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遊市場變局:兩大省級巨頭如何撼動武漢的「寡頭」地位?

湖北旅遊市場變局:兩大省級巨頭如何撼動武漢的“寡頭”地位?

湖北旅遊市場格局正在生變。

近期,湖北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湖北交投集團”)擬“砸下”130億元,升級湖北恩施利川龍船水鄉項目,打造世界民歌小鎮。更早前,湖北交投集團聯合華僑城集團、襄陽市計劃投資近700億元,打造襄陽華僑城文化旅遊示範區項目。

作為湖北省屬最大的國有平臺投資企業,湖北交投集團資產超3000億元,循著交通+旅遊融合趨勢,它的文旅佈局開始浮出水面。

另一“巨頭” 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是湖北唯一省級旅遊投融資平臺,於7月更名為湖北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鄂旅投”),新名背後隱有從專注鄂西一域到湖北全境的意味。

新的跡象背後,既有兩個省級巨頭自身發展之需,更深層次則是湖北旅遊業亟需破解的兩個難題:武漢一城獨大“寡頭”地位由來已久,尚難撼動,全省旅遊不均衡性明顯;湖北旅遊產品較集中在觀光遊和一日遊,自然、文化資源與產品錯位,需要迭代升級。

湖北意在打造成為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和旅遊強省,並逐步確立其在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的市場地位。這一定程度上或取決於兩個巨頭能否撼動一個“寡頭”,實現湖北旅遊市場的相對均衡性。

1、“寡頭”武漢

武漢“一城獨大”已多年。

執惠梳理公開數據發現,2013-2017年,國內外旅遊人次方面,武漢在湖北全省的佔比分別為42.1%、40.5%、40.6%、40.7%、40.6%;旅遊總收入方面,武漢在湖北全省的佔比分別為52.7%、52%、51.1%、51.5%、51%。

簡單說,在這5年裡,武漢的旅遊人次佔湖北全省的4成,旅遊收入超過湖北全省的一半。

襄陽與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對比武漢,體量頗小。以2015-2017年為例,宜昌與襄陽旅遊人次之和分別是武漢的39.6%、41%、42.6%,旅遊收入之和分別是武漢的32.4%、36%、37%。

單說2017年,旅遊總人次,武漢為2.60億,宜昌為0.66億,襄陽為0.45億;旅遊總收入,武漢約為2826億元,宜昌為713.46億元,襄陽為340.5億元。

人次之和、收入之和的佔比皆有遞增趨勢,但幅度和總量都不算大。這意味著,武漢旅遊業的“寡頭”之位,雖有撼動苗頭,但不夠明顯。

這一地位在武漢城市圈中也較為明顯。2003年,以武漢為核心,其周邊100公里為半徑,含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和潛江8個大中型城市組成武漢城市圈。 黃石為該城市圈中心城市之一,其2016年國內旅遊人次0.19億,國內旅遊收入117.5億元,同期武漢分別為:2.31億人次、2405.13億元,分別是黃石的12倍、20倍。

與周邊省份省會城市對比,武漢也是巨頭。2017年,鄭州、西安、長沙、南昌、合肥的旅遊人次都在1億人次級別,旅遊收入在千億級別,未到2000億元,皆遠少於武漢。這些城市在各自省份的佔比也遠低於武漢之於湖北。

湖北旅遊市場變局:兩大省級巨頭如何撼動武漢的“寡頭”地位?

武漢在湖北內的“獨大”有著一定的必然性,經濟發展、城市定位、交通區位、旅遊資源等方面都有著突出優勢,自然文化旅遊資源也豐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黃鶴樓、東湖等著名景區。

2017年,武漢GDP總量1.34萬億元,人均GDP12.46萬元,分別為湖北全省的36.7%、200%,是排名第二的襄陽的3倍、近2倍。

武漢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還是國家中心城市,九省通衢,是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是帶動湖北全省、輻射中部地區的旅遊動力源和集散樞紐,加上“大武漢”、強省會的建設,武漢的先天優勢和後天助力使其在湖北內經濟、交通等實力突出。

2、鄂西圈的崛起難題

一個健康的市場,出現“寡頭”並不是很好的事。宜昌和襄陽為核心的鄂西圈正在崛起,但尚未有足夠挑戰武漢的實力。

湖北旅遊市場變局:兩大省級巨頭如何撼動武漢的“寡頭”地位?

2008年,當時的湖北省高層首次提出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簡稱“鄂西圈”)的總體構想,將沒有劃入武漢城市圈的湖北其他地市州都劃入這個圈,希望以旅遊業來加大鄂西開發。

鄂西圈被認為是湖北省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有國家級示範區5個、國家自然保護區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0個、4A級和5A級景區22個,分別約佔湖北省的71%、90%、59%、60%。其中有8家5A級景區,長江三峽、武當山和神農架有世界之譽。

三國文化、炎帝神農文化、武當文化、三峽峽江文化等是鄂西圈的代表性文化資源。

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不高,交通基礎設施較落後,以及旅遊資源開發能力及市場化較低等因素,成為鄂西圈旅遊做大做強的掣肘。

2009年,湖北省政府、宜昌、襄陽、十堰、荊州、荊門、恩施、隨州、神農架等8市(州、林區)政府以及長江三峽集團、中建三局、湖北清能地產集團等共同出資組建鄂旅投集團,成為基於湖北省實施“兩圈一帶”(鄂西生態旅遊圈、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戰略組建的全省唯一省級旅遊投融資平臺,由湖北省國資委控股。

鄂旅投形成了文化旅遊、金融服務、新型城鎮建設和商貿物流四大產業板塊,其中文化旅遊板塊擁有3000平方公里優質旅遊資源,形成景區、酒店、旅行社、交通、演藝、商品、電商、文化創意、規劃設計九大業態,包括30家景區,其中有3家5A級景區,即長陽清江畫廊、秭歸屈原故里、恩施大峽谷、8家4A級景區;30家賓館酒店(其中五星級2家)。

湖北旅遊市場變局:兩大省級巨頭如何撼動武漢的“寡頭”地位?

文化旅遊作為主要業務板塊,

鄂旅投的經營模式以景區、旅行社和住宿餐飲(酒店)為主,這是不少省級旅遊集團傳統優勢業務,但目前及未來的想象空間不是很大,尤其是旅行社和酒店。

執惠獲得的文件顯示,2018年上半年,鄂旅投旅遊項目(景區、旅行社)收入3.71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13.75%,住宿餐飲項目1.20億元,佔比4.47%;2017年上半年,旅遊項目、住宿餐飲項目收入分別為2.93億元、1.10億元,分別佔比14.13%、5.29%,兩者收入都有增長,但佔比都有下滑,收入貢獻率走弱。

而據湖北政府部門計劃,近百家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將於今年10月底前降價。鄂旅投旗下部分景區收入或將受到影響。

另一重風險在於,鄂旅投對非經常性損益依賴較大。上述文件顯示,今年上半年,鄂旅投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2.64億元,佔同期利潤總額的409.46%;非經常性損益中政府補助約2億元,佔利潤總額的339.50%。

以新型城鎮化建設板塊來說,鄂旅投在開展旅遊項目的過程中,會得到項目所在地政府的土地補償和支持。其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均是項目所在地政府規劃的重要新城建設區塊,得到當地政府在土地、資金和政策等多方面支持。

鄂旅投未來繼續獲得政府的諸多支持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但地方平臺公司市場化運作也在不斷推進中,這些平臺將對鄂旅投形成更多直接的競爭,加之地方政府政策難免變化,如果鄂旅投所能獲得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走弱,其可能面臨經營虧損的風險。

鄂旅投成立之初的一個使命是發揮項目投資和資本運作功能,推動鄂西圈的發展。

資本運作方面,鄂旅投目前側重兩方面,一是發展金融業務,目前尚處於發展初期,經營規模還較小;二是推動旗下鄂旅股份(2017年已掛牌新三板)上市,乃至鄂旅投的整體上市。

但就鄂旅投目前旅遊資源及主營業務運營狀況來看,上市並非易事。

那麼,武漢市旅遊市場規模的絕對領先地位,湖北旅遊的高集中性和不均衡性局面也還將維持。

3、雙雄新版圖

與武漢甩開周邊省份省會城市不同,湖北與周邊省份相比,其旅遊業實力不算突出。

以2017年為例,遊客量和旅遊總收入,湖北省分別為6.39億人次、5514億元;河南省6.65億人次、6751億元;江西省5.7億人次、6435.09億元;湖南省6.73億人次、7172.6億元。除了旅遊人次高於江西,湖北的旅遊人次、收入都少於這些省份。

湖北省政府曾組成專題調研組前往浙江實地考察,結果顯示2017年浙江省接待遊客6.41億人次,其中入境遊客1211.7萬人次,遊客人均停留2.22天,實現旅遊總收入9323億元。而湖北省同期入境遊客353萬人次,遊客人均停留1.39天。

結合上述湖北省遊客量和收入數據測算,湖北的遊客量與浙江基本等同,但旅遊收入、遊客人均停留天數都只有浙江的六成。調研組認為,湖北省絕大部分旅遊仍為“一日遊”“觀光遊”,發展水平不高。

旅遊市場需求結構中,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等已漸有擴充,與觀光等傳統需求相比,有分庭抗禮乃至走向主流的趨勢,加上週邊省份各有新的旅遊策略,客流爭奪加劇,湖北省旅遊產品結構亟需改善,在資源稟賦條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方面要更多挖掘。

這對鄂旅投而言,不僅是履行省級平臺的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做優存量、做大增量的必由之徑。

按鄂旅投的規劃,其佈局的新領域主要分為四塊:

1、旅遊+地產,涉及主題小鎮、產業新城、景城一體、高端複合型社區、度假地產,項目包括恩施女兒寨、黃梅禪宗文化園、大洪山慈恩小鎮、全國首個“仙文化”主題村落;宜昌江南新城項目、古隆中項目;荊州古城;紅蓮湖項目、洪湖溼地項目;

2、農業+旅遊:旅遊商品、訂單農業、家庭廚房;鄉村旅遊、農業觀光旅遊(大洪山景區種養殖及狩獵體驗);

3、產業+金融:產融結合(文化旅遊產業基金、社區銀行等);

4、互聯網+產業+金融:聚遊網、跨境電商等。

這些領域沒有脫離鄂旅投的既有業務板塊範疇,但業務間有更多的結合。入局旅遊地產領域是重點所在,也是新挑戰所在。

鄂旅投有獲地之利,但資金和項目運營有著大小不一的坎。因在建項目推進,鄂旅投資本性支出增長,形成一定的剛性債務壓力。2018年上半年末,鄂旅投負債總規模為293.95億元,比2017年末增加13.19%,其負債總額有快速增長的態勢,有息債務規模也在持續增長,存在債務規模擴張較快的風險。

再者,鄂旅投在新業務項目的打造運營等方面,還欠缺經驗。旅遊地產類項目的運營和盈利框架邏輯並不複雜,但每個項目的稟賦資源、文化基礎、區域經濟多有不同,在定位、具體落地項目、引流、消費等鏈條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要一事一議,差之毫釐可能項目難成。況且,鄂旅投作為整體操盤手,還要考慮多個項目間協同聯動,產出整體效益,這也殊非易事。

以此來看湖北交投集團的文旅佈局,亦大同小異。

湖北交投集團主要業務為高速公路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同時經營工程施工、銷售油品和鋼材以及水泥等業務。執惠不完全統計,目前其文旅佈局集中於去年和今年,項目主要分佈在襄陽、恩施兩地,包括擬投資130億元將恩施利川龍船水鄉項目打造成世界民歌小鎮;投資開發麻城龜峰山景區;與華僑城、襄陽市政府合作打造約8.6平方公里的襄陽文化旅遊示範區,總投資近700億元,項目包括主題樂園、城市廣場、主題酒店、生態公園與品質居住等。

相比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團資產體量更巨,可投資金更多,但也有些問題。

執惠獲取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湖北交投集團整體存量債務規模較大,有息債務為2262.69億元,其中短期有息債務為181.32億元;同期,其在建高速公路總投資額為1155.85億元,仍需投資額585.59億元;擬建項目建設里程204.30公里, 計劃總投資273.01億元。不過,其尚未使用的各類授信額度總額為1717.49億元。

若論文旅項目運營經驗,湖北交投集團更遜於鄂旅投。其解決辦法之一是尋找合作者,除了華僑城,還與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合資成立湖北交旅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文旅項目打造與運營等支持。

從已有項目佈局可窺見湖北交投集團佈局文旅地產的種種痕跡,華僑城“旅遊+地產”模式能否真正互利?交通與旅遊融合趨勢已成,恐龍園股份已嘗試在高速服務區嵌入文旅服務,意圖打造交旅融合項目,但交旅融合尚無真正成功或成熟先例,押寶能否成功?

湖北交投集團的入局,對鄂旅投有形成競爭的可能,但對做厚做強湖北整體旅遊,挖掘更多資源打造更多產品等都有利。一個細節是,

兩者的業務新版圖多集中於鄂西圈,這或有助於撼動武漢的市場地位。

說千道萬,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團作為國有省級平臺,在資源、政策及資金的支持獲取方面問題不大,而不管基於自身還是藉助外力,操盤運營文旅全局的能力依然需要“緊繃神經”,將其比作“走鋼絲”也不為過。

這也決定著湖北旅遊市場格局變化深度幾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