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兩寡頭,騰訊和阿里何以市值問頂?

十年兩寡頭,騰訊和阿里何以市值問頂?

來源丨喜馬拉雅FM吳曉波的精品課《每天聽見吳曉波·第二季》

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在全國各地做我的新書《激盪十年,水大魚大》的巡迴籤售。



在一次籤售會上,我問了到場的同學們一個問題:如果回到2008年,有兩隻股票擺在你面前,一個叫騰訊,一個叫阿里巴巴,你會買哪一支?

十年前投資騰訊還是阿里

現場的同學大概一半舉手會買騰訊,一半舉手會買阿里巴巴。那結果是什麼?結果是如果在2008年買騰訊股票的話,它當時的市值在200億港幣左右,現在是38100億港幣左右,大概是漲了190倍,肯定比買北京上海的房子要好的多。

但是如果你買阿里巴巴的股票,結果可能是顆粒無收。因為當時你買到的阿里巴巴股票是他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一個股票。阿里巴巴在2007年底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當時上市主體是阿里巴巴的B2B業務部門。

十年兩寡頭,騰訊和阿里何以市值問頂?

股票發行價是13.5港元,上市當天漲到了30港元,但是很快回落,最低跌到過9.5港元。在2013年,馬雲為了在紐交所上市,宣佈將聯交所的股票私有化,他回購的價格是13.5港元。也就是說從2008年到2013年,你陪馬雲老師完了一場香港一日遊。

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阿里巴巴是一家爛公司?答案倒是相反的,這反而說明阿里巴巴是一家卓越的公司。也就是說站在十年前的2008年,阿里巴巴如果不進行改革的話,那麼馬雲同學是走不到今天的。

阿里巴巴為什麼能成功

阿里巴巴創業成功的背景是什麼?1998年東亞發生了一場金融危機,中國為了把自己的製造產能釋放,在那一年進行了外貿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允許民營企業自主做外貿。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當數以百萬家的中國製造公司到海外去尋找市場的時候,他們去找誰?而那些歐美公司要到中國來採購那些小商品的時候,他們又去找誰?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貿易平臺。所以阿里巴巴出現了。

十年兩寡頭,騰訊和阿里何以市值問頂?

阿里巴巴成功地扮演了中國外貿公司出口的互聯網平臺,正是在巨大的風口下,阿里巴巴創業不到半年,就成為了全球排名B2B公司的第一名。馬雲也因此成為第一個上了福布斯雜誌的中國企業家。

大家知道中國外貿的黃金十年,就是從1998年到2008年。2008年以後,中國外貿增速急速下滑,黃金十年徹底終結。所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的時刻,就是中國外貿黃金十年結束的時刻。

每一個企業其實都是時代的產物,在這個時間點上阿里巴巴必須要進行轉型,所以我們後來看到了天貓,看到了螞蟻金服、菜鳥網絡,以及這幾年阿里巴巴在新零售上的激進實驗。

騰訊同樣需要更新迭代

十年兩寡頭,騰訊和阿里何以市值問頂?

所以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自我革命自我迭代的產物,今天所擁有的核心技術能力,並不能夠讓你持續地跨越兩個到三個經濟週期。如果你問我十年以後,阿里和騰訊還會不會是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我不知道。

但是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十年後的阿里和騰訊,仍然維持著現有的商業模式和核心能力,那麼它肯定很難維持現有的寡頭優勢。原因很簡單,過去十年這兩家公司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繁榮的前提下。

但十年後我們還會用手機嗎?或者說我們的社交和購物的界面仍然會維持在現有智能手機這樣的硬件模式下嗎?如果這是一個問題的話,就意味著在未來的十年內,這兩家企業仍然需要謀求自我迭代和突破。

最後留一個思考題:你認為阿里和騰訊的寡頭優勢在十年後有可能會消失嗎?

十年兩寡頭,騰訊和阿里何以市值問頂?

關於主播: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推出國內第一檔財經脫口秀。只與最好玩的商業世界有關:細數那些企業家們犯過的錯、解析經濟發展的大小事件、講述財經熱點。每天5分鐘,全年260期音頻節目,學會站在智者的高度思考問題。激活你的商業潛能,開啟你的商業智慧。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