己毫無益處的,正如其自己所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注意,賈詡的高情商就表現出來了,在這整個事件中,他自己躲在殺人強盜之後,卻又成功地躲避了普通百姓的仇恨,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這份情商與能耐,誰能及之?

賈詡喜謀略,無爭霸天下之心。他之所以到處給各個諸侯獻計,完全是其自己喜歡而已,以一己之身攪動天下風雲,平生快哉!賈詡投張繡,因為其認為張繡沒什麼遠大志向,手下也沒什麼人才,可以聽自己的話。以賈詡的才華,在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繡帳下,明珠投暗,龍游溝壑。這裡面便頗可揣測賈詡的真實用意。他喜歡謀略,他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的才華盡情馳騁的疆場。如果謀略是一種美,聯繫到他當年不可思議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餿主意,則賈詡正好被我們理解成這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即使在張繡麾下下,賈詡也讓其打了一個大勝仗,就是曹操生平敗的最悽慘的“宛城戰張繡”。在此戰中,曹操長子曹昂和最貼心猛將典韋戰死,自己也被弄得狼狽不堪。最後,賈詡還勸張繡投降曹操,要知道這可是殺子之仇啊!偏偏賈詡還說準了,曹操不會為難張繡,在張繡投靠時,曹操還親自出城相迎,似乎完全忘記了仇恨。

自此,賈詡又到了曹操麾下。此後,賈詡雖仍不時獻計,但已大大減少,韜光養晦的意味越來越濃。到賈詡晚年時,一句"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養,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就讓曹丕從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礪,終於贏得了曹操的好感。曹操也曾向賈詡問過立嗣之事,自古這個問題就是生死關,怎麼回答都會有危險。偏偏賈詡一句“公記袁紹、劉表乎?”,用袁紹和劉表的兒子們爭奪大位致朝堂大亂,國滅身死來提醒曹操,最終使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如此含蓄而又鏗鏘的引用論證要比費勁口舌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此不僅有勸解之效,更能保全自己。其情商之高可見一般。

魏文帝曹丕當政之時,功勞蓋世的賈詡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賈詡老矣,他只彷彿一個大隱隱於朝的隱士,依舊過著恬淡的生活。世事陰陽,果報難料,這個邪惡的播種者,謀略的熱衷者,最終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歲。依照當時"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標準,賈詡真可謂壽比南山。


小默1428

情商一詞,是現當代才被歸結、提及的新興詞彙。主要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是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這個概念本身就比較模糊,兩個生活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人,除少數特例,我們都很難給他們的情商定一個高低。就更別說比較三個只存在於文字記述,我們從未接觸過的古人的情商高低了。

不過,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所提出的構成情商的五個特徵這一理論,我們或許可以依照其中的某個特徵將三人加以比較。

丹尼爾戈爾曼

所謂構成情商的五個特徵,即自我意識,情緒控制,自我激勵,他人情緒認知,相互關係處理。

所謂的他人情緒認知和相互關係處理,簡單來說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再簡單一點,就是看這個人是如何處理、解決、維繫與親、普、仇等不同身份的人的關係。

處理本身就與自己親近的人與自己的關係時,三人做的都很出色。不過對比之下,顯然是賈詡要更佔上風。
賈詡

舉例來說,張繡與曹操有殺子侄、愛將之仇,賈詡依舊能夠讓張繡歸降曹操,為首。

劉備在得知關羽死於孫權之手後,起兵攻吳,意在復仇。而諸葛亮並沒有能夠打消劉備復仇的念頭,位下。

曹操之父喪於陶謙手,怒而攻打徐州,多有屠戮,在此間,郭嘉沒有任何表現。其識人識己勝於諸葛,卻不能勸服曹操,居中。
郭嘉

而在處理與自己關係一般的人與自己的關係的時候,郭嘉、賈詡並未見多記載。而諸葛亮在處理關羽與自己的關係時,令關羽心悅信之,顯然要更勝一籌。

至於說處理與自己有仇的人與自己的關係時,諸葛、郭嘉未見多記載。獨賈詡能與曹操親善,不但沒有被害被冷落,反倒身居高位,謀多有從。

綜合此三者,賈詡第一,諸葛第二,郭嘉第三。


歷史天天談

三國演義中的賈詡是不能忽略的存在,是一顆長青智慧樹,情商極高。



早在李傕、郭汜逃竄陝西時,朝廷不赦免他們的罪行。李、郭準備獨自逃生,賈詡說:你們單獨逃命,一個亭長都能捉住你們,你們不如帶領兵馬,攻入長安,事成還可以輔佐朝政。李、郭聽從賈的建議,在李、郭攻入長安,為害朝廷前,賈詡擇機離開了。賈詡知道這兩人不能成事。

賈詡接著投靠張繡,張繡對賈詡很信任。在曹操和張繡淯水對陣時,賈詡勸張繡說:曹兵勢大,不可為敵,不如投降。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歸降於曹操。曹操想用賈詡為謀士,賈詡推辭了。後來曹操偷納鄒氏,曹、張反目為仇。賈詡出謀劃策,幾經交戰,殺死曹操長子和愛將典韋。賈詡怎麼預知曹、張又起刀兵。

在曹操和袁紹相繼招降張繡時,賈詡認為應歸降於曹操。理由有三,一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爭。二是曹弱袁強,歸降曹操,曹操會重視我們。三是曹操胸懷大志,不計個人恩怨。果然,曹操不計前嫌,厚待張繡,同時很感激賈詡。不得不說賈詡看人大準了。

在曹操為立太子事大傷腦筋,不知怎麼辦。問賈詡,問三次,賈詡不答。最後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曹操哈哈大笑,決定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投降曹操後,知道自己跟過幾箇舊主。而曹操生性多疑,所以處事低調,很少出謀劃策,也不參與太子之爭,最後高壽善終。

諸葛亮錯看魏延,錯用馬謖,而且事無鉅細,親自參與,最後累倒病死,情商低於賈詡。

郭嘉展示了極好的計謀,不幸早夭。情商也低於賈詡。


雲樹汀沙

這三個人都是三國時期頂級謀士,兵法韜略都爛熟於心。



賈詡。這傢伙平常不顯山不漏水關鍵時刻總能建功。當時是賈詡一席話說動李傕郭汜,生出諸多波折。曹操戰張繡,也是中了賈詡計謀,甚至猛將典韋也死了。

鬼才郭嘉,曹操首席謀士,不多說,可惜死的太早。

諸葛亮,臥龍,這個也不用多說,助劉備白手起家,實現三足鼎立。



這三人既然都為當時俊傑,在那個你算計我我算計你的時代,情商定然也極高,多會揣摩他人心思。

這裡賈詡不同,賈詡所求者,"存"也,只要能活命就行,這就很需要察言觀色了,不能太嶄露頭角,也不能太過默默無聞,不瘟不火過完一生,這是很難的。所以我認為賈詡情商最高。



郭嘉諸葛亮或許差不多,但郭嘉涉世比諸葛亮早,經歷的事情多,沒準情商比諸葛好些。

當然,這幾個人我可是一個也沒見過,在這裡瞎說一番,大家幸勿見怪。


靖阿雪

就說三國演義!

這三個人有本質的不同

賈詡一輩子都是在跟著獻帝走,皇帝在哪他在哪,只有跟張秀那段時間沒在獻帝那。是極其看中皇權的人

郭嘉是先跟袁紹又跟曹操,在袁紹那說話沒分量,因為袁紹那郭圖沮授田豐逄紀雖然就結局都不如郭嘉但是當時來說都比郭嘉有名氣,所以郭嘉才去曹操那,而曹操本人對大環境的視野比袁紹強一些,郭嘉可以在曹操手下展示自己的才能。

諸葛亮則是三國演義裡自我營銷的高手,從籍籍無名到位極人臣使用了很多營銷手段。

情商就不好說了,因為三國演義裡其他倆人一個早死一個大部分時間不露面,也就無從比較了。


我要摸奶奶


勇在心田

他們三人智商都是最高的,論情商三人各有秋千,但最高的還是賈詡,諸葛亮和郭嘉都是自始至終跟隨一主,從無二心。而賈詡人稱毒士,無論是跟隨叛亂軍李傕、郭汜,還是軍閥張繡,甚至霸主曹操,他都是從容周旋,待禮如賓,最終全身而退,安然享老。要知道,正是他的毒計使曹操喪子失大將典韋,自己差點喪命,如果不是賈詡情商高,智謀高,怎麼能使曹操化恨仇為金帛,所以賈詡情商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