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功能已渐渐外包给保姆、外卖、学校?这件事绝不可替代!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她特别郁闷,因为她新买的房子本来可以让孩子就近上一个不错的小学,但是后来这个学校被划分到其他区域了。这就像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情节,不同的是,她的孩子不是快要上小学了,而是她还没!有!孩!子!呢!

我发现身边很多还没有孩子的朋友都为养孩子的事情担心,有了孩子的妈妈更是焦虑,平时辅导作业自不必说,周末跑各种兴趣班也少不了,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但是做了这些我们还觉得远远不够。一天到晚,家长很忙,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多东西;孩子更忙,努力地适应这样的节奏,刚上小学的生活就和明星赶场一样。

有时候我就很想安慰大家,不要那么焦虑和紧张,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难道还要给孩子提供王子、公主般的生活吗?

后来我还真碰巧了解了一位王子的生活。▽

最近看了电影《国王的演讲》,我间接地了解了一位王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当然,电影是根据历史改编的,但是有一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父母的功能已渐渐外包给保姆、外卖、学校?这件事绝不可替代!

电影《国王的演讲》

王子说:

从他记事起,大概四五自己就开始结巴,他被兄弟取笑,父亲也推波助澜,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不会结巴了。

艾伯特王子小时候很怕父亲,但是父亲觉得这样是理所应当的。

王子从小使用左手,后来被惩罚换为右手,他的膝盖外翻曾用夹板矫正,过程非常难受……

这也和王子的情况很像,真正让他口吃的是恐惧,而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信心、倾听与陪伴。

父母的功能已渐渐外包给保姆、外卖、学校?这件事绝不可替代!

电影《国王的演讲》

看到这里,觉得特别心疼,华丽的服饰,尊贵的身份,优渥的环境,王子都拥有了,但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否关注到了孩子的害怕、自卑与痛苦?

这就好像现在的孩子,我们努力给他们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好的教育,在忙碌的生活中,却忽视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倾听、陪伴和乐趣。

比如,我们最初因希望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学习钢琴,但我们会因为孩子练琴的事和孩子发脾气,甚至有的孩子,为了避免练琴,故意拖延写作业的时间。最后我们把一个兴趣变为了一个任务,本来是“play the piano”(弹钢琴),最后我们把“play”(玩)弄没了,家里只剩下“the piano ”,暂且当个储物架吧,我们还很心疼地感叹,几万块啊……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很委屈、困惑,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孩子不高兴,别人也没觉得你做得多好,为什么呢?

妈妈小A的觉察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她说:假期家庭聚会,很多亲戚都带孩子一起玩,别人家孩子都大大方方的,但是她的孩子这时候就搞特殊不和大家玩,平时孩子也挺开朗的,可是这时候就显得特别生怯、扭捏,用她的话,当时就觉得一个字“怂”,于是她就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并催孩子赶紧去和大家玩,可孩子就是不去。

她说:现在回过头来想,当孩子表现不好,或者其实挺正常但是我们觉得不好的时候,我们心里就觉得自己没把孩子培养好,慢慢地就会指向自己,我不是个好妈妈,当我们自我否定的时候,我们就会焦虑、愤怒,想赶紧证明自己,于是就把力气花在孩子身上,其实想想,孩子不就是有点认生吗?或者他就是当时不想玩,这有什么呢?

是啊,当我们付出很多,孩子的表现不如你所期望的那样,我们一定要想一想:我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证明我好呢?

如果我们放下这种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好父母、培养“别人家的好孩子”的想法,我们会发现,真的做自己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没那么难。做好父母,无非就是做好父母应该做的事,别人不可替代的事,那是什么呢?

父母的功能已渐渐外包给保姆、外卖、学校?这件事绝不可替代!

在现代生活中,父母的功能,真的可以说被层层剥离,照顾可以选择保姆,教育可以选择老师,做饭可以选择外卖,收拾家可以选择小时工,游戏运动可以选择教练,那什么是父母为孩子非做不可的呢?

我想就是这点爱,这点爱就是父母最重要的事,其他部分,比如你给孩子提供的是不是学区房、有没有辅导他的作业、有没有送他上艺术班,这些虽然也重要但都不是必要,而很多时候我们太关注重要,却忽视了必要。

因为这点爱,是给孩子在成长中的心灵提供滋养的,而爱的表现形式,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们对孩子行为背后情绪的关注,比如:

  •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伙伴打架了,你能关注到他的愤怒,引导社交吗?

  • 孩子在小学学习遇到挫折,你能关注到他的失落,给他肯定、鼓励吗?

  • 孩子在考试前紧张不安,你能关注到他的焦虑,给他无条件的接纳吗?

我见过太多的孩子,自己遇到困难不敢和父母讲,自己考不好,也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担心被教训,或者感觉父母不会理解他。

台湾作家吴念真说:“若有一天儿子失恋了跑回家抱着我们哭,那我们就成功了……我们的小孩很寂寞,慢慢无法跟人沟通,很多辛酸不知跟谁讲。小孩一旦不会讲,就动武,不是语言暴力、想法暴力就是行为暴力,只要让孩子有机会倾吐、抱怨就好。”

可是我们时常把家庭变为学校,父母变为老师。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去做孩子的课业辅导老师,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孩子情绪的伙伴,父母也不去做,谁去做呢?

所以如果非要给好父母定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我觉得不是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情绪是孩子心灵的体温计

,他的心里有恐惧、担心、沮丧,也有自信、喜悦、骄傲,你看到了,孩子的心就被滋养了,他就不会“发烧”、也不会“冻坏”。

现在想想,做一个好父母不容易,但是好像也不难,因为什么都可以外包了,这点爱我们就不要忽视了,放下焦虑,多去倾听、陪伴孩子吧,给孩子性格打好自信、阳光的底色,再好的外界环境也抵不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